2018-2023年中國棗產品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棗產品研究報告對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
事實上膨化食品并非“垃圾食品”。值得注意得是,“垃圾食品”本身就不是一個科學的定義,食品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垃圾的膳食搭配。
隨著寒假的逼近,實體超市或電商平臺里琳瑯滿目的休閑食品迎來了銷售熱潮,尤其像蝦條、爆米花、薯片等膨化食品因松脆可口深受兒童以及年輕人青睞。然而,我們總會聽到“膨化食品是垃圾食品”這樣的聲音,令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
膨化食品全是純油炸而成?熱量高且脂肪高?兒童吃膨化食品會得病?面對這些質疑,多位專家表示,消費者往往容易因片面報道產生誤解,而事實上膨化食品并非“垃圾食品”。值得注意得是,“垃圾食品”本身就不是一個科學的定義,食品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垃圾的膳食搭配。
誤解一:膨化食品沒營養
真相:同樣提供膳食營養
事實上,并非所有的膨化食品是油炸而成。據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朱念琳介紹,膨化食品是一種以谷物、薯類或豆類為主要原料,經焙烤、油炸、擠壓等方式膨化而制成的體積明顯增大,具有一定酥松度的休閑食品。
“膨化食品的加工原理主要是利用原料受熱或壓差變化后使體積膨脹或組織疏松的過程,是一種物理加工工藝,根據膨化食品工藝特點,可以分為直接擠壓型、油炸型、焙烤型、花色型等,目前還有氣流膨化等新型工藝,膨化加工時一般是在谷物粉、薯粉、豆粉等原料中加入水,利用水在受熱過程中的膨脹性和汽化原理帶動原料受熱膨脹,生產出疏松或松脆的食品。”朱念琳解釋道,油炸膨化只是多種膨化工藝中的一種。
此外,現在還有很多消費者把膨化和街頭爆米花的生產方式聯系起來,認為膨化食品工藝就是用這樣的古老生產方式加工而成。據悉,膨化食品工藝最早從國外引進中國到現在已經過幾十年發展和改進,膨化工藝已經變得更為成熟先進,國內膨化機器設備主要采用了全不銹鋼設備,而且采用了自動化和流水化作業,減少了很多人為污染的可能性。
對于膨化食品是否具有營養價值,中國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翟鳳英表示,膨化食品是農產品的深加工食品,主要原料是谷類、薯類、豆類、果蔬類或堅果籽類,如再添加天然原料來豐富配方,產品就會營養更為豐富。
提及膨化食品的優勢,她表示,膨化食品是為粗糧細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物理加工方式,不僅能改變了原糧的外形,同時又保持且提高了原糧的口感,人們在食用時不再像食用原糧那樣難以下咽。膨化食品是一種多樣化的休閑食品,雖不能代替主食,但如果產品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糖、鈉等營養素配比合理,也能對主食膳食營養起到補充作用。
誤解二:食品膨化加工方式對人體有害
真相:“膨化”實為物理加工工藝
新華食品走訪北京多家超市賣場,發現膨化食品區貨架上排列的各種品牌的蝦條、薯片、薯條等零食,不到半小時內就有數十人選購,消費者多為年輕群體。值得注意的是,凡是帶著小孩的家長不少都會以“膨化食品是垃圾食品,吃多容易長胖”為由拒絕給孩子購買此類產品。
對于此類現象,不少休閑食品品牌企業表示委屈不已。新華食品聯系到休閑食品知名品牌上好佳(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施學理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出廣大休閑食品企業的困惑,企業在用心做好產品的同時,由于多年來這類信息的傳播,使消費者對膨化食品產生了誤解,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導致企業產品形象受損。
食品膨化加工方式對人體究竟有無傷害呢?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朱念琳明確表示,膨化加工技藝本身并不會給人體帶來傷害。而當下膨化食品給人的印象不是那么健康,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大眾對膨化食品加工工藝的不了解,膨化其實只是一種物理加工工藝。另外,由于部分消費者不健康的飲食模式,長期大量食用某一類食品或偏食,造成膳食不平衡,在談到飲食健康時又把這些因素歸結于某類食品造成。這也是造成膨化食品被誤傳“不健康”的原因之一。
