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4年中國電子儀器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電子儀器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在市場競爭方面,電子儀器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市場正面臨著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電子儀器行業有進一步洗牌的強烈要求,但是在一些電子...
如果能讓機器人擁有觸覺,可以感知溫度、壓力,甚至具有神經活動,那么它們將“解鎖”更多新技能。日前,世界上首條柔性人造觸覺神經的問世,讓這一設想距離現實更近了一步。
該系統首先利用一系列感受器感知極為細微的壓力,并產生相應的電壓變化,隨后通過環形振蕩器(人工神經纖維)將電壓變化轉變為電脈沖信號。多個環形振蕩器得到的電信號被突觸晶體管集成轉變為突觸電流,進而傳遞到下一級神經。
“從功能上講,這種人造神經能夠很好地模擬人類皮膚的觸覺功能,并能夠與生物體神經信號兼容。我們的初步試驗利用其與蟑螂腿的連接以及運動的控制,初步證實了這種兼容性。”徐文濤說,這項工作開創性地制造出了柔性人造感知神經,并實現了人造神經與動物神經形成的雜化反射弧。
據介紹,這種人造感知神經還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由于這種感知神經與生物體神經的兼容性,它可應用于假肢中與人體神經系統相兼容的感知的實現,柔性輕質的結構將使相關產品具有很好的舒適性,而且對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具有潛在意義。同時,這種人造神經如果應用于軟體機器人,可使其實現類似人類的感知,并在極端的工作環境中替代人。
研究團隊表示,盡管這項研究前景可期,但目前還只是邁出了第一步,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們將繼續致力于傳感器和人造神經突觸等基本單元的功能開發,以及人造感知系統的完善。
“比如,目前這款人工神經系統還較為初步,尚不能像皮膚那樣感知更加復雜的信息以及溫度等,這些將是我們未來的工作方向。”徐文濤說,這項研究有望開發出更智能的人造皮膚,“希望通過進一步強化和拓展功能,盡早地投入應用,造福人類。”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7月5日,按照上級關于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廣東省市級新稅務機構統一掛牌,標志著廣東省國稅地稅征管體制...
“世界上每賣出3部智能手機,就有一部是中國品牌。”這是國外一家市場調查機構近日得出的結論,依據是2015年至2017年2...
香港首支同股不同權的新股小米今日公布中簽結果,預計投資者于今日下午收到中簽通知,下周一(7月9日)正式掛牌。此前...
舉行的2018世界移動大會上海開幕式上,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應邀出席,作了題為《智慧引領 未來無限的主題演講》。尚冰...
7月6日電 綜合報道,7月5日,泰國南部旅游勝地普吉島發生沉船意外,3艘共載有近140名中國和歐洲游客的觀光船在大浪中...
記者昨日從深圳市龍崗區政府新聞辦了解到,2018年下半年龍崗大運中心免費開放場館時間安排表已出爐,免費開放場館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