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煤制氨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
中研普華通過對煤制氨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煤制氨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深度的...
儲氣能力不足已經成為天然氣穩定供應乃至整個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我國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任務依然艱巨繁重,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儲氣能力不足已經成為天然氣穩定供應乃至整個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我國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任務依然艱巨繁重,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目前,儲氣能力不足已經成為天然氣穩定供應乃至整個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加快儲氣設施的建設勢在必行。為著力解決我國天然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加快補足儲氣能力短板,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和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與此同時,正如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嚴鵬程近日在國家發改委舉行的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有關情況發布會上所說,必須要看到,我國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任務依然艱巨繁重,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儲氣調峰能力制約天然氣供應
去年冬季,我國北方部分地區一度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暴露出我國在天然氣生產、供應、儲備、銷售等環節還存在一些不足。
據嚴鵬程介紹,根據《意見》,我國將加快儲氣設施建設。主要是3個數字,即“供氣企業10%、城燃企業5%、地方政府3天”。具體來講,就是到2020年,供氣企業要擁有不低于其合同年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城鎮燃氣企業要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區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儲氣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各方的儲氣指標不得重復計算,而且作為動態發展指標,在2020年以后開展年度指標考核時,以當年實際合同量或用氣量進行核定。
事實上,早在2014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就明確提出,供氣企業要達到年銷售量10%,地方政府要滿足3天日均消費量。為何儲氣設施的建設總體上仍然滯后?據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司長劉德順介紹,儲氣能力建設仍然滯后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相關方面重視程度還是不夠;儲氣設施投資大,且沒有有效的投資回收途徑;懲戒機制欠缺。
劉德順表示,本次《意見》提出,針對地方3天日均消費量、城鎮燃氣企業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的落實,各省級政府指定的部門要統籌謀劃、積極引導各類投資主體,通過參與沿海LNG儲罐、地下儲氣庫等儲氣設施建設來履行儲氣責任,也包括在異地投資建設。在這個基礎上,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適度集約化建設陸上LNG和CNG儲氣設施。
“我們在儲氣建設方面的最終目標,就是建立以地下儲氣庫和沿海的LNG接收站儲氣為主,重點地區內陸集約、規模化的儲罐應急為輔,還有氣田調峰,可中斷供應、可替代能源,及其他的調節手段為補充,管網互聯互通為支撐的多層次儲氣調峰體系。”劉德順說。
儲氣設施集中建設帶來的債務風險不大
儲氣設施建設的集中推進對天然氣行業的影響備受關注。劉德順表示,按照《意見》要求,供氣企業、地方政府和城燃企業儲氣指標如果要全部達標,合計需要形成的儲蓄能力要達到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的16%左右,這也就是國際上的一個平均水平。但目前已有的儲氣能力在我國僅為全國消費量的不到6%,應該說儲氣能力缺口大,儲氣設施建設任務重。如果考慮到儲氣設施建設周期較長,近期一批項目就需要盡早開工。
值得注意的是,社會上對儲氣設施集中建設是否帶來債務風險和安全風險存在擔憂。
劉德順表示,目前各類資本參與儲氣設施建設運營的積極性比較高。特別是隨著氣價市場化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的推進,季節性的差價等市場化調峰機制將逐步落實。應該說,未來儲氣設施投資、回收的模式和路徑已經越來越清晰了。
“各類企業特別是大型的央企和城燃企業等都是投資主體。近幾年集中投資,包括未來幾年的集中投資,應該說是補齊歷史的欠賬。各級政府部門更多起到的是監管和引導作用,地方政府一般不作為儲氣設施的投資主體或者購買服務的主體,融資的壓力和債務風險也不大。”劉德順說。
劉德順表示,針對安全風險的防范,將積極推進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導儲氣設施集約建設,避免遍地開花,降低安全風險點的數量。二是要注重儲氣設施運行的本質安全,從安全生產和行業監管上把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不管是儲氣設施建設短期內面臨的投資壓力,還是安全風險的防范,都是屬于發展中的問題,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問題。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引導各類資本進入儲氣調峰領域,無論對于相關產業社會投資的拉動、天然氣產業鏈的完善,還是對市場化改革的促進,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劉德順說。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美國WTI原油6月期貨周一(5月7日)收漲1.01美元,或1.45%,報70.73美元/桶。布倫特原油7月期貨周一收漲1.3美元,或1...
國際油價周一(5月7日)盤中回升至近四年新高,因市場普遍預期美國總統特朗普將退出2015年簽訂的伊朗核協議,此舉恐導...
沙特針對中國,任性漲價中美貿易戰還未結束,沙特又出來搗亂!沙特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于5月1日起上調對亞洲客戶出6...
據德國環境署文件顯示,德國計劃設置更多門檻,限制農民使用化學農藥,以保護生物多樣性。據路透社上周三發表的文件稱...
管道完整性管理自新世紀引進以來,國內企業、院校就全面開展完整性管理研究,獲得了豐碩成果,且已在油氣管道企業全面...
4月29日17時15分,云南石化首車國Ⅴ柴油順利通過瑞麗國門,進入國際市場,標志著中國石油成品油西南陸路出口通道成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