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版在線教育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區域產業規劃是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是各級政府部門發展相關產業的“路線圖”,對于區域發展規劃來說,就相當于一張藍圖對一個建筑物的重要性,有了這張“藍圖”,區域才能在有規劃有計...
近日,在海南三亞南山召開的首屆“全球應對人口老齡化中國策略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近百位健康醫學、老年學、人口學、社會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中國方案”。
近日,在海南三亞南山召開的首屆“全球應對人口老齡化中國策略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近百位健康醫學、老年學、人口學、社會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中國方案”。
來自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41億,占總人口的17.3%。預計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87億的峰值,占總人口的34.9%。這意味著30年后,每3個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
國際上一般認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達到10%,即意味著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從1999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到2017年,老年人口凈增1.1億,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過1000萬。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老齡化趨勢下,目前又呈現出新特征。其一,是老年慢性病人在老年人中占比上升。心血管疾病和癌癥占老年人死亡原因的33%,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炎、肺癌是過早死亡的三大原因,糖尿病、肌肉骨骼障礙、抑郁癥成為失能的三大原因,所有這些已經很接近發達國家的指標,預計未來還會繼續上升。
“壽命提高了,但是老年功能下降了。”北京301醫院院長范利說,當前老齡化最大的問題是共病患病率較高,以80歲老齡人為例,住院病人大多患有3至5種疾病,多種病存于一體,一個人需服用多種藥物,這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負擔。
其二,隨著社會結構變化和人口流動加速,老年空巢率明顯上升。在我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出,大量老年人留守,老齡化程度高于城鎮。
“我國的人口老齡化陡然到來、發展迅速,與發達國家相比面臨更多挑戰。”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長王辰說,老齡化問題不僅同衛生健康管理有關,而且牽涉經濟社會方方面面,需要全社會共同解決。
多位專家表示,和世界上任何國家一樣,我國將以居家養老為主。但是,我國家庭規模小型化和“4-2-1”結構家庭日益增多,傳統意義上的居家養老模式發生重大變化,需更多借助于社區服務和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其中,長期照料、精神慰藉、臨終關懷等老年護理服務蘊涵著巨大的社會需求。
上海老齡科研中心原主任殷志剛介紹,上海是我國第一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地區,也是中國目前人口老齡化比重最高的地區。上海率先提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9073”(90%老年人居家養老、7%老年人社區養老、3%老年人機構養老)養老服務格局,為我國建立新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提供了重要借鑒。
我國“候鳥式”養老群體不斷壯大,季節性異地養老漸成規模。海南省政協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初步估計,每年冬季由全國各地“遷徙”到海南島的“候鳥人群”超過100萬人,以60至69歲的中低齡老年人口為主力軍,多為退休人員。
“我們已經進入一個講究生活質量的休閑時代。”中國老年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寶華表示,中等收入階層的老年人對居住環境有了新的要求,選擇生態環境優良之處來養老已成為新時尚,并由此推動“養老+旅游”等蓬勃發展。
不可忽視的養老之“痛”
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已經不滿足于“一日三餐加護理”,養老服務供給側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顯。
養老服務最大的“痛點”是養老護理人員數量存在巨大缺口,專業人才更稀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副司長莫麗霞說,越來越多的高齡、失能、失智和患病老人需要專業的康復護理服務,但現在我國老齡健康服務產業的發展遠遠不能滿足這一需求,養老服務人員非常匱乏。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各類養老服務人員總共約100萬人,其中2/3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經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有30萬人左右,獲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的僅約10萬人。
“未來,空巢老人數量不斷增加,他們的需求呈現‘散點狀’分布,除了健全社區服務網點外,更需要加強服務的信息數據整合,降低人力成本,讓養老服務更加智慧快捷。”福建省民政廳廳長池秋娜說。
記者在廈門市養老信息化平臺服務中心看到,中心的服務熱線和網絡平臺提供全年每天24小時服務,并配有會說閩南話的客服專員,“點對點”每年精準服務老人110萬人次。“通過平臺,老年人有需求可以隨時在線呼叫,子女也可以用App隨時查看老人健康數據,為老人購買家政、體檢、日常護理等服務。”開發平臺的廈門智宇孝老集團董事長劉方曉介紹。
健康老齡化的“中國方案”
業內人士表示,健康老齡化已成為國際共識。未來,養老應關注壽命的質量、老年人的尊嚴和自由,以期形成年齡友好的社會人文環境。因此,我國應著力打造健康老齡化的“中國方案”。
《“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提出,到2020年,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會長劉遠立認為,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于社區,因為理順社區醫養結合服務體系政策,既可向前輻射到家庭,又能保障向后的轉診及時順利。
目前,上海、長沙等地通過“為老服務信息平臺”整合社會資源,這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模式。為老服務信息平臺相當于“虛擬養老院”,服務團隊包括自營服務隊、服務加盟商、志愿者服務隊伍。其中,服務加盟商涵蓋醫院、攝影工作室、愛心社、家政公司、養生館、家電維修商等社會力量,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有力支持。
北京大學社會學家、中國老年學會和老年醫學會副會長陸杰華等專家表示,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養老服務市場發展,但政策落地還存在困難。比如,一些地方囿于土地財政,不太支持土地用于康養產業發展,往往開發商拿土地很容易,但開發養老項目就很難。此外,國家規定的養老設施建安補貼、養老運營服務床位補貼很多時候也難以落實。
鄭秉文認為,關鍵在于如何將各項政策打通。立足于需求評估和“老人為本”,實現部門之間的資源融合,實現醫養進一步融合發展。建議完善和升級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市場積極提供醫養融合產品,發展醫養融合新業態。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018護士考試成績查詢入口及時間2018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成績查詢時間:為考試結束后45個工作日。隨著時間推移距離成績...
6月28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對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進行公開宣判,引發廣泛關注。原告某文化傳媒公司擁有一F...
新零售風口下,家居企業也在這條道路上不斷探索。早在年初阿里聯合多家機構戰略投資居然之家之前,已有眾多家居行業的...
2013年,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在中國開始起步,后期隨著mini化智能獨立芯片的出現以及移動物聯網的普及,其逐漸成為生活...
2018年05月浙江省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值情況如下:2018年5月浙江省中外合作企業進出口總額約0.30 億美元,中外合資0...
國內油價今日上調,加滿一箱油多花10元。下一次調價窗口將在2018年7月23日24時開啟。7月9日24時,國內新一輪成品油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