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紡織項目商業計劃書》為中研普華公司獨家首創針對項目投融資咨詢服務的專項計劃書。計劃書分為:行業通用版、專業定制版。行業通用版是中研普華根據行業一般水平測算好了行業指標B...
據中國工程院發布的《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技術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估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廢舊紡織品累計產生量達1.4億噸,紡織品的年消耗量增長速度保持在12%以上,但目前回收利用率卻不足10%。
中國紡織品回收利用率不足10%,這說明了什么?
據中國工程院發布的《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技術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估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廢舊紡織品累計產生量達1.4億噸,紡織品的年消耗量增長速度保持在12%以上,但目前回收利用率卻不足10%。
廢舊衣物大多被簡單填埋或焚燒
“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秘書長、東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王華平教授說,目前廢舊紡織品大多被當作垃圾進行填埋或者焚燒等簡單處理。“紡織品很難降解,填埋會長期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低溫燃燒容易產生二噁英,高溫焚燒會產生氮氧化物等大氣污染物。”
我國是世界化纖生產與應用大國,2016年化纖總產量達到4944萬噸,占到全球化纖總量的69.4%。以石油基為原料的化纖占化纖總產量的比重高達90%,因此,我國化纖行業對石油化工原料的需求量大,且近50%的原料有進口依賴性。
據統計,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占到我國GDP總值的15%,嚴重影響可持續發展。王華平說,“紡織品的填埋或焚燒不僅嚴重污染了環境,同時也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
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測算,如果我國廢舊紡織品能全部循環利用,相當于每年可節約原油2400萬噸、減少近三分之一的棉花種植面積、減少8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再生行業問題多,“湊”“抄”“低”“偷”
據估算,到“十三五”末,我國光是廢舊化纖紡織品的產生量就可達近2億噸。在化纖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廢舊制品處理問題也愈來愈迫切。
“如果在資源使用上不能做到循環再利用,原材料和能源的不足必然會成為我國總體經濟擴張的瓶頸。而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可為百萬噸級的原料缺口填補空間。”王華平說,但是我國廢舊紡織品再利用面臨多個難題。如回收種類少、總量低、產能分散;回收的廢舊紡織品種類、成分等復雜多樣,但是要求再生后的產品保持穩定的高質量;行業進入門檻不高,同質化競爭激烈等。
再生行業普遍存在“小散亂污”,具有贏利性弱、公益性強、投資規模大,基礎研究成果轉化速度較慢、轉化率較低等特點,廢舊紡織品再生也不例外。《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技術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再生行業多在省、市、縣、鄉的“三不管”邊界區域設廠,裝備主要靠“湊”,人才主要靠“挖”,產品主要靠“抄”,市場主要靠“低”,環保主要靠“偷”。以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中主要的再生聚酯為例,全國產能超過20萬噸/年的僅有7家,而作坊式的小企業卻有500多家。
“這樣的行業現狀非常不利于產業技術提升,已出現了再生總產能不足但落后產能過剩的局面。”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說,“由此伴生的污染大、管理難、資源浪費等問題也和再生產業的初衷相悖。”
建回收體系、產業園和創新平臺
“在目前‘環保高壓’和‘固廢進口限令’的大形勢下,落后產能必將淘汰。”海鹽海利環保纖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浩表示,重新洗牌后,有科技、有系統及資本充裕的工廠才能更好的生存和發展。于是,海利環保與東華大學合建院士工作站,聘請再生聚酯處理技術、再生差別化長絲、高分子材料、環境工程等領域的專家組成再生聚酯技術研發團隊,建立國內最大的再生聚酯生產基地。
“我們的‘廢舊聚酯纖維高效高值化再生及產業化’獲得2017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等。”優彩環保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戴澤新說,企業在2015-2017年的三年實現了銷售24億元,新增利潤2.44億元,新增稅收1.22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盡管當前在化纖等紡織品再生利用方面,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特色產業化再生技術,在國際再生市場的話語權正在快速提升。但與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在行業整體的技術先進性和成熟度方面仍存在明顯差距。
“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組建議,構建廢舊紡織品現代化回收物流體系,以現代化回收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為依托,循序推進智能回收箱、專業物流車、集散管理站建設,建成200公里回收經濟圈,實現回收物流網絡系統的全覆蓋;建設廢舊化纖紡織品循環再生產業集聚及示范園區,充分利用協同作用和規模效應,通過最大限度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建設廢舊化纖紡織品產學研用創新與展示平臺,建議國家設立專項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再生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強科研及人才平臺建設,加速化纖再生基礎研究的深入及研究成果的轉化等。
相關:
紡織品有哪些種類?
紡織品是紡織纖維經過加工織造而成的一種產品,分為梭織布和針織布兩大類,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紡織品的國家之一,主要產地是浙江空中濮院、河北清河等地。
古代的絲織品基本按織物組織、織物花紋、織物色彩命名。現代絲綢沿用舊名的很多,如縐、綾、綈、絹,也使用了一些外來語,如喬其(georgette)、塔夫綢(taffeta)等。根據絲織品種的組織結構、采用原料、加工工藝、質地、外觀形態和主要用途,可分成紗、羅、綾、絹、紡、綃、縐、錦、緞、綈、葛、呢、絨、綢等十四大類。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多省市環保督查進行時,紡織印染廠遭關停1、江蘇省近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報道了蘇北灌河口三個化工園區(燕尾4...
2018年2月,澳棉出口量為5757噸,同比減少21.96%,主要出口至日本、印度、孟加拉國和越南,其中對日本、印度和越南的...
4月26日下午,由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柯橋區人民政府主辦,柯橋區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承辦的"2018中國坯布q...
2018年的紡織市場,“銀四”行情不減“金三”。由于面料市場交投氣氛火熱,以滌塔夫、春亞紡、仿真絲等春夏面料為主的...
2018年3月中國棉紡織景氣指數48.31,與2月相比上升1.32,符合預期。進入3月,隨著節日氣氛的消退,企業生產經營逐漸步...
核心觀點行情回顧:本周大小指數出現回調,全周滬深300指數下跌2.85%,創業板指數下跌2.29%,紡織服裝行業全周下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