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總部經濟園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十三五”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總部經濟園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決...
國際分工的廣度和深度已超越國家的邊界,核心技術層出不窮。任何民族想要擁有每一種核心技術,以便可以萬事不求人,違反了經濟全球化的真諦
中國的人均資源,例如耕地、草原、森林、淡水、石油、天然氣,除稀土元素和煤之外,幾乎每一樣都顯著落后于世界的平均數。不借助改革開放,不融入國際分工體系,中國要以這樣的人均資源邁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是無法想象的。更無法想象,不繼續改革開放,不更徹底地融入國際分工體系,在環境日益惡化、資源貧乏的壓力達到空前程度的今天,中國還能順利邁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更嚴峻的是,所有發達國家在農業產值下降到GDP的零頭的同時,農業人口也能同步下降到總人口的零頭,才能維持城鄉收入差不致惡化,并使人口全體穩定邁入高收入行列。
恰恰在這方面,中國將面臨三大長期而棘手的經濟-社會挑戰:農業產值已經下降到GDP的不到10%,農業人口卻仍占總人口的30%以上,農村人口更高達44%。官方的城市化率據報已達56%,但擁有城市戶口的城市人口只達到36%。兩者之差的20%是未能獲得城市戶口,因而只能保留農村戶口的2.8億農民工。他們流動性大,一般遠離配偶,遠離子女。同時,農村留下高達數千萬的留守兒童。農村人口以老弱病殘婦和留守兒童為主,老齡化甚于城市。
假設18億畝耕地面積維持不變,每戶耕種15公頃土地(和歐美比已是十分小的農場規模),則農村僅需800萬農戶。以一家4口人計,不過3200萬。由此可見,中國仍需移出大量的農業人口和農村人口。加上城市中將近3億農民工,中國需要妥為安置的農村人口仍占全部人口的60%以上。
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也是中國夢的最主要、最動人的內容。巨量的農村人口要向城市轉移,涉及資本、土地和勞動要素的重新配置。本來,這是應該主要由要素市場來完成的。由于要素市場發育得嚴重滯后,政府配置又存在誤配和低效,迄今為止,只能靠不正規的勞動市場和土地市場完成。
非正規的勞動市場:高達2.8億農民工大軍浩浩蕩蕩進城。他們不用政府動員,不用任何人的強制,不請自來,自掏路費,自找住宿,承擔城里最臟最累的工作。失業了,或動用自己的積蓄堅守下去,直到找到新的工作,或者悄悄地自動返鄉,或者另去他處覓職。這是勞動要素市場上的一股強大而有序的自發動力,代表了一股強大而能持續的消費需求。可是,有的地方政府對此視而不見,甚至視為累贅,有機會就將他們清理,不承認他們在打工所在地有定居的權利。若問進城多年的農民工,他們會有什么中國夢?難道不是希望在打工所在地落戶,實現家庭團圓,進而使自己以及子女享受當地市民的同等政治和經濟權利?
非正規的土地市場:億萬農民工進了城,很難找政府要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他們不是悄悄住進了工棚、老城區的閣樓和地下室,就是找到城中村,在所謂的小產權房里落腳。各地城中村都有大量的小產權房,也是郊區農民繼大包干和鄉鎮企業之后的又一個首創。他們敏感地看到外地農民工對本地住房的巨大需求,急市場之所急,急政府之所急,冒著巨大的法律和財務風險,用自己的錢,自己找了建筑隊,在自己的宅基地上蓋起外地農民工急需而又租得起的住房,使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可以不受阻攔地進行下去,使外來打工者可以有遮蔽風雨的暫棲之處。
郊區農民替各地政府的住房部門分憂。可是,他們興建的樓盤被判為非法。各地政府之所以對城中村及其小產權房采取蠻橫態度,其根據就是現行土地制度的相關規定。在現有的土地制度下,城中村和小產權房都屬不合法。政府據此發起一波又一波的強拆。成為對比的是,各地政府對外地的農民工所需的廉租房和廉價房,卻推動不力。
無論是億萬農民工進城,還是小產權房和城中村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其實代表的是市場的自發配置力量。農民工的到來,并不是各地政府的勞動人事部門的計劃安排;他們的離去,也和各地政府的勞動人事部門毫無關系。小產權房在城中村的大量出現,地方政府的城市規劃事實上置身事外,以便擺脫干系。小產權房和城中村是改革的自發動力,卻越來越游離于政府的視野之外,甚至成為有的地方政府想要加以消滅的目標。在合法范圍內,改革的動力日見消退,盡管在現行的法律范圍之外,改革的動力十分強勁。
市場經濟的本質在于把資源配置的決策權還給民間,讓民眾,包括他們中的企業家,在包括要素市場在內的所有市場上自由競爭。如果要素市場能發育起來,億萬民眾的能動性就能被釋放出來,形成永恒的創新力。
上面以土地市場和勞動市場為例,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出,盡管現行制度在頑固束縛要素市場的發育和完善,在非正式的勞動市場上,以及在非正式的土地市場上,呈現的是一派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景象。
小結
中國最核心的改革任務就是要解決以下的歷史性任務:由官僚行政機制主要決定要素配置,轉到由市場機制主要決定要素配置的軌道上來。這才是改革的底線,也是中國政府對人民的一再許諾,對國際社會的一再承諾。唯有解決這個核心問題,才算正式從中央計劃經濟體制中徹底走了出來,正式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
這樣,目前處于不正規的勞動市場和土地市場對資源的配置就可以合法化,因而可以名正言順地配置資源,加快多年來未能解決的農民問題和農民工問題的消解。
在國際上,如果繼續延遲要素市場的發育,繼續以扭曲的價格到世界上去和別的國家競爭,自然容易被人歧視,或被人懷疑,為了實現國家的政治目的而不顧市場原則,因而引起國際社會對不公正競爭的擔心和對中國真實意圖的猜疑。
換言之,以政府為主的配置機制不但增加中國融入世界的阻力,也使民間企業難以融入全球化,因為在目前的體制下,國家在經濟事物中的角色越來越直接。可以預言,這種體制下,本來是企業間的經濟摩擦很容易就上升到國家的層面。
如果完成要素市場的發育,并將資源配置主要留給市場決定,則國際社會不再有理由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所以,為了減少國內的各類經濟摩擦,減少與世界各國的潛在經濟摩擦,真正成為新一輪全球化的模范旗手,中國必須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這才是對國內外日增的經濟摩擦釜底抽薪之舉,也是根本改變國內收入分配之舉。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據外媒報道,英國金融業監管機構金融行為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和審慎監管局(The Prudential...
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協議產生的第一個后果便讓世界捏了一把冷汗。以色列指控伊朗對其軍隊發射火箭彈后,以“近年來針對伊...
11日,包括美國CNN、英國《衛報》、乃至澳大利亞的媒體,都報道了一件涉及中國某衛視的負面新聞。而且從這些媒體的口?...
嘉興典當行女老板深夜遭劫,她的做法救了自己一命先委屈求全告訴銀行密碼趁劫匪取錢掙脫繩索反鎖房門警方審訊后得知,...
小布什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周四(10日)參加了由美國知名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舉辦的頒獎儀式。提及美P...
警方搜尋到"空姐遇害案"嫌疑人尸體。據鄭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5月12日凌晨4時30分許,經多方努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