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發展的推動下,河南省初步形成了中醫藥健康服務的雛形,中醫電子病歷、電子處方為核心的基礎數據資源庫在大中型中醫藥醫院開始運作,中醫藥信息統計制度也更加逐步完善,可以為公眾提供...
人工智能在醫療方面的應用有諸多體現,包括醫療機器人、智能影像識別、輔助診斷以及藥物開發等等。不過目前還屬于較為低級的人工智能階段,應用最為廣泛的應當是影像識別領域。
醫藥板塊表現持續走強。2月中旬以來,醫藥板塊持續了一個月的良好漲勢,在經歷了3個交易日回調后再次迎來上漲,醫藥主題類基金在相關板塊的強勢帶動下漲勢明顯。
3月19日,醫藥板塊表現繼續強勢,滬深300醫藥指數上漲3.15%,漲幅居滬深300一級行業指數首位,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上漲2.02%。這樣的漲勢在2018年以來并不稀奇。截至3月19日,醫藥板塊在28個申萬行業中漲幅居第四位。
醫藥主題基金獲益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2日,醫療保健行業主題基金共有116只,今年以來的平均凈值增長率為3.7%,去年及前年同期分別為2.04%和-22.21%;生物科技行業主題基金93只,今年以來平均凈值增長率1.84%,去年及前年同期分別為1.74%和-23.85%;制藥行業主題基金306只,今年以來平均凈值增長率2.8%,去年及前年同期分別為2.07%和-21.38%。
據統計,截至3月12日,全市場含有“醫藥”、“醫療”字樣的主動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約51只,3月份以來平均凈值增長率逾7%,年初至今的平均回報也都在4.7%以上,跑贏了上證綜指同期漲幅。
醫藥主題基金未來走勢如何?在被問及如何看待2018年以來醫療板塊的已有走勢和未來趨勢時,浦銀安盛基金經理陳蔚豐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7年10月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該政策明確:提倡新藥創新、促進仿制藥發展,已上市注射劑和器械開展再評價研究。這項政策為醫藥企業未來10年發展指明了方向。”
他進一步解釋稱,“今年將成立國家醫療保障局,預計醫保監管范圍和權限擴大后將更進一步強化符合自身訴求的改革舉措:包括醫保支付標準、臨床路徑、鼓勵仿制藥、管控輔助用藥等。未來醫院的用藥結構有可能會持續調整,藥物經濟學和臨床指南有望被擺到更為重要的位置,高端治療性用藥和進入醫保的創新藥則有可能成為結構調整的受益者,對于醫療服務和零售領域,龍頭企業也可能會持續受益于行業集中度的提升。綜合來看,從自身基本面來說,行業基本面向好,尤其是細分龍頭增速更高,從板塊比較而言,醫藥是大體量的消費+科技板塊,過去兩年漲幅較小,后市有望會有較好的表現。”
鵬華醫藥科技基金經理金笑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原來市場的舊邏輯在于醫保中尋找邏輯,導致對醫藥醫療行業預期的悲觀。但這種邏輯在2018年很可能將會被打破,市場出現了許多新的值得期待的增長點。2018年醫藥板塊的投資主要看兩條:首先是自主消費升級的創新藥能夠給行業帶來增量,帶動市場情緒;其次是行業水漲船高后,一些低估值的個股有望得到估值修復。2018年看好創新藥、自費藥的消費升級邏輯。”
智慧醫療前景廣闊
此外,互聯網巨頭對“AI+醫療”領域的關注,也是醫藥板塊再次熱起來的原因之一。3月15日,北大醫療與騰訊簽署合作協議,合作探索“智慧醫療整體解決方案”。這一消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醫藥板塊走強。
“AI+醫療”是人工智能可見的重要落地場景。2017年,醫療AI飛速發展。據億歐智庫發布的《AI+醫療報告》顯示,國內醫療人工智能公司累計融資已超過180億元人民幣,這引發大量投資資金紛紛涌向醫療行業。
人工智能在醫療方面的應用有諸多體現,包括醫療機器人、智能影像識別、輔助診斷以及藥物開發等等。不過目前還屬于較為低級的人工智能階段,應用最為廣泛的應當是影像識別領域。
對于 “人工智能 + 醫療”的發展前景,鵬華基金基金經理金笑非認為,“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如萬東醫療的醫學影像大數據平臺‘萬里云’以及樂普醫療旗下的心電圖人工智能自動診斷系統‘AI-ECG平臺’均是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很好的應用。考慮到當前我國醫療環境存在著:優質醫療資源供給不足、成本高、醫生培養周期長、誤診率高、疾病譜變化快等諸多挑戰。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一方面可以解放一部分臨床醫生,同時也有望讓患者接受到更加高質量、高效的醫療服務。總之,‘人工智能+醫療’未來具備廣闊的發展空間。”
投資醫藥行業需關注潛在風險
從美國市場生物技術大漲和香港證券交易所積極推動國內尚未盈利或者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到香港上市可以看到,生物技術發展前景巨大。然而,醫藥行業相關產品的研發與落地情況、主要技術突破的過程中均會遇到各種挑戰,投資者投資醫藥板塊可能面臨的風險有哪些?
金笑非分析道,“從藥物的臨床前研究,到臨床的一二三期臨床,再到最終的上市銷售,藥物研發與落地均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對于仿制藥的研發,主要風險在于BE實驗數據不達標準、其他競品的上市、無法進醫保以及專利訴訟問題等等。對于創新藥的研發,目前我國新藥研發大都采取‘跟隨’的策略,研發風險略小于國外創新藥研發,但同時也面臨著如臨床數據不達標準而被拒絕上市、市場推廣能力差而銷售不達預期、競品上市等諸多風險。總之,藥物從研發到上市到貢獻業績是一個較為漫長且充滿不確定的過程,醫藥投資者需充分知曉這些潛在的風險因素。”
浦銀安盛基金經理陳蔚豐提醒投資者要特別注意整個研發的時點情況,進入臨床3期藥品的成功率只有2%-30%,因此在投資創新藥企業的時候其主要看研發平臺(如帶頭科學家的背景情況,主要的研發人員歷史經驗,研發平臺建立的時間等)和在研的管線,盡量不要投資只有一個重磅品種的企業。
他指出,藥品的研發從化合物到形成基本的分子結構有三個主要關卡,其一是分子結構的形成,這個過程即需要持續的積累,又有一定的偶然性,而現在的計算機技術對于分子結構的發現有一定的幫助,能夠大量的減少工作量;其二是動物實驗證明有效,從而才能進入到一期臨床試驗;最后是三期臨床試驗,也就是證明藥品在數理統計上的有效性,一般要求有大量的臨床試驗和能夠量產。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纖維化性間質性肺疾病,病變局限在肺臟,好發于中老年人群,其肺組織學和C...
醫藥股迎來重大利好。3月以來在政策暖風吹拂下,醫藥龍頭股股價頻創歷史新高(前復權)。統計顯示,3月以來總共有12只...
肺結核患者的福音來了!據悉,大冢制藥研發(北京)有限公司生產的抗結核新藥德拉馬尼片正式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2...
3月20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采訪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
責任就是追求企業價值的的最大化。近日,國內醫藥行業龍頭企業廣州醫藥白云山2017年年終財報出爐。據財報顯示,廣藥白...
2017年以來,醫藥板塊內部出現了明顯分化,龍頭股漲幅遠超醫藥行業指數。其背后的邏輯非常明確,即在醫保進入緊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