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4年中國電子儀器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電子儀器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在市場競爭方面,電子儀器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市場正面臨著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電子儀器行業有進一步洗牌的強烈要求,但是在一些電子...
如果能讓機器人擁有觸覺,可以感知溫度、壓力,甚至具有神經活動,那么它們將“解鎖”更多新技能。日前,世界上首條柔性人造觸覺神經的問世,讓這一設想距離現實更近了一步。
世界首條柔性人造觸覺神經誕生。
如果能讓機器人擁有觸覺,可以感知溫度、壓力,甚至具有神經活動,那么它們將“解鎖”更多新技能。日前,世界上首條柔性人造觸覺神經的問世,讓這一設想距離現實更近了一步。
6月1日,斯坦福大學鮑哲楠、首爾大學Tae-Woo Lee、南開大學徐文濤團隊聯合在Science雜志發文,報道了一種基于柔性有機電子器件的高靈敏度仿生觸覺神經系統。這種人工神經觸覺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柔性和高靈敏度,在機器人手術、義肢感觸等領域具有應用前景。
人類皮膚是極為復雜的系統,其中有成千上萬個感受器用于感知壓力、溫度、位置等信息。這些信息被轉化成神經信號,在外圍神經和中樞神經中逐級傳送。如果人類的身體用電腦的方式處理這些信息,將是一個極其復雜且耗能的過程。
“人體神經系統用極為高效的機制來處理現實世界所遇到的問題。”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教授徐文濤說,外界刺激通過感知機械力的受體、局部的神經簇逐層傳遞到下一級神經、脊髓以及大腦。只有信號積累到一定的強度,才會傳遞到下一個環節,“這樣一來,就省卻了許多不必要的信號處理過程,大大提高了效率。”
徐文濤及其合作者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和關鍵難點在于,設計并實現與生物神經系統工作原理相似、并能夠與生物神經信號兼容的人造系統,這套系統要具有很好的柔韌性。
基于上述設想,中美韓聯合研究團隊利用柔性有機材料模擬了人體SA-I觸覺神經。這種人造感知神經由3個核心部件組成:電阻式壓力傳感器、有機環形振蕩器、突觸晶體管。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7月5日,按照上級關于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廣東省市級新稅務機構統一掛牌,標志著廣東省國稅地稅征管體制...
“世界上每賣出3部智能手機,就有一部是中國品牌。”這是國外一家市場調查機構近日得出的結論,依據是2015年至2017年2...
香港首支同股不同權的新股小米今日公布中簽結果,預計投資者于今日下午收到中簽通知,下周一(7月9日)正式掛牌。此前...
舉行的2018世界移動大會上海開幕式上,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應邀出席,作了題為《智慧引領 未來無限的主題演講》。尚冰...
7月6日電 綜合報道,7月5日,泰國南部旅游勝地普吉島發生沉船意外,3艘共載有近140名中國和歐洲游客的觀光船在大浪中...
記者昨日從深圳市龍崗區政府新聞辦了解到,2018年下半年龍崗大運中心免費開放場館時間安排表已出爐,免費開放場館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