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自動識別系統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工信部、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多種相...
繼3月7日于蘋果合作推出基于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后,中國聯通宣布,于4月18日率先為華為eSIM手表Watch 2 Pro系列產品開通蜂窩移動通信業務。
SIM卡已死 揭開SIM卡的歷史演變過程
SIM卡已死
繼3月7日于蘋果合作推出基于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后,中國聯通宣布,于4月18日率先為華為eSIM手表Watch 2 Pro系列產品開通蜂窩移動通信業務。
據了解,華為eSIM手表不僅支持聯通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還支持eSIM獨立號碼業務,即手表擁有自己的電話號碼,可作為獨立終端接打電話和上網。
與此同時,本次業務試點范圍擴展到了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鄭州、長沙、武漢7個城市。
中國聯通表示,為華為eSIM手表提供了一站式全線上業務辦理方式。用戶只需登錄聯通手機營業廳APP,通過藍牙連接上華為eSIM手表,即可根據需要選擇開通一號雙終端業務或者獨立號碼業務,僅需短短幾步操作,就可激活eSIM手表的網絡功能,實現獨立接打電話和上網。
中國聯通表示,eSIM的出現使用戶徹底擺脫了SIM卡線下發卡環節的繁瑣流程,全互聯網化的業務流程使用戶可獲得隨需即時入網的極致體驗。
終端商則終于擺脫卡槽束縛,得以在優化產品外觀并提升性能方面多做文章,如減小體積、增加電池續航、增強防水能力等。
SIM卡的歷史演變過程
手機只有插入SIM卡(客戶識別模塊)才能正常通訊幾乎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從手機中插入/拔出SIM卡,因此更換起來相當方便,但要知道SIM卡的歷史可要遠短于手機出現的歷史。歷史上的第一代手機僅支持’嵌入式’通訊標準:入網參數被硬編碼到手機終端內存中。
類似于NMT-450這樣最古老的模擬標準并未采用任何安全保護措施:訂閱數據可任意被復制到另一部手機,如此便能以機主的身份免費撥打和接通電話了。
之后不久便推出了第一代被稱為’用戶識別安全(SIS)代碼’的安全保護措施 —總共有18位數字,每一部手機都擁有唯一的SIS代碼并被硬編碼到應用處理器內。SIS代碼被均勻分配給了各家手機供應商,因此任意兩部手機的SIS代碼都不會重復。此外,手機處理器還保存了7位RID代碼,一旦用戶在蜂窩網絡內注冊即會被發送到基站。
基站收到后則會隨機創建一組數字,與唯一SIS代碼捆綁后被回復到手機內,SIS處理器就用這兩組數字來生成授權密鑰。
盡管密鑰和數字相對較短,但對于1994年來說已足夠安全—但不出意料,系統隨后即被破解,在這之后三年GSM(全球移動通信系統)標準出現了。GSM標準設計本身就較為安全,采用了類似于SIS但更加隱秘的回復授權系統。該標準的安全性在當時可以說是無可匹敵。
這意味著整個授權過程完全在集成入智能卡的外部處理內進行。現在人所共知的SIM最終成為了解決方案。隨著SIM卡的推出,入網不再需要單純依靠手機,手機用戶因此能頻繁更換手機,只需保留擁有移動識別功能的SIM卡即可。
SIM卡基本上來說就是一種 ISO 7816標準的智能卡,與其它接觸式基于IC的卡并無太大差異,例如:信用卡或電話卡。第一代SIM卡甚至在外形尺寸上也與信用卡相似,但外形縮小的整體趨勢使得更新且結構更緊湊的SIM卡應運而生。
由于傳統的大尺寸1FF(第一代形狀因子)SIM卡已不再適合插入手機,因此通訊行業發明出了一種簡單且緊湊的解決方案:尺寸更小的SIM卡(mini-SIM,又稱為2FF或第二代形狀因子),也就是我們目前廣泛使用的SIM卡。一般在新的SIM卡周圍均連接了一個1FF大小尺寸的塑料框,更新的形狀因子將芯片和觸點排列限制在一個很小的卡片內,因此也方便于從手機中拔出。
