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升級提升競爭力,行業轉型增強優勢,智慧城市建設行業企業如何選擇?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優秀的智慧城市建設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
廣州郊區松動限價有試探意味,賭的是中央是否能給放松空間。畢竟,少有沒有財政壓力的地方政府,各地都有松綁樓市的動力,因此都在拭目以待廣州此舉的結果。
廣州郊區松動限價有試探意味,賭的是中央是否能給放松空間。畢竟,少有沒有財政壓力的地方政府,各地都有松綁樓市的動力,因此都在拭目以待廣州此舉的結果。
股票持有人、買家、賣家、兄弟城市,都在等待廣州限價松動的進一步消息。
10月19,廣州市增城區、南沙區、花都區“放開限價”的消息在社交媒體廣為傳播,廣州市住建委19日連夜回應,表明兩點態度:
1、要對新建商品住房預售和網簽價格指導機制做優化,嚴禁開發企業拆分價格報備。
2、會繼續嚴格對新建商品住房開展價格指導,保持調控連續性和穩定性。
這個回應,用的是優化而不是取消限價的字眼,但它迅速被解讀為限價松動、乃至樓市調控松動的信號。
消息滿天飛。10月20日,被限價籠罩的另外三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全國不少熱點二線城市的樓市都陷入了奇妙的氛圍。對于開發商,一種翹首以盼等待開獎,卻又不敢說破的心情夾雜其中。投資客們則蠢蠢欲動,以為這是一個各地調控放松的前奏。
事實上, 這場廣州限價松動風波只是央地博弈下的一次小小試探,它還在發酵,它的確是一個信號,但是一個控漲也控跌的信號。
這兩年,一線與熱點二線城市的房價,在限價、限購、限售、限貸等一系列調控舉措下,終于止住了快速上漲的勢頭。廣州突然放松限價,是否意味著這種小心翼翼的平衡即將被打破?
廣州有什么不一樣
《財經》記者發現,這和廣州的財政邏輯有關。
本輪調控,一線城市力度最大。在四個一線城市里,廣州的財政壓力最大。廣州是唯一一個既需要向省級政府繳稅,也需要向中央政府繳稅的一線城市。兩邊繳稅,財力被轉移出去更多,廣州就像是一線陣營里的“二線城市”,它的城市建設水平和力度也明顯弱于其他三個一線城市。
在這個局面下,廣州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程度超過其他三城,當地政府更需要通過賣地去充實地方財政。當市場冷卻,調控嚴厲之際,開發商在廣州的拿地熱情也會受影響,這導致廣州對放松樓市調控的需求遠逾其他三城。
這次傳出限價松動的城區,都是廣州的外圍郊區。
廣州原來的市區并不大。增城、南沙、從化等這些地方原本并不是廣州的直屬地區,屬于縣級市,城鎮化水平并不高,這些遠郊區的房價和中心城區也沒法相比,房價落差一直很大。2015年以前,廣州遠郊這幾個地區并非房地產市場發展熱點,土地供應量也有限。
2015年,新一波房地產熱潮來臨,廣州市區大量樓盤迅速去化,政府在市區征地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廣州市隨后大力發展周邊郊區。相比市區,郊區土地多,拆遷量小,容易做新產業。
2017年3月之后,面對快速上漲的房價,中央再次嚴厲調控樓市,各地方政府也不得不跟進。不過,廣州跟進調控的動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像其他一線城市一上來就全市限購、限價,廣州起初對增城、從化、南沙等外圍區不限購。而這些調控安全帶迅速吸引了珠三角投資客,一時間炒房熱度大漲,開發商們也紛紛去這些地區拿地,樓板價屢創新高,帶動廣州郊區房價明顯上漲,也拉高了整個廣州的商品房均價。廣州也因此出臺進一步調控政策,外圍地區也進入限價限購,不再享受免調控紅利。這個政策延續至今。
開發商的對策則是大名鼎鼎的“雙合同”,購房合同上的房價即合同備案價并不高,但通過和業主簽署裝修合同等,把剩余房款轉移到裝修等明目上。業主付出的還是高房價,但是名義房價卻在限價令的區間之內。在市場好的時候,“雙合同”符合各方利益:開發商規避了限價令,業主心照不宣但求買到房,政府很可能也樂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雙合同”的結果,既不違背中央調控大計,又不會掃開發商的興,還不影響政府賣地。
時至今日,《財經》記者發現,廣州“雙合同”模式存在的土壤正在逐步流失。也正是這個新變量,導致嚴密的樓市調控最先在廣州漏出一道縫隙。
“雙合同”基礎不再
最近一段時間,廣州房價在調控重拳下走出下滑曲線。當房價下行,限價令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形同虛設。而曾經皆大歡喜的“雙合同”也失去了默認基礎,反倒成了激化矛盾的源頭,讓廣州陷入沸沸揚揚的“房鬧”之中。
