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產品層出不窮的今天,要開發一個新品并能迅速在市場上推廣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只有經過科學的市場分析、消費者分析、競爭對手的分析,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企業開發的新...
日前,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多只大熊貓遭遇“黑眼圈變白”的情況,引起了國內許多大熊貓愛好者及網友們的關注。
大熊貓黑眼圈變白是怎么回事?原因是什么?
日前,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多只大熊貓遭遇“黑眼圈變白”的情況,引起了國內許多大熊貓愛好者及網友們的關注。記者5月2日獲悉,我國著名眼眶病專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原眼科主任、成都華廈眼科醫院業務院長羅清禮教授,已應邀為生病的大熊貓進行了會診,并提交了檢驗結果。他透露,盡管大熊貓“黑眼圈變白”的具體病因仍待官方發布,但人類也有種病因不明的“白眼圈病”。
大熊貓“黑眼圈變白”事件,一度被網友持續關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此前回應稱,確認有部分大熊貓存在眼周局部脫毛,目前正在積極確認病因,之后將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
記者了解到,此次應邀參加會診的專家除羅清禮外,還有國內著名皮膚病專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皮膚科冉玉平教授,會診對象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貓“勇勇”和“小雅”。兩位專家檢查完大熊貓的眼部情況后,均出具了檢查報告但未對病因給出診斷結論,最終大熊貓“黑眼圈變白”的具體原因仍待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統一研究公布。
羅清禮透露,人類眼圈變白的類似疾病名叫小柳原田綜合征。患上小柳原田綜合征后,可發生眼葡萄膜炎、視網膜出血和剝離、白癜風、禿頭、白毛癥(頭發、眉毛、睫毛變灰白)和神經系統損害。
他說,小柳原田綜合征是一種與人的內分泌、病毒和免疫相關的疾病,但發病原因尚不明確。此病多發于青壯年,發病率與性別無明顯關系,黃種人多見,全病程持續數月至1年后可自然緩解,但少數患者容易反復再發,病程可達數年或數十年之久。
“但大熊貓的‘黑眼圈變白’不是這個疾病。”羅清禮說,通過此次對兩只大熊貓進行檢查,已排除了大熊貓患小柳原田綜合征的可能性。
相關:
大熊貓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稱:Giant Panda),屬于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只,屬于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只。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陜西和甘肅的山區。
保護級別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Ⅰ級。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018年4月18日,貴陽市黔靈山公園宣布,大熊貓館4月22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屆時,來自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海浜...
3月28日,記者獲悉,日前陜西省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實施“全國哺乳動物多樣性觀測網絡紅外相機示范性觀測”項目中3...
據“生態環境部”公眾號3月29日消息,3月11日,生態環境部建設的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利用紅外相機在陜西長青國家級自然...
生態環境部今日通報,時隔26年,在陜西長青保護區再次拍攝到野生棕色大熊貓。目前,世界上有科學記載的棕色大熊貓發現...
大熊貓國家公園將于2020年設立。3月26日,甘肅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審議了《大熊貓國家公園S...
自駕偶遇野生大熊貓是怎么回事?11日中午12點左右,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一對夫婦在駕車途中,經過省道205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