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可燃冰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信息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的優先占有者勝,反之則處于劣勢。中國每年有近百萬家企業倒閉,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因為失誤而出局,極有可能意味著從此退出歷史...
在人類的能源體系中,可燃冰可謂是既古老又年輕的種類。“古老”在于其形成的地質年代久遠,“年輕”在于人類對其發現和研究時間較晚,而商業開發與利用甚至還沒有開始,它因此被稱為“未來能源”。
在人類的能源體系中,可燃冰可謂是既古老又年輕的種類。“古老”在于其形成的地質年代久遠,“年輕”在于人類對其發現和研究時間較晚,而商業開發與利用甚至還沒有開始,它因此被稱為“未來能源”。
由于研究起步時間更晚,可燃冰在中國顯得更“年輕”,然而,在改革開放洶涌的浪潮中,中國科技工作者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忘我拼搏精神,深入鉆研可燃冰勘探與開發技術,取得豐碩成果,不僅摸清了本國陸域和海域可燃冰蘊藏家底,而且在全球率成功進行了可燃冰試開采,并著手規劃商業試開采和商業開采與大規模開發利用,積極推動本國能源變革,加速向“可燃冰時代”邁進。
未來能源潛力巨大
可燃冰以固態等形式賦存于海底沉積物或陸上凍土區巖石的裂隙、孔隙中,具有燃燒值高、污染小、儲量大等特點,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針對可燃冰的上述特點,國土資源部天然氣水合物重點實驗室總工程師劉昌嶺研究員對可燃冰介紹說,可燃冰在標準狀況下,1立方米可燃冰可釋放出164立方米天然氣和0.8立方米的水,能量密度是天然氣的2-5倍、是煤的10倍。單位體積的可燃冰燃燒能發出的熱量遠遠大于煤、石油和天然氣,而且燃燒后幾乎不會產生污染氣體,因此它被公認為是一種清潔的能源。
19世紀,科學家在實驗室合成出來可燃冰。20世紀30年代,工程師在天然氣輸氣管道里發現時常造成堵塞的冰塊就是可燃冰。蘇聯科學家根據人為環境中可燃冰產生的條件作出推測:如果滿足低溫高壓、有氣有水的條件,也可能有天然的可燃冰存在。20世紀60年代,上述推測被證實,可燃冰礦藏在西西伯利亞凍土地區麥索雅哈氣田被發現。美國從20世紀80年代初制定了10年可燃冰研究計劃,并于1988年起將其列入國家能源戰略長遠計劃。日本自20世紀70年代末在南海海槽發現似海底反射層后,加大日本周邊海域可燃冰的探測力度,80年代末鉆探獲得可燃冰樣品。
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公司高級工程師付亞榮介紹說,目前,美國、俄羅斯、加拿大、荷蘭、日本、印度等國已對可燃冰進行了廣泛的勘探,其目標和范圍含蓋了幾乎所有的海洋陸緣重要潛在區域和高緯度極地永久凍土帶及南極大陸陸緣地區,勘探表明,可燃冰存在于西太平洋海域的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島海溝、沖繩海槽、日本南海海槽、南海海槽等廣泛區域,甚至探明北極地區有大量正在形成的可燃冰。就儲量而言,可燃冰非常豐富,約為是剩余天然氣儲量的128倍,其有機碳總資源量相當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碳含量的2倍。僅海底探查有可燃冰分布量,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國家在可燃冰開采方面進行了嘗試和實踐。在西西伯利亞麥索雅哈氣田,蘇聯在上個世紀70年代進行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商業化開發陸域可燃冰礦體,斷斷續續開采了17年。首個實現海域可燃冰抽取的是日本。上個世紀末,日本投入巨資在重點海域進行地球物理調查和實驗鉆探,獲得了海域可燃冰樣品,首次掌握利用地震探測和物理探測抽取可燃冰。2013年3月,日本采用井下電潛泵排液采氣和井下電加熱等技術,實現全球首次試采海域可燃冰,但后來遭遇泥沙阻塞鉆井通道而中止。4年后,日本進行了第二次試采,遭遇相同狀況。
20載從空白到前沿
中國科學家對可燃冰的研究相對較晚。1985年,時任地質礦產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金慶煥在《海洋油氣勘探概況及石油地質學動向》中提到“可燃冰”。他指出,全球13%陸地凍土帶的可燃冰和比陸地凍土帶多100倍的海域可燃冰將是人類未來的重要能源。這是這個概念第一次在國內出現。1990,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與莫斯科大學開展人工合成可燃冰實驗,采用甲烷和蒸餾水在室內合成了可燃冰取得成功,外觀、揮發性和可燃性等與自然界取得的可燃冰樣品具有完全相同特點。1992年,國內翻譯出版了系統介紹可燃冰的早期文獻《國外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進展》,中國地質科學研究院礦床地質研究吳必豪研究員等完成了對可燃冰技術追蹤、收集資料和初步研究工作。1995—1997年,中科院礦床所與中國地質礦產信息研究院合作完成了“西太平洋天然氣水合物找礦前景與方法的調研”課題,認為西太平洋邊緣海域包括中國東海和南海具備可燃冰的成藏條件和找礦前景。