“因此要使膨化食品能夠做到安全、營養,除了設備的改進,主要還是要注重原材料的選擇搭配并按照標準生產,盡可能做到低脂、低糖、低鹽,而我們膨化食品行業的骨干品牌企業的產品完全能達到上述要求。”朱念琳如此說道。
作為國內經典膨化食品品牌,上好佳(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施學理對新華食品也表示,上好佳始終把食品安全風險控制擺在比財務更重要的位置上,在設備更新、改造以及新技術革新上每年都會投入大量資金,通過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升級來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品質。為了減少產品中的脂肪含量,特別在油炸后增加了脫油工序,施總認為,產品是否健康不是看油炸還是非油炸,而是看終產品中的脂肪和營養素含量。此外,還不斷推出具有天然特色的食品,全面推廣“無反式脂肪”膨化食品,以此來強調對消費者的膳食營養需求的重視。同時,他也希望能在國內帶頭做好膨化食品,改善膨化食品在人們心中的過去形象。
誤解三:膨化食品是垃圾食品
真相:沒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的膳食搭配
一直以來,“垃圾食品”的概念在國內廣為流傳,甚至成為不少家庭的飲食“禁區”。據悉,“垃圾食品”這個說法來源于英文詞junk food。根據牛津詞典,junk的意思是無用或無價值的東西,而junk food則為“垃圾食品”。在西方,它最開始僅是指漢堡包、薯條等快餐食品,后來擴展到可樂等碳酸飲料。而在中國,不知從何時,方便面、油條、膨化食品也很“榮幸”地也入選其中。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并不認同。他表示,包括他在內的國內大多營養學家都認為任何食品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營養構成,都能為食用者提供一定營養價值,但是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單獨食用能夠滿足人體營養需要,因此需要將食物合理搭配才能滿足身體每日膳食需求。
“良好的膳食搭配是每天的飲食中應含有谷物、肉魚蛋、大豆、奶類、蔬菜、水果、食用油脂等等,其比例要合理。反之,即使所有的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搭配不好,也不能促進健康。”何計國強調,沒有不健康的食品,只有不健康的膳食搭配,而如今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進步,膨化食品的品類也越來越多,營養成分也逐漸豐富起來,可以放心食用,但是也別忘記控制對它的“口腹之欲”。
朱念琳也指出,希望通過更多宣傳渠道提倡人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每日飲食均衡和適量運動;此外,還建議休閑食品企業盡可能擴大范圍宣傳食品加工技藝以及膳食搭配常識,讓消費者進一步了解膨化食品,并學會合理搭配飲食,從根本上澄清誤解。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啤酒行業將迎首次集體漲價,啤酒行業未來走向如何?沒有白酒提價的轟轟烈烈,正是銷售淡季的啤酒悄悄迎來新一輪集體漲...
繼酩悅軒尼詩、帝亞吉歐等集團之后,又一洋酒集團與電商深度展開了合作。日前,賓三得利(Beam Suntory)宣布正式進2...
據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神經系統科學家戈登·謝伯德(Gordon Shepherd)研究發現,飲用葡萄酒能讓...
"2018年推出的小龍蝦一定是全新的小龍蝦”——周黑鴨創始人周富裕沒有食言,從周黑鴨產品序列里消失了一段時間...
網酒網目前情況如何?未來有何計劃?過去的2017年,樂視可謂是新聞“刷屏王”,事關樂視的新聞都會鋪天蓋地的被轉載。...
本周(1.7-1.12),歐盟、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分別發布針對食品的政策和通報。以下從國外進口政策措施、違規通報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