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體育服務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體育服務業是體育產業的核心,體育服務業又以競技體育(體育賽事表演活動)、大眾體育(體育健身休閑活動)為核心。體育服務業是體育產業的核心,以提供體育服務產品和勞務為主直接影響和關系到...
“中途島”級航空母艦曾是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中的“三朝元老”。它的首制艦“中途島”號和第二艘“珊瑚海”號在歷經近半個世紀的海上風風雨雨之后,陸續退出現代海上舞臺。然而,這兩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產物及其戰后的英姿風采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五名:“中途島”號航空母艦
“中途島”級航空母艦曾是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中的“三朝元老”。它的首制艦“中途島”號和第二艘“珊瑚海”號在歷經近半個世紀的海上風風雨雨之后,陸續退出現代海上舞臺。然而,這兩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產物及其戰后的英姿風采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名:“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
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Franklin)由紐波紐斯船廠建造。1942年12月7日開工,1943年10月14日下水,1944年1月31日服役。1944年7月參加了硫磺島空襲行動。1945年3月在攻擊日本本土時被數枚炸彈擊中。炸彈和大火造成了巨大的損壞,完全摧毀了機庫和飛行甲板。船體出現裂紋。700多人死亡。在海上進行臨時修理后靠自身動力駛回美國大修。機庫甲板層以上,除了島式上建和前飛行甲板外的所有東西都被拆除更換。修理后沒有進行過飛行操作。于1947年2月17日退役保存,退役時狀態極佳。1952年10月1日重新設計改裝為攻擊航母,1953年8月8日設計改裝為反潛航母,1959年5月設計改裝為飛機運送航母。所有這些改裝都是在保存期。1966年7月被賣出拆毀。
第三名:“赤城”號
舊日本帝國海軍天城級重型航空母艦二號艦,該級原為戰列巡洋艦(即天城級戰列巡洋艦),計劃建造4艘,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1號天城2號艦赤城改建成航空母艦,3號艦高雄4號艦愛宕拆除,后因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造成1號艦天城號艦體發生徹底破壞,故該級只建成赤城號一艘,所以也可以稱作赤城級。赤城號活躍在太平洋戰場上,從初戰的偷襲珍珠港到最后中途島海戰被美國海軍企業號(CV-6)擊傷,鑒于堅持損管沒有意義,被山本五十六下令用魚雷擊沉,于北緯30度30分,西經178度40分,1942年6月6日凌晨4時55分沉沒,離日出還有5分鐘時間,赤城號終究沒有見到第二天的太陽。
第二名:“赫爾墨斯”號航母
在敵人的火力范圍內長驅直入數千英里,并在敵人的地盤上作戰并取得勝利,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然而,半人馬級航母“赫爾墨斯”號——一支倉促組建的英國皇家海軍特遣部隊的旗艦——在1982年馬島戰爭期間卻做到了。與“中途島”號航母一樣,這艘英國航母經過了反復整修,最近一次是為了在北大西洋作為反潛船服役。南大西洋戰爭時期,即將退役的該航母航空聯隊被改造,以執行打擊和艦隊防空任務。“赫爾墨斯”號以其靈活性及其在阿根廷有爭議區域的戰功而名列史上最強五大航母榜單第二。
第一名:“企業”號航空母艦
企業號航空母艦(英語:USS Enterprise,舷號CVN-65),綽號大E(Big E),是美國海軍及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是唯一一艘建成的企業級航空母艦。
企業號于1958年2月4日開始建造,在1960年9月24日下水,最后于1961年11月25日服役,2012年12月1日舉行退役典禮。企業號在美國海軍服役51年,是海軍在役最長的航空母艦。
企業號服役不久即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封鎖古巴海域,然后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1964年在不補充燃料的情況下環球航行一圈。
1965年企業號由大西洋調往太平洋艦隊,先后七次派往參與越戰,并在戰爭結束前夕參與西貢的撤僑行動。除大型戰爭外企業號也參與冷戰時期多場地緣政治事件,在其一生服役生涯中其足跡遍布全球。
很難統計到底有多少人對航母的認識還存有那么多根深蒂固的誤解,不信你看么:他們經常用談軍艦甚至談坦克的方式談論航母,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個“大家伙”身上而忽略了其他更重要的元素。說來也是,只認為看得見的有價值,看不見的或想象不到的就沒有價值。這本身就是平面思維的典型特征,植根于悠久的農耕文明。
他們總是想當然以為有了這“大家伙”就有了航母編隊的戰斗力,這就荒謬了。因此有必要從源頭概念上做一些梳理,否則不知這種錯誤還要延續多久。
航空母艦是軍艦嗎?
一、航母是機場而不是軍艦,記住了嗎?