付亞榮指出,在上述早期科研信息搜集和研究基礎上,中國從1999年啟動了可燃冰實質性調查與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2000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海底發現了總量估計相當于全國石油總量一半的巨大可燃冰帶,迅速從海底取出了樣品。
2002年正式啟動為期10年的對中國海域可燃冰資源調查與研究專項,陸續在南海北部陸坡區的西沙海槽、神狐、東沙及瓊東南4個海域,進行了25個航次的可燃冰資源調查與評價,發現了南海北部陸坡可燃冰有利區,評價了南海北部陸坡可燃冰資源潛力確定了東沙、神狐2個可燃冰重點目標,證實了中國南海存在可燃冰資源。
2007年,中國首個可燃冰鉆探航次在南海神狐海域珠江口盆地進行,成功獲得可燃冰樣品,標志著中國可燃冰調查研究水平步入世界先進行列,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后第4個通過國家級研發計劃獲得可燃冰實物樣品的國家。第二年,中國陸域可燃冰調查獲得重大進展,在海拔近4100米的青海省天峻縣木里鎮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帶首次發現并檢測出可燃冰,成為世界上首個在中低緯度凍土層發現可燃冰的國家。2013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臺西南盆地鉆獲了在中國海洋可燃冰鉆探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滲漏型和擴散型實物樣品,為后續試開采準備了必要條件。
2017年可謂“中國可燃冰收獲年”,經過20年研究和技術積累,中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首次可燃冰試采獲得圓滿成功。3月28日,在萬眾矚目之下,可燃冰試采正式開鉆,僅1個多月后,5月10日便點火成功。到5月18日,試采連續穩定產氣8天,累計產氣量超12萬立方米,平均日產超1.6萬立方米,超額完成“日產萬方,連續產氣一周”的預定目標,取得圓滿成功。
截至2017年7月9日,試采連續穩產60天,累計產氣量超30萬立方米,超額完成預期目標,主動實施關井,創造了連續產氣時長和產氣總量兩項世界紀錄。這是中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對資源量占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標志著中國取得了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的自主創新,實現了歷史性突破。試采成功為推動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綠色發展、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劍指2020商業試采
“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關鍵一步,后續任務依然艱巨繁重。”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的賀電所指出的那樣,雖然經過長期不懈努力,中國取得了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的自主創新,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但是距離可燃冰商業開發和大規模利用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唯有一如既往地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持之以恒的艱苦奮斗才能把這種“未來能源”變為“現實能源”。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美國與伊朗之間的軍事沖突威脅在不斷上升,這可能會導致世界上最繁忙的石油出口航道關閉,并導致油價飆升。美國國家安...
今年二季度以來,養老金入市步伐明顯加快。7月23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透露,截至6月底,全國已有14個省(區、市...
廣州至汕尾鐵路(簡稱“廣汕鐵路”)將于2021年建成,汕尾至汕頭鐵路(簡稱“汕汕鐵路”)將于2022年建成,這意味著全...
湖北連發27條天氣預警房縣氣象臺2018年07月25日13時49分發布冰雹橙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6小時,房縣局部有冰雹天氣,陣...
2018年7月25日據豬價格網統計河南生豬價格行情,單位:元/公斤河南省 項城市 生豬價格走勢 7月25日 內三元 12.8...
公司破產,公司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無力繼續經營,由法院宣告停止營業,進行債權債務清理的狀態。中國公司法規定,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