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醫學教學掛圖行業供需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在一個供大于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地鎖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會傾盡畢生的精力及資源搜尋產業的當前需求、潛在需求以及新的...
隨著大國競爭的加劇,美國有意與中國、俄羅斯在多個領域展開軍備競賽。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5日稱,中美已經為將來的海底人工智能(AI)主導權展開爭奪,文中專門提到中國多種新型水下無人潛航器,例如像魚一樣航行的HN-1,“它們將以優異隱形性能用于水下作戰,對抗美
隨著大國競爭的加劇,美國有意與中國、俄羅斯在多個領域展開軍備競賽。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5日稱,中美已經為將來的海底人工智能(AI)主導權展開爭奪,文中專門提到中國多種新型水下無人潛航器,例如像魚一樣航行的HN-1,“它們將以優異隱形性能用于水下作戰,對抗美國海軍”。
中國“機器魚”成系列發展
報道主要關注的是中國軍事雜志《兵工科技》此前報道的北京航天海納科技公司最新研制的“機器魚”——HN-1水下無人柔性航行器。這是一款基于仿生學技術的新型無人潛航器,它長3米、重200公斤,外形看上去就是一條大魚。“頭部上方的背鰭內部集成了導航和通信天線,可以在航行器半潛航行時伸出水面,與母船或后方的指揮控制中心進行通聯。其他鰭片用于保持航行器的俯仰平衡,控制航行器進行上浮和下潛,還可通過胸鰭的差動偏轉,起到剎車和輔助轉彎作用”。
報道稱,HN-1“機器魚”的研制非常順利,已完成陸上試驗和計算機模擬仿真試驗,將很快進行水槽試驗。同時,體積更大、性能更強的中型柔性航行器HN-2和大型柔性航行器HN-3也正在研制開發之中。這類“機器魚”最大的亮點是沒有安裝螺旋槳推進器,而采用和魚一樣的游動方式,水下最高航速可達16節。由于沒有螺旋槳推進器的渦流和噪聲,它的隱蔽性非常好。“HN系列航行器類似大魚的外形偽裝,能騙過敵方傳感器,具有強大的戰場生存能力。除了用于海洋偵察、海洋勘探和水下救護等,也可用來探測雷場和反潛網絡布置,或是潛入防護嚴密的港口和海軍基地實施偵察和監控,還能在騙過敵方偵察設備后,對敵潛艇和海底設施實施抵近攻擊,讓敵人防不勝防”。
人工智能是水下作戰關鍵
報道認為,HN系列“機器魚”未來將具備智能集群作戰能力,體積較小的HN-1可以充當“偵察魚”,中型體積大小的HN-2可以承擔戰斗任務,具有強力傳感器的HN-3可以執行指揮控制任務,通過合理的兵力編組,像無人機“蜂群”戰術一樣采取“魚群”作戰。
此外,中國近年發展的多種水下潛航器也被美媒視為針對美國水下潛艇部隊的威脅。例如中國研制的“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能在整個大洋下安靜地巡航數天、數月甚至一年而無需人工干預”,外媒猜測它們可以攜帶更多類型的傳感器,甚至攜帶破壞或者摧毀軍事目標的武器。
《艦載武器》執行主編石宏16日告訴《環球時報》,美媒之所以強調人工智能在未來水下競爭中的地位,是由于水下通信指揮堪稱制約潛航器的技術瓶頸。受水下特殊環境的限制,要么采取線纜遙控潛航器的傳統方式,要么借助智能化技術發展自主作業的無人潛航器,后者的行動自由度顯然更大。目前無人潛航器可以自主完成軌跡規劃、障礙回避、作業實施。可以說,能否依靠人工智能應對不同的水下環境和任務,是潛航器的關鍵性指標。下一步,無人潛航器將向大深度、遠航程、大載荷、自主回收、集群協同等方向發展。
美國無人潛航器威脅更大
盡管報道試圖將中國水下潛航器描述為美國潛艇面臨的重大威脅,但《環球時報》16日查詢《兵工科技》關于HN-1“機器魚”的報道時發現,原文內容主要是概念性技術設想,未來還需要解決魚類推進機理、控制系統和傳感系統、水下通信等關鍵技術難題,并明確承認“‘機器魚’受體積和重量的制約,往往只能在水下工作幾小時”。美媒的選擇性報道,把概念技術的可能性和作戰威脅的現實性混為一談,炒作概念的痕跡不言自明。
石宏表示,美國早已把無人潛航器變成實實在在的武器裝備。美國一直都有把無人潛航器投入作戰的想法,早在2000年4月,美國海軍就出臺《無人潛航器主計劃》,把無人潛航器的任務使命擴展為情報/監視/偵察、反水雷、反潛戰、通信與導航網絡節點、載荷輸送、情報戰等9個方面。2016年,美國海軍又提出《2025年自主潛航器需求》和《未來艦隊平臺備選方案》的報告,計劃2030年美國海軍實現分布式艦隊的構想,裝備中型無人潛航器183具,核潛艇攜帶大型無人潛航器48具。如今美國已開發了數量眾多、類型多樣的無人航行器體系,計劃中的大型無人潛航器甚至能在港口、公開海域及主要航道執行超過70天的反潛、偵察、監視任務。現實中,美國無人潛航器已經逼近中國的家門口,2016年中國在南海俘獲的美海軍輕型無人潛航器,就是專門用來執行海洋監測任務。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央企交出亮眼成績單今年6月份,我國中央企業實現利潤2018.8億元,同比增長26.4%。單月利潤突破2000億元,這在央企歷!...
長生生物繼續跌停長生生物17日再次一字跌停,報收19.89元,成交1432萬元。盤后數據顯示,三家機構席位合計賣出994萬元...
7月18日早間消息,小米集團今日早間發布公告,公司招股章程所述的超額配股權已由聯席代表(代表國際包銷商)于2018年7...
夏天去哪里旅游最涼爽國外夏季最佳旅游去處是哪?夏天最適合出國旅游了,尤其是歐洲地區,我們的夏季正好是他們最清涼-...
為切實改進和提升票務服務,維護旅客合法權益,民航局17日晚間公開發布《關于改進民航票務服務工作的通知》,對航空公...
魯大師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手機的綜合性能排行榜,包括跑分、UI排行榜、AI性能等等排名。其中手機UI的排名引起了網友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