不必意外,其實這既是常識也指向了它的本質:它是正確認識航母及其功能和作用的起點。“航空母艦”一詞是從“aircraft carrier”翻譯過來的。“aircraft”指飛機、航空器;“carrier”指搬運者、搬運器。直譯就是“飛機搬運器”。你看,它和軍艦沒關系。在海上的不一定都叫軍艦,這和“鱷魚”、“鯨魚”不是魚,“河馬”、“角馬”不是馬是一個道理。
你不能因為中文里有“艦”字而堅持認為它是一種“軍艦”,請問是先有原詞還是先有譯詞?人們根據名詞去理解事物時,總是下意識地聯想出一幅畫面,然后再去理解和記憶。“飛機搬運器”讓人腦首先形成的畫面是“飛機”,其次是“搬運器”,而“航空母艦”一詞,首先形成的畫面是“艦”,反而弱化了“航空”。這么一對比,簡直是南轅北轍。
這是翻譯不當和漢字的局限帶給人們理解上的誤會。最糟糕的簡稱是“航母”,把本已局限的漢字詞意進一步固化到實實在在的艦體身上。起點錯了,結果自然是天壤之別。
翻譯已然至此且無法更改,只能通過改變認知去重新理解。也有一些專家強調“航母”是“特殊的軍艦”,主要功能是機場。這種解釋對,但給出的概念還是稀里煳涂,倒不如說“航母”是“特殊的機場”更能指向其本質。
因此,航母不是軍艦而是隨時航行的、被“搬來搬去”的機場。假如一時半會兒難以扭轉,有兩個竅門:一是把航母吃水線以下當軍艦,吃水線以上當機場;二是只要看到“航空母艦”這個譯詞時,都加上它的原詞“飛機搬運器”。
二、航母是空戰兵器而不是海戰兵器
空軍的機場在陸地上,但它是空戰兵器。同理,雖然航母航行在大海上,但它的主要打擊工具是艦載機,也是空戰兵器,和所謂的海戰沒關系。
舉例一:從指揮體系看,美國航母屬于“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NAVAIR)”管轄,2017年5月31日,“福特”號航母(CVN78)正式由船廠向美國海軍交付,接收代表就是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副司令湯姆·摩爾中將。
舉例二:以美國海軍為例,航母艦長是飛行員,航母編隊司令也是飛行員,他們可不一定都坐在艦橋上指揮,也經常架機作戰,機身編號“100”+彩色垂尾涂裝的,就是艦長、編隊司令或更高一級指揮官(如艦隊司令)的座機。
舉例三:在美國海軍拍攝的“水面艦隊(Surface fleet)”宣傳片中,只包含“導彈巡洋艦(CG)”、“導彈驅逐艦(DDG)”和瀕海戰斗艦(LCS)。看見沒有:美國海軍根本不認為航母屬于水面部隊。
知道一個錯誤的觀念延續多久了嗎?再往深了說,巡洋艦、驅逐艦這些傳統的水面艦只(包括水下的核潛艇),首要任務根本不是進行海戰(盡管都具備海戰的能力),其核心職責都是為進行空戰的“移動機場”提供防空和護航服務。當有更好的工具時,原來的主力自然退居次席,正如有了坦克后,誰會把騎兵派到最前?最糟糕的思維是一成不變的思維。
另外,不要再提海戰,海戰這種事在二戰的“珊瑚海海戰”之后就結束了。太平洋戰爭的戰法都是空戰。沒有艦載機就不要奢談海戰:海戰一去不復返、傳統軍艦空悠悠。
三、航母誕生的底層邏輯:空軍力量的鞭長莫及
飛機的誕生對任何地面目標的威脅都是致命的,這個道理對海軍艦艇同樣適用。在螺旋槳時代,距海岸線300公里都是空軍(或岸基航空兵)為海軍提供保護的臨界線。越深入大洋,空軍就越鞭長莫及、無能為力,這對任何一個國家都如此。
每向外延伸100公里,岸基航空兵為海軍提供支援的難度和代價都翻倍上漲,解決辦法只有一個:海軍自己建一個機場,拉著飛機到處跑:這就是航母。
格倫·寇蒂斯被稱為“美國海軍航空兵之父”,1910年,他的學生尤金?伊利駕駛著“寇蒂斯”飛機,從經過改裝的“伯明翰”號巡洋艦上起飛;第二年他又駕駛飛機在“賓夕法尼亞”號巡洋艦上降落。格倫·寇蒂斯對美國海軍說:不發展航空兵就等著葬身海底吧,1911年,聽人勸的美國海軍成立了航空兵部隊。
四、根據航母的準確定義重新理解現代海軍
現代海軍是飛行海軍而不是航行海軍,是立體海軍而不是平面海軍,是四維海軍而不是單維海軍,如果錯把一國海軍當“海軍”看,可能會有什么誤會呢?假如對方一直是一支空軍呢?這玩笑可就開大了。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5月24日,蘋果官方發布聲明稱,對于在2017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28日期間,支付了iPhone 6或更新機型設備保外電池更換...
某房地產研究院發布報告顯示,4月份,20城二手房成交約12萬套,環比增加11%,同比減少18%;1至4月份,20城二手房成2...
2018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的預期目標是1100萬人5.5%以內的答案 2018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_的預期目標分別是110...
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預期目標是增長多少? 正確答案:6.5%左右 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2018政府工作報告知多少答題全...
益生元是什么 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區別益生菌簡單來講,益生菌是指對人和動物有益的細菌。益生菌通過調理人體腸道菌群,...
在數字化、智能化的驅動下,泛家居行業進入關鍵整合期,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融入當前市場環境、解決人才困境、突破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