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可燃冰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信息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的優先占有者勝,反之則處于劣勢。中國每年有近百萬家企業倒閉,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因為失誤而出局,極有可能意味著從此退出歷史...
在傳統能源供給變革、提升綠色清潔利用效能方面,被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的可燃冰正憑借多重優勢越發突出。
在傳統能源供給變革、提升綠色清潔利用效能方面,被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的可燃冰正憑借多重優勢越發突出。
這是一種特殊的冰,既含水又呈固體,是由氣、液、固形成的混合體。作為最有可能接替煤炭、石油等常規能源的新型綠色能源,可燃冰有自己獨特的形成條件和儲藏位置,或埋藏于陸上永久凍土層中,或深潛于深達千米的海底。由于我國試采和預備開采海域海底坡度極為平緩,不易垮塌,且和日本粗砂型地質相比,泥質粉砂型地質更具塑性。即使一定量的甲烷泄漏到海底,也應是隨著洋流在海面下活動,海洋的凈化能力完全能消化吸收。
單位體積的可燃冰燃燒能發出的熱量遠遠大于煤、石油和天然氣,1立方米可燃冰分解后可釋放出164立方米天然氣。而在同等條件下,可燃冰產生的能量密度是煤炭或碳質頁巖的10倍,常規天然氣的2倍。從清潔性來看,組成天然氣水合物的甲烷含量高達99.5%,且燃燒后幾乎不會產生污染氣體。可燃冰開采出來的天然氣在用途上與常規天然氣一樣,主要用于民用和工業燃料,化工和發電等。
經過數十年刻苦攻關,2017年5月至7月,我國首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實現可燃冰試采,超額完成“日產萬方,連續產氣一周”的預定目標。盡管此次試采成功,甚至可能給世界能源接替研發格局帶來改變,但這只是漫長征程中的一步。可燃冰如何實現產業化整逐漸成為業界關注焦點。從技術的發展路徑來看,此次可燃冰試采其實更多是一種技術上的儲備,而“提高產量、降低成本”則將成為今后一個階段科研攻關的主要方向。
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采成功后,其產業化進程正在步步推進。在過去一年時間里,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采實現了理論、技術、工程、裝備四大領域的全面突破。誠如構建大氣、水體、海底和井下四位一體的環境監測,實現了全過程實時監測和有效控制,并在試采后實施了環境效應評價。同樣是在去年,根據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有關規定,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被列為新礦種,并將極大地促使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自此,可燃冰的產業化有望進入“快車道”。但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我國800億噸油當量的海域可燃冰遠景資源量中,真正探明地質儲量達千億方的僅神狐、東沙兩個礦體。這也意味著,當前的開采能力與產出預期仍有較大距離,可燃冰開發暫時無法實現經濟效益。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實現可燃冰產業化仍然面臨著提高產量、降低成本、保護環境等諸多挑戰。
今后將圍繞加快推進產業化進程目標,爭取試采成果最大化。具體發展目標為,2030年前初步建成可燃冰年生產能力10億立方米以上的資源勘查開發示范基地。下一步,通過大力推進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先導試驗區建設,我國有望率先實現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生產。同時將加強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評價和環境調查,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政策研究也已展開,包括研究制定相關礦業權管理制度和監管辦法、產業化支持政策等。
同時這也意味著未來在上游勘探開發、中游存儲運輸,以及終端銷售服務等基本產業鏈條上均有巨大的投資機會。從產業鏈收益邏輯出發,可燃冰產業鏈中配套機械設備、勘探開采等上游相關企業或將率先迎來發展契機。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電視買多大尺寸合適?看電視機時往往會忽略電視擺放距離的問題,一時的湊合或者別扭,就會給你和家人的視覺造成視力疲...
天然氣產業已經成為了全球重要的發展領域之一。加上近期天然氣供應在一些國家出現的“氣荒”現象,各國政府和各大天然,...
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彭博社(Bloomberg)專訪時,威脅退出世界貿易組織(WTO),他稱,“如果他們不進行整頓,...
北京時間8月30日晚間消息,TCL今日在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展(IFA)上發布了一款新手機“黑莓Key2 LE”,相當于是之前的K...
昨日,有媒體報道稱,貴州省國資委近日下發了《省國資委關于季克良等同志免職的通知》。文件顯示,季克良不再擔任茅臺...
漢能薄膜發電集團8月30日發布半年報,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6個月內,收入204.15億港元,盈利73.29億港元,相比于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