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版高效農業產業園區定位規劃及招商策略咨詢報告
“產業園區”是執行城市產業職能的重要空間形態,園區在改善區域投資環境、引進外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經濟等方面發揮積極的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成為城市經濟騰飛的助推器。產業園區是...
4月3日,農業農村部與財政部聯合發布2018年財政重點強農惠農政策。政策指出,2018年中央財政繼續加大支農投入,將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實施玉米及大豆生產者補貼,大豆補貼標準要高于玉米。
2018年財政重點強農惠農政策全文
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1號文件和全國“兩會”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2018年中央財政繼續加大支農投入,強化項目統籌整合,完善資金使用管理機制。現將2018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共同實施的財政重點強農惠農政策發布如下。
一、農民直接補貼
1.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補貼對象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補貼資金通過“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兌現到戶。具體補貼依據、補貼條件、補貼標準由各省(區、市)繼續按照《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工作的通知》(財農〔2016〕26號)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具體確定,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確保廣大農民直接受益。鼓勵各省(區、市)創新方式方法,以綠色生態為導向,探索將補貼發放與耕地保護責任落實掛鉤的機制,引導農民自覺提升耕地地力。
2.農機購置補貼。中央財政資金全國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為15大類42個小類137個品目,實行補貼范圍內機具敞開補貼。補貼對象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優先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所需機具和深松整地、免耕播種、高效植保、節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稈還田離田、殘膜回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機具的補貼需要。允許各省(區、市)選擇不超過3個品目的產品開展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重點支持綠色生態導向和丘陵山區特色產業適用機具。
3.生產者補貼。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實施玉米及大豆生產者補貼。中央財政將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統籌安排,補貼資金采取“一卡(折)通”等形式兌付給生產者。具體補貼范圍、補貼依據、補貼標準由各省(區)人民政府按照中央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具體確定,但大豆補貼標準要高于玉米。鼓勵各省(區)將補貼資金向優勢產區集中。為推動稻谷最低收購價改革,保護種糧農民收益,在相關稻谷主產省份實施稻谷補貼,中央財政將一定數額補貼資金撥付到省,由有關省份制定具體補貼實施方案。
4.棉花目標價格補貼。繼續在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施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棉花目標價格水平三年一定, 2017—2019年為每噸18600元。補貼資金采取“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兌付給棉花實際種植者。
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5.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社會化服務骨干和農業產業扶貧對象作為重點培育對象,以提升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為主要內容,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00萬人次。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有能力的農民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農業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工作。
6.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能力建設。以制度健全、管理規范、帶動力強的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和示范家庭農場為扶持對象,支持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提高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加工、市場營銷等能力。
7.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化農業服務組織、服務型農民合作社等具有一定能力、可提供有效穩定服務的主體,針對糧食等主導產業和農民急需的關鍵環節,為從事糧棉油糖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的主體提供社會化服務,集中連片推廣綠色生態高效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8.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健全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推進省級信貸擔保機構向市縣延伸,實現實質性運營。重點服務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以及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小微企業,聚焦糧食生產、畜牧水產養殖、優勢特色產業、農村新業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機裝備設施、綠色生產和農業標準化等關鍵環節,提供方便快捷、費用低廉的信貸擔保服務。支持各地采取擔保費補助、業務獎補等方式,加快做大農業信貸擔保貸款規模。
三、支持農業結構調整
9.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中央財政支持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規模擴大到2400萬畝,加上地方自主開展的600萬畝,達到3000萬畝。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和江蘇、江西開展輪作試點;在河北黑龍港地下水漏斗區、湖南長株潭重金屬污染區、西南石漠化區及西北生態嚴重退化區、黑龍江寒地井灌稻地下水超采區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區開展休耕試點。中央財政對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的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給予適當補助。
10.糧改飼。糧改飼規模擴大到1200萬畝,在河北、山西等17個省(區)實施,以“鐮刀彎”地區為主。選擇玉米種植面積大、牛羊飼養基礎好、種植結構調整意愿強的縣整體推進,采取以養帶種方式推動種植結構調整。補助對象為規模化草食家畜養殖場(戶)或專業青貯飼料收貯企業(合作社)。
11.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基地建設。在河北、山西等13個省(區)實施,支持飼草生產合作社、飼草生產加工企業、奶牛養殖企業(場)和奶農合作社集中連片種植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基地原則上集中連片3000畝以上。
12.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發展。支持各地以促進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為目標,圍繞具有區域優勢、地方特色的農業主導產業,著力發展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帶和重點生產區域。啟動綠色優質農產品示范,通過標準化綠色化生產、全程化質量監管、全產業鏈經營、產業融合發展,做大做優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培育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示范推廣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四、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13.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在省級推薦基礎上,繼續創建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同時認定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方式給予適當支持。
14.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施產業興村強縣行動,以鎮為平臺,引導帶動特色優勢主導產業發展,加強農產品產地加工、包裝、營銷等,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農業多功能性,發展休閑農業、智慧農業、農業文化產業,支持農業產業化,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15.信息進村入戶整省推進示范。繼續選擇5個省(市)開展示范,依托現有的農村信息服務、金融保險、電商等平臺,通過整合資源,完善功能,達到技術、市場、商務、政務等信息一站式服務。信息進村入戶采取市場化建設運營,中央財政給予一次性獎補。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沈陽主要農副產品價格走勢如何?4月2日,記者從市物價監測部門了解到,上周,沈陽各類主要農副產品走勢漲跌各異。其中...
中國為何還不對大豆動手?中國對美貿易反制措施加碼。4月1日午夜,中國宣布對進口自美國的128項產品加征15%或...
玉米補貼150元大豆補貼300元 賣糧農民莫愁 近日,黑龍江糧食局正式對外發布《關于做好黑龍江省玉米深加工飼料加工及...
今日豬價走勢如何?豬價還會繼續上漲嗎?2018年3月30日,據統計今日全國生豬價格繼續穩中上漲走勢,漲幅較明顯增大。0...
今日豬價是多少?豬價走勢如何?春節過后,生豬價格呈震蕩下滑走勢。進入3月份,豬價加速下滑,從11元/公斤以上跌至1...
美國農業部確認不監管基因編輯作物。美國農業部3月28日發表聲明,表示不會對使用一些新技術育種的農作物進行監管,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