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教育儲蓄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十三五”規劃對“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改革創新;遠近結合,更加注重以解決長遠問題的辦法來應對...
中美高層最近互相釋放不打貿易戰信號,但兩國在具體領域的交鋒還在進行。
張向晨首先說,美方對提出的問題并未啟動爭端解決程序,尚不在爭端解決機構的管理范圍內,爭端解決機構不是討論美方關注的適當場所。“中方認為,當前DSB有許多更緊迫的問題需要討論解決,特別是上訴機構成員遴選僵局。美國提出的技術轉讓問題將轉移成員的注意力。”
在一個月前的DSB例會上,美方曾明確聲稱,包括技術轉讓在內的三類措施并不涉及世貿義務。此次美方將該議題列入爭端解決機構會議議程,要么體現了美方立場的前后矛盾,要么代表著美方立場的改變。如果美方拋棄其單邊主義立場,轉而回到多邊渠道,中方對此表示歡迎。
其次,美國似乎始終把自己放在法官位置來裁判其他成員的貿易政策。不管美國發布了多少頁的報告,不會改變美國“301條款”單邊主義的性質。
第三,無論美方的關注是什么,只要美方采取關稅報復措施,就必然受到WTO管轄,也必然違反世貿規則。
隨后,張向晨逐步援引及分析301報告稱,美方“有罪推定”的邏輯貫穿報告始終。比如,美方的邏輯是:第一,美國企業認為合資要求構成強制技術轉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沒有證據證明兩者之間存在關聯關系的情況下同意這一看法;第二,中國存在合資要求,因此,中國就構成強制技術轉讓。而在報告第39頁將美中商業理事會對中國遠程醫療行業政策的猜測當作中國的現實;在報告第28頁將企業和個人的違法行為歸結為中國政府行為;在報告第四部分將中國企業以市場對價收購外國企業的完全市場行為認定為中國政府行為等。
“301調查”中也充斥著證據不足的問題。張向晨說,在美國公眾提交的數十份評論意見中,沒有任何一份意見舉出中國任何一部法律法規強制外國企業轉讓技術,更沒有任何一份意見舉出任何一件真實的案例證明中國政府在實踐中強制轉讓技術。“301調查”報告大量依賴不可證實的匿名調查。即使在匿名調查中,大多數的被調查者均否認存在強迫轉讓技術問題。
又如,USTR在指控中國對外投資是為了獲取外國技術時將中國政府近年來提出的國際產能合作政策作為證據,而眾所周知,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領域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如紡織、建筑材料、鐵路裝備、電力基礎設施等,在這些領域開展對外投資是為了分享技術而不是獲取技術。
而以中國對美投資為例,對于美國榮鼎集團提交的評論意見,USTR選擇性使用得出對其結論有利的部分,比如聲稱對美投資是為了收購技術然后轉移回中國。而在同一份評論意見中,USTR卻“有意”對下列事實視而不見:中國對外投資的增長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相一致;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不能簡單歸結為是受中國政府產業政策的影響。
此外,USTR極力夸大少數企業和組織對于中國的抱怨,以此作為對華采取強硬措施的“民意”基礎。但實際上,向USTR提交評論意見的絕大多數利害關系方,如美國商會、美中貿委會、國際商業協會、商業軟件聯盟、藥品研發和制造協會、半導體行業協會、計算技術行業協會、消費者技術協會、服裝和鞋業協會等,明確主張中美之間的經貿分歧應當以符合WTO規則的方式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大多數利害關系方也對中國政府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的努力和成就予以積極評價。
中國駁“強制技術轉讓”
對于謝伊所稱中國存在的“強制技術轉讓”問題,張向晨做出了三點澄清。他說,中方注意到美方就中國政府有關技術許可條件的措施,啟動了WTO爭端解決程序,這一具體議題是在爭端解決機制職權范圍內的。中方將堅決運用WTO規則維護自身合法權利。
他解釋說,首先,技術轉讓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不能把正常的商業交易行為視作政府采取的強制行為。企業必須將創新商業化,否則無法回收為實現創新投入的成本。美國作為最發達的國家,是技術轉讓的主要獲益者。中國是美國技術出口的目的地國之一,中國法律允許外資以技術出資設立合資企業。中國企業樂于引進新技術并愿意為此支付合理的知識產權使用費,這正是美方技術轉讓收益的重要來源。美國企業對華技術轉讓是正常的商業行為,是你情我愿的雙向選擇和自主決策,完全遵循商業考慮、合同自由和市場化原則。實際上,很多美國企業通過在中國設立合資企業的方式實現了巨大收益,獲取的利潤甚至超過它在美國本土的利潤。
第二,WTO成員有權對市場準入做出保留,這些保留體現在各個成員的入世承諾中。市場準入與強制技術轉讓是截然不同的兩類問題。美方指責中國的合資合作要求、股比限制和行政審批程序,實質是針對中國的市場準入制度,與強制技術轉讓并無關系。中國在特定領域的合資和股比限制等要求,是中國和包括美國在內的WTO成員談判的結果,符合WTO規則和我國入世的承諾。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媒體曝光美團二選一不正當競爭,美團如何回應?5月28日消息,外賣行業再次上演強制商戶“二選一”,隨著滴滴加入外賣2...
日媒稱,中國正在急速加強環境監管,即便以環保見長的日本大企業也未能及時應對變化,相繼出現被罰款或停業整改的事例...
檳榔是央視已經明確指出的一級致癌物,建議不要吃。如果你已有嚼檳榔的習慣,建議你趕緊戒掉;如果你從沒嚼過檳榔,想...
上海銀行穩定股價方案,三名股東擬增持。5月28日晚間,上海銀行發布公告稱,該銀行持股5%以上的股東上海聯和投資有限...
運營商“偷”流量說法并不成立。 手機流量“越跑越快”隨著5G網絡時代臨近,現有網絡的提速降費成為各方關切。在多方...
富士康,也就是A股的工業富聯,昨天發布網下發行初步配售結果和網上中簽結果公告,20家戰略投資者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目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