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
與早期人工智能相比,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新信息環境、海量數據基礎和持續演進、不斷豐富的戰略目標的引領下,依托于云計算、大數據兩大基礎平臺和機器學習、模式識別和人機交互三大通用技術,...
最近,國內悄悄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開啟了機器人助眠,在這項助眠工具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項功能是其竟然通過與心理專家的合作實現了幫助使用者預設夢境的效果。
智能造夢的美名之下還剩什么?
盡管智能造夢的噱頭聽上去很棒,研制造夢機器的研究人員腦洞也很大,但是腦洞大的代價就是要補的坑會很多。智能造夢能否有效提高人類的創造能力并不好說,名人們利用夢境的故事不僅僅與他們做的夢有關,也與他們的大腦本身的構造以及他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密切相關。另外,利用夢境來治病這樁生意在社會上從來就沒有大熱過。催眠師們雖然一直都存在,但是缺乏科學佐證的東西往往短期之內難以得到廣泛的推行。因此,在智能造夢的美名之下,埋藏的問題并不在少數。
1、頻繁的“清明夢”會成為發作性睡病的土壤
實際上,人工智能造夢能夠起作用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把人的睡眠停留在一個半夢半醒的階段,因為只有在這個階段人才能對自己的夢境擁有足夠的記憶能力。而通常我們在這個階段所做的夢,都被稱做“清明夢”。在“清明夢”的狀態之下,我們能夠擁有清醒時候的思考和記憶能力。
但是最近有一項研究表明,發作性睡病患者比起普通人更容易做“清明夢”。這個群體的人平均每月會做7次“清明夢”,而普通人平均兩個月才做一次。發作性睡病患者有多痛苦呢?他們會遭受睡眠的突然來襲,而且他們的白天時間幾乎都在睡覺。如果我們了解他們的痛苦,那么就會知道經常主動進入“清明夢”其實并不是一個好事。發作性睡病和“清醒夢”息息相關。假設我們把機器造夢變成一種習慣,那么當我們離開了這樣的機器,卻很有可能會發現我們難以回到現實生活。因為過于頻繁的“清明夢”極容易反過來讓我們成為發作性睡病的患者,永遠與夢做鄰居。
2、造夢的穿戴設備極有可能出賣它的用戶
每一項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都需要以數據的堆疊來作為法寶。但往往某一公司前期推出的人工智能產品會因為沒有足夠的數據而顯得并沒有那么智能。不智能為什么還要量產?下一代產品又是怎么升級?答案是利用第一代產品收集足夠的數據來投喂“后代子孫”。乍看之下,這邏輯似乎并沒有毛病。因為說的好聽這可以叫做“信息共享”,但是,說得不好聽,這實際也可以叫做隱私侵犯。
所以,同樣地,造夢所使用的穿戴設備它與人的大腦發出的電信號直接相連,勢必會記錄到許多跟大腦活動相關的數據。而這具體涉及到哪些數據,開發者又會利用這些數據去做些什么事情,這群人往往對此諱莫如深。在2005年的時候,芝加哥公牛隊要求前NBA前鋒Eddy Curry必須先提交DNA測試結果以后,才能與之簽訂價值500萬美元的合同。另外,在普遍的球類競技賽場上,隨著穿戴設備技術的介入,很多球員甚至已經放棄了維護自己隱私的權利。汗水和睡眠監測在職業體育界變得非常常見,必要的時候為了提高賽場表現,甚至會用上血液測試。而且隨著未來將無處不在的物聯網開始快速成長,大量相關的可穿戴設備也會開始進行相互連接以此來積累更多的生物數據。但是在這一時代到來之前,我們必須界定好哪里是人類最后的心理防線。因為數據并不總是有利于人類的,它只對部分人有利。
我們常因為神秘,所以向往。今天的人工智能是謎,今天的人類夢境也是謎。而我們最希望看見的是,二者碰到一起,或許有一天能夠揭開彼此的謎底。
【完】
智能相對論:深挖人工智能這口井,評出咸淡,講出黑白,道出vb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能駕駛、AI+硬件、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機交互等。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據彭博社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在容克下周會見特朗普之前,歐盟正在準備一份新的對美國商品報復清單,作為下周未能說...
中國建造有多強,看看這你就知道。成都擬建677米高樓677米成都地標高樓的建設情況一直備受成都市民關注。目前該項目有...
7月19日,微軟發布了二季度(自然季度,下同)財報,各項指標表現搶眼,超出華爾街分析師預期,導致微軟股價在盤后出5...
7月19日下午消息,今日,幣安Binance發布了2017年7月14日至2018年7月14日的年報。年報顯示,數字貨幣全球交易量排名中...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傳奇編劇橋本忍于19日因肺炎去世,享年100歲。橋本忍師從著名導演伊丹萬作。1950年代他曾與黑澤8...
內存壟斷將打破數據顯示,去年內存(DRAM)價格每季度漲幅都超過20%,被動元器件中的電容更是收獲了4~5倍的漲幅。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