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節能蒸鍋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十三五”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信息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的優先占有者勝,反之則處于劣勢。中國每年有近百萬家企業倒閉,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因為失誤而出局,極有可能意味著從此退出歷史...
臺灣制造業不會是夕陽,制造的實體經濟永遠都會存在。鴻海從實體制造起家,具備領先全球40多年的經驗和技術,將通過AI的工具性實現轉型。
兩年前,在阿里巴巴的一場大會上,鴻海的創始人郭臺銘聽了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關于“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資源”的演講后,一夜沒有睡好,這位全球制造行業的領軍人物被馬云提出的新制造打亂了思緒。
在過去長達43年的發展中,鴻海(大陸工廠被稱為富士康)一直是制造行業的弄潮兒,但近年來代工利潤的逐漸下滑卻讓這家企業受到不少的爭議,當一家互聯網企業提出要做“新制造”時,郭臺銘表示聽完后有些措手不及。
但兩年后的今天,郭臺銘顯然鎮定了許多。近日,鴻海在中國臺灣舉行的一場臨時股東會上,他表示,鴻海不再是代工廠,已從硬件公司轉型到平臺公司。同時他對外宣布將在人工智能研發方面進行重大投資,未來5年內提供100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1.43億元),從AI人才培育、IoT工業場域應用、大數據分析等領域,全力推動集團轉型成為AI驅動的工業互聯網企業。
一位富士康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臺灣制造業不會是夕陽,制造的實體經濟永遠都會存在。鴻海從實體制造起家,具備領先全球40多年的經驗和技術,將通過AI的工具性實現轉型。
投資AI領域
在剛結束的臨時股東大會上,鴻海科技集團正式宣布啟動兩項AI研究培育計劃。一方面,成立“鴻海工業互聯網AI應用研究院”協助集團開發“工業互聯網+機器人”的AI創新,另一方面將在5年內提供100億新臺幣,從AI人才培育、IoT工業場域應用、大數據分析等領域,全力推動集團轉型成為AI驅動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同時邀請美國基因科學家克萊格·凡特共同創造“亞太前瞻健康管理服務”。
郭臺銘表示,鴻海從實體制造起家,具備領先全球40多年的經驗和技術,將透過AI的工具性,打造由“云移物大智網+機器人”構筑而成的工業互聯網AI應用生態系。并強調投資100億新臺幣主要是用于招聘AI應用的相關人才,在所有生產基地部署人工智能應用。
不知不覺中,鴻海這個龐大的制造帝國正在不斷向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靠近。
如今的鴻海已然不再是當年生產代工iPhone后迅速壯大的那個制造業巨人,不論是供應鏈還是價值鏈,它無處不在。
據富士康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鴻海工業互聯網AI應用研究院今年在中國臺灣成立,以跨廠區、國際級的運作規模,協助加快集團轉型速度,后續將視應用需求在美國、日本、中國深圳、上海、南京、北京等地成立據點。并且,鴻海的合作方中還有像人工智能專家吳恩達這樣的對象。據了解,吳恩達最新成立的公司Landing.ai去年7月就開始與鴻海科技集團旗下的鴻騰科技合作,推動后者用AI應用加速改造工業互聯網的AI基因。
“關于近年來的投資布局,鴻海早就不是傳統代工業,而是能夠做到定制化智能生產。”郭臺銘在2017年廣州財富全球論壇發表演講時如是說。
轉型提速
郭臺銘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富士康的目標是成為“一家全球創新型的人工智能平臺,而不只是一家制造公司”。但提到富士康,仍然會讓人聯想到“蘋果最大的手機代工廠”這一概念,因為其有超過50%的收入來自蘋果。而作為富士康最大客戶,蘋果的一舉一動也牽動著富士康的心。
鴻海精密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10788億元新臺幣(約合357.5億美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則創下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最大跌幅,為210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5億元),比上年同期降低39%,遠低于標準普爾全球市場調查公司原本預期的356億元新臺幣。顯然,蘋果對鴻海的影響依然巨大。
“其實鴻海的基本面很好,但仍經常受消息面影響,造成外資強、內資弱。”郭臺銘在上述會議上強調,過去3年,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進行轉型。而在此前,包括2700億元新臺幣投資廣州10.5代面板廠,以及以3萬億日元搶標日本東芝半導體也是為了進行AI上的布局。
“通過8K面板的影像、大數據等應用所產生的海量資料,最后需要大量儲存設備,而大量8K影像大數據才能分析出有用的人工智能。”郭臺銘表示,這也是他對東芝存儲器有興趣的原因。
同時,他強調,鴻海已有運作一段時間的關燈工廠,這些工廠中能產生很多有價值的數據。鴻海現在不只是代工廠,而是擁有大數據的結構層次與分析等,是人工智能非常接近的制造業者。再加上目前鴻海于深圳和高雄設有高速運算中心,收集全球在上海、北京、深圳、布拉格、美國威斯康星等工廠的生產線數據,借此智能制造鏈接,未來鴻海將具備全世界最大的工業互聯網。
上述富士康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2018年,公司的轉型仍然會繼續,但一家公司的轉型,要通過不斷實踐、摸索,最后才知道是否能成功,這些都需要時間去認證。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017年國內小家電線上市場增長緩慢,線下市場也稍顯低迷,但隨著健康消費升級,料理機一枝獨秀, 料理機線上零售額同...
2月7日,國際調研機構捷孚凱(GfK)對外發布《2017全年中國電子家電行業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2...
春節佳節即將到來,電視產品也迎來了新的一波銷售高峰,而在如今對屏幕追求越來越“大”的趨勢下,傳統液晶電視似乎已...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廚電市場規模將達968億元,按照年均兩位數以上的增速,2018年廚電業將繼續越過千億元門檻,向150...
受日元貶值及海外業務業績良好等因素影響,近幾年業績下滑的主流日本家電企業2017財年前三季度(2017年4月1日至12月31...
“彼之蜜糖,吾之砒霜”——正如一枚硬幣有兩面,任何事也會“有人歡喜有人愁”。得益于國家鐵腕治污,京津冀地區,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