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
與早期人工智能相比,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新信息環境、海量數據基礎和持續演進、不斷豐富的戰略目標的引領下,依托于云計算、大數據兩大基礎平臺和機器學習、模式識別和人機交互三大通用技術,...
最近,國內悄悄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開啟了機器人助眠,在這項助眠工具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項功能是其竟然通過與心理專家的合作實現了幫助使用者預設夢境的效果。
在中外歷史上,有趣的夢境真可謂數不勝數,很多有名的夢境都在民間廣為流傳。中國的古書上曾經提到這樣一個夢境:“至廿二年,順帝夢豬拱大都,城覆,遂禁軍民畜豬”。翻譯過來就是說在至正二十二年的時候,元順帝夢見一頭母豬猛拱元大都,把元大都給拱垮了。醒來以后,十分生氣,便下令全國禁止養豬。而后面故事的想必大家也都清楚,元朝的確被“朱”(諧音“豬”)姓人取代,最終走向了覆滅。所以,民間流傳的夢境能夠預示未來的說法并非沒有由頭。
人類的夢境確實頗具神秘色彩,與夢境相關的影視作品也不在少數,一些經典的電影更是異常出色。就拿諾蘭的《盜夢空間》來說,在《盜夢空間》里,高級的造夢師甚至能夠通過控制人的夢境來竊取商業機密。那么我們也不禁會想在現實當中是否真的存在這樣的職業呢?造夢這件事到底又有什么作用呢?
在醫學上,造夢或許大有用途
最近,國內悄悄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開啟了機器人助眠,在這項助眠工具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項功能是其竟然通過與心理專家的合作實現了幫助使用者預設夢境的效果。
弗洛伊德認為,夢是人類被壓抑的欲望的滿足,由于睡覺的時候人們的防御機制是最弱的,因此被壓抑的潛意識欲望便會得以釋放,通過夢表現了出來。而現代心理學認為夢是大腦睡眠時期對自主神經活動的解釋。所以,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來看,夢是大腦神經活動的產物,其具有一定緩解焦慮的作用。
因此,把控制夢境作為一種緩解精神壓力甚至是治療精神疾病的手段當是“造夢機器”可以有的歸宿之一。在社會學當中,有觀點認為社會需要“減壓閥”,尤其是處在復雜的轉型期時。而網絡則一直以來都在充當著這個“減壓閥”的角色,聚集著人們大部分的負面言論和情緒。但是,隨著如今線上的負面情緒影響到線下的現實生活程度逐漸擴大,網絡似乎已經越來越不適合繼續承擔這個“泄洪閘”的職責。代替網絡成為情緒的出口,在理論上,夢境有這樣的能力。通過有意識的控制夢境,我們將可以更加主動地接近潛意識和大腦的深層,為解決更多精神層次的問題打開大門。
此外,對于現代人而言,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壓力一直都在不斷上行。根據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會的調查,每5個美國人就會有1個被診斷為有精神失調的狀況。而這直接會造成美國醫療和生產支出多出4670億美元。所以,市場對能夠解決精神健康問題的相關技術有著極大的需求。再則,人的睡眠質量與健康程度確實有著很大的關系。在羅馬帝國時期,甚至有一種剝奪睡眠的刑法,而大部分生物不管是動物還是人在被剝奪睡眠了幾天之后,都全部死亡。
人工智能造夢已走上商業化的道路
盡管還沒有足夠的臨床數據可以證明利用夢境所產生的畫面來治療心理疾病是有效的。但是嗅覺靈敏的創業者們已經紛紛開始做起了開拓者。所以目前人工智能造夢其實已經開始走上了商業化的道路。對此,智能相對論(aixdlun)分析師楊蘇穎梳理了各種不同的“造夢”產品,發現其主要被分成了兩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為“傳感器造夢”。這類智能造夢產品主要以可穿戴設備作為主要載體,在設備內部集成多個傳感器用于監測腦電波,然后通過算法來實現睡眠階段的識別。至于為什么要進行睡眠階段的識別,這主要是由于科學家將人的入睡劃分為幾個階段,淺睡眠階段、深度睡眠階段和快速眼動睡眠階段,而有相關的研究人員認為進入了淺層睡眠而不陷入深層睡眠的半夢半醒的階段,是最適合“造夢”的階段。
第二種類型為“冥想造夢”。這里的這種“造夢”與第一種造夢大有不同,第一種“造夢“可以控制夢境的具體內容,而這種”造夢“主要是讓人可以通過冥想隨時隨地入夢,以此來放松大腦紓解壓力。“冥想造夢”主要以App作為載體,并內置AI和大數據分析的技術。
總體來說,“冥想造夢”的商業化進程比“傳感器造夢”步伐要更快一些。當后者還處在眾籌的階段的時候,前者已經完成了多輪融資。目前市面上比較火熱的冥想產品有:CAlM、樂只、Now正念冥想、輕松冥想、Insight Timer等等。它們的商業模式也很簡單——“付費訂閱”,即用戶每天能夠擁有的免費冥想課程時長是有限的,如果想提升時長,則需要交錢。但是這類產品卻有一個通病,就是對于從未有過冥想經驗的用戶來說,到底如何保證該有的專注力?能夠進入冥想確實能夠帶來減壓的效果,但是關鍵就是在“進入”的一步到底能不能實現。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據彭博社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在容克下周會見特朗普之前,歐盟正在準備一份新的對美國商品報復清單,作為下周未能說...
中國建造有多強,看看這你就知道。成都擬建677米高樓677米成都地標高樓的建設情況一直備受成都市民關注。目前該項目有...
7月19日,微軟發布了二季度(自然季度,下同)財報,各項指標表現搶眼,超出華爾街分析師預期,導致微軟股價在盤后出5...
7月19日下午消息,今日,幣安Binance發布了2017年7月14日至2018年7月14日的年報。年報顯示,數字貨幣全球交易量排名中...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傳奇編劇橋本忍于19日因肺炎去世,享年100歲。橋本忍師從著名導演伊丹萬作。1950年代他曾與黑澤8...
內存壟斷將打破數據顯示,去年內存(DRAM)價格每季度漲幅都超過20%,被動元器件中的電容更是收獲了4~5倍的漲幅。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