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4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資產管理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在市場競爭方面,資產管理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市場正面臨著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資產管理行業有進一步洗牌的強烈要求,但是在一些資產...
錄取本身是一件高興的事,可是當你發現被錄取的并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怎么辦呢?
高考服從調劑是隨便調嗎 ?大學專業不喜歡怎么辦?
服從調劑可以隨便調嗎
如果你在高考志愿填報上選擇了專業服從調劑,他并不是隨便調劑的,而是根據你的平行志愿中依次填報的專業進行調劑,如果你在第一志愿專業上沒被錄取的情況下,選擇專業調劑你的檔案便會自動投檔到你所填報的第二志愿專業上,以此類推,如何你的第二志愿專業也未被錄取的話,就會投檔到第三志愿,直到你的檔案投到一個能夠錄取你的志愿專業上。
服從專業調劑,在一定情況下,還是好處的,一旦你出現第一志愿落檔的的狀況,服從調劑能夠為你提供再次投檔到其他志愿專業的機會,以避免自己高考落榜,這樣也能夠提高自己的高考錄取率。
但是,服從調劑本身上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為也有可能調劑到你并不感興趣的專業上,這需要根據學校專業錄取上的實際情況而定,一些學校在高考錄取時出現專業人數上已滿的情況,就會把你調劑到一些人數未滿的專業上去,所以選擇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也要做好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上的心理準備。
高考服從調劑到底好不好
高考中服從調劑就代表專業上的調動,如果你的高考分數相對比較高的話,那么就不需要擔心會調劑到一些不太好的專業上去,所調劑的專業分數上和你的高考分數上一般都是相差不會太多的,一些高考成績不算高的考生,也并不需要太過擔心自己會被調劑到一些不好的專業當中去,并不是選擇服從調劑就會一定會被調劑到不好的專業,這是非常少數的情況。
很多考生報志愿時選擇了確認“服從調劑”,希望給自己增加被錄取的機會。這樣一來,錄取的專業極有可能與報考初衷相差甚遠,對此要有心理準備。還有一些考生,考前對自己所報考的專業沒有充分了解,入學后才發現,追悔莫及。
錄取本身是一件高興的事,可是當你發現被錄取的并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怎么辦呢?不要擔心,專業錄取其實并非完成是“一錘定音”,想改變現狀還是有方法的。
1、入學后申請轉專業
在我國,絕大部分高校有轉專業政策,有意愿的學生可根據轉專業條件提出申請。但基于高校對轉專業的人數和成績等條件的限制,轉專業有一定難度。特別像一些熱門專業,由于報名人數多,難度更大。學院會根據學生情況,綜合考量其在原專業大學一年的學習成績、相關科目的學習情況、面試表現等進行選拔。然后經轉入學院考核確認候選人名單后報學校教務處審核,審核通過、學校批準后公示,才會正式錄取至申請轉入的專業。
所以,有決心要轉專業的同學,一定要在入學初就了解學校轉專業的相關政策和具體要求,做好準備充分才能有轉專業的希望。
2、輔修第二專業
由于轉專業的名額有限,還是會有部分學生未能如愿。對于這類學生,可以嘗試輔修第二專業。我國不少高校支持學生輔修第二專業或讀雙學位。包括一些二本院校在內,都有專業輔修政策(輔修的比例從20%到60%不等)。但這將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學好本專業,也要花時間學習第二專業。但如果能把握這一機會,將在獲得本專業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獲得輔修專業的學位或輔修專業證書。
各高校輔修政策大體相同,一般來說,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學有余力的學生,可申請修讀自己喜歡的專業。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對喜歡專業的求知欲,也拓寬了獎來的就業渠道。
3、旁聽興趣專業的課程
也就是自學。目前大學一般實行學分制,課業選擇相對比較自由、輕松,課余時間也相對充足。完全可以利用學校資源,安排好時間去旁聽自己喜歡的專業課程。
大學的課堂比較開放,很少會拒絕外專業和外校的學生。只要你有足夠的毅力和吃苦精神,一樣可以學好你喜歡的專業,并為將來跨專業考研做好準備。
4、考研
除了“選你所愛”,還該試試“愛你所選”。事實上,很多同學會主觀地對調劑到其他專業產生排斥心理。原因是這在意料之外,此專業原本不再考慮范圍之內;另外對這個專業的不了解或是理解有偏差,排斥心理更濃。
其實,大學里的專業學習內容,對于新生來都是全新的知識。如果能淡化自己的排斥心理,放大對于新知識的求知欲望,很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因慢慢了解此專業的內涵、發展現狀、就業領域及將來的前景等,從而會對這個專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即將來臨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機遇和挑戰,幸好辦法總比問題多。但話又說回來,如果當初選擇一所適合自己的大學,大學生活是不是就沒那么坎坷了呢?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國內成品油“兩連跌”后或年內第八次上調。7月3日為本輪汽、柴油計價周期的第6個工作日,大宗商品分析機構卓創資訊測5...
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完成周產5000輛Model 3的代價,可能相當危險。當地時間7月3日,外媒報道稱,為了達到產能目...
7月5日消息,去年9月5日,小米在海外發布了新系列手機小米A1,這是小米首款Android One手機,它其實是小米5X的國際版...
“雖然美國發起的貿易摩擦對中國汽柴油出口暫無較大影響,但面對中國成品油供應過剩的壓力,汽柴油出口量并不能起到消...
深圳首發PM2.5濃度排名 可通過手機APP和微信小程序實時查詢7月4日,市人居環境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 “ 深圳空...
7月4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夏季,北京、上海、深圳的平均薪酬超過9000元,占據榜單前三位,而北京更是以10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