盡管在這之后還陸續推出了micro-SIM(3FF)和nano-SIM(4FF),但無論是形狀、觸點排列以及嵌入芯片的特性仍然和25年無太大差別。直到如今,仍有廠家生產大尺寸的塑料’仿制品’,以滿足那些喜歡懷舊用戶的需要。
即便如此,如今許多過時的手機均無法支持現在的SIM卡,就算大小合適也無法使用。歸根結底的原因是早期SIM卡的運行電壓是5V,而如今SIM卡的工作電壓則為3V。許多SIM生產廠家為了降低成本而不惜犧牲兼容性,使得如今大多數SIM卡均無法同時支持兩種工作電壓。因此只能兼容5V工作電壓的手機無法使用3V的SIM卡,原因是受到手機處理器電壓保護的限制。
盡管在SIM卡生產過程中,一些信息已被寫入到SIM卡內存中:IMSI(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根據批量訂購SIM卡的移動運營商要求及被稱為Ki(密鑰識別碼)的128位密鑰決定。簡而言之,IMSI和Ki分別相當于用戶的登錄名和密碼,被硬編碼到SIM卡芯片內。
用戶IMSI和手機號碼之間的通信則被保存在被稱為HLR(歸屬位置寄存器)的專門數據庫內。如用戶在另一基站以臨時’訪問者’身份注冊,該數據就會被復制到另一個數據庫-即各段網絡內的VLR(訪問者位置寄存器)。
整個授權過程相當簡單。一旦用戶被注冊到臨時數據庫內,VLR即會向手機號碼發送隨機的128位數字(RAND)。SIM卡處理器則根據RAND數字和Ki將用A3算法生成的32位數字回復(SRE)到VLR。一旦VLR獲得匹配響應,即代表用戶網絡注冊成功。
SIM還會生成另一個稱為’Kc’的臨時密鑰。使用A8算法并根據上述提到的RAND和Ki計算出’Kc’值。然后再用這一數值并通過A5算法對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
由于有太多的首字母縮寫,因此聽上去似乎有些復雜。但基本的道理非常簡單:首先,將你的登錄名和密碼硬編碼到SIM;其次,借助幾種算術技巧創建驗證和加密密鑰,就這么簡單—入網成功。
加密通常都默認啟用,但某些情況下(例如:返廠保修)也會關閉,這時情報機構就有了可乘之機:攔截通話內容。加密一旦被關閉,老式手機屏幕則會顯示一個’打開的鎖’圖標,但現代手機(除了黑莓手機)則不會有任何提示。
目前有一種專門用來攔截手機通話內容的網絡攻擊;為了實施此類攻擊,不法分子需要一部被稱為IMSI Catcher的設備。它能模擬基站并寄存正在通話中的電話,隨后再將所有信號轉送至真的基站。
這種情況下,整個授權過程以正常模式(無需破解加密密鑰)進行,但偽基站會要求手機以純文本模式傳輸數據,如此不法分子就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攔截信號。
有趣的是,這一’漏洞’并非真正的漏洞;事實上,這一特性從一開始設計就已存在,因此一旦遇到上述情況,情報部門完全可以實施’中間人‘攻擊。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SIM卡已死 sim卡/esim卡是什么? esim卡和sim卡有什么區別?esim卡安全性如何?SIM卡已死?eSIM卡將到來?這是真的...
中國聯通10元內的套餐匯總 No.1:天神卡 1元日租卡:月費5元,可享受省內日租1元800MB,省外日租2元800MB,可以升級...
2018年中興被美國制裁的影響匯總一覽 在中美貿易摩擦日趨緊張的關鍵時刻,美國商務部部長Wilbur L. Ross于4月16日2...
5g專利華為和高通誰多? 歐盟已經確定愛立信領導歐洲5G標準的制定,這說明5G標準制定開始加速。近日華為副董事長兼輪...
在微軟中國舉辦Office 365在中國商用四周年紀念前幾小時,微軟周一收盤市值超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7251億美元僅次A...
新槍械皮膚怎么樣?《絕地求生》測試服3月26日上線了武器皮膚系統,其入手方法及怎么用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今天小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