因為開發商的“雙合同”本身就不合規,所以房價下跌之后,業主們便堂而皇之地抱怨開發商的所謂“精裝修”貨不對板,根本不值那么多錢。而之所以吵上臺面,是因為選擇了“雙合同”的業主承擔了更多的借貸成本,一旦房價下跌,業主的痛苦指數便上升。
舉個例子,你要在廣州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假設真實單價3萬一平米,總價300萬,三成首付、七成貸款,你可以貸210萬。但是因為限價,你簽了“雙合同”,假設合同單價1.5萬,網簽總價150萬,七成貸款只能貸105萬,你還有105萬本該靠貸款的錢沒著落。
一些買房人選擇了小額貸款,或者消費貸,去覆蓋這筆錢,但借貸成本明顯高過銀行貸款,在房價下行期,業主的不滿就會爆發。另一方面,監管層打擊金融泡沫,禁止首付貸等資金進入房地產領域,彌補貸款不足的資金渠道被切斷,延續“雙合同”會讓潛在購房者無力買房。而開發商在回款越來越難的情況下,不得不降價促銷,但這又損害了已購房群體的利益,于是出現“房鬧”。房鬧越多,投資環境越差,也不利于廣州郊區繼續賣地。
因此,維系“雙合同”的基礎已經動搖,這個原本符合各方利益的東西,已變成一個不符合各方利益的東西。在這個背景下,廣州釋放限價松動的消息,其實是防止出現新的“雙合同”,以免后續更大規模的群訴。
廣州市住建委的表態也是沖著“雙合同”拆分價格來的——“要對新建商品住房預售和網簽價格指導機制做優化,嚴禁開發企業拆分價格報備。”
因此,這看上去更像是一次拆雷行動。
央地博弈加劇
這次廣州郊區松動限價,有一點試探中央反應的意味,賭的是中央是否能給一點松動空間。畢竟,少有沒有財政壓力的地方政府,各地都有取消限價的動力,都在拭目以待廣州此舉的結果。
在中國,大多數二線城市都依賴土地財政。《中國2017年度財政預算執行報告》顯示,對土地財政依賴度高的前五大省份分別為浙江、重慶、江蘇、山東、江西,其中浙江達到了113.5%。
樓市下行之后,土地流拍明顯增加。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 2018年1-7月流拍地塊總規劃建筑面積1663萬平方米,約是2017年全年流拍地塊總規劃建筑面積的1.2倍。
一些城市想到了在戶籍上做文章,通過增加人口來拉動需求。2018年上半年,全國有超過40個城市發布了各類型的政策吸引人才落戶,同時推出購房優惠補貼,踩限購政策邊界。
一旦廣州破局成功,中央給了調控空間,那么珠三角、其他一二線城市都有可能跟進嘗試放開限價,甚至放開限購。
一家國內百強房企上海區域經理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海目前還沒有聽到取消限價的風聲,監管的大方向還是要穩定房價,不出現大漲大跌。但他相信,一旦購房者信心觸底,政府的調控政策也會隨之變化。
一位龍頭房企廈門公司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尚未聽說廈門有取消限價的政策,而且廈門樓市的關鍵是限購,相比限購,限價的影響小得多。
據《財經》記者了解,廈門政府本已醞釀在下半年放松限購等調控政策,但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作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表態后,上述調整無疾而終。
如今,央地關于樓市調控的博弈又一次進入了關鍵階段。
不僅是地方政府,銀行也在試探監管層的限貸底線。據錢江晚報報道,本周杭州多家銀行下調了房貸利率,首套房貸利率較基準利率從上浮15%-20%,下調至上浮10%。放款速度也在加快,多家銀行表示只要手續齊備,7個工作日即可放款。
網絡金融服務公司融360發布的《2018年9月中國房貸市場報告》顯示,9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7%,創年內新高,但增幅連續4個月下降。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行業漸成熟 上海時裝周走向細分與升級上海時裝周因其創新與活力被業內稱為“第五大時裝周”,隨著各細分平臺不斷成熟...
椰子油和橄欖油哪個好?1、所有食用油都是不同的,并且只有少數對身體,頭發和皮膚有好處。橄欖油和椰子汁在營養和口味,...
就在今天,港口動力煤市場主要表現在:價格還在高位,但上漲勢頭已經放緩。鑒于上游發運困難港口出貨意愿略有增強,今...
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換屆10月9日,中國印染行業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在浙江杭州蕭山舉行。會議選舉陳志華擔任中國印染2...
港珠澳大橋通車時間確定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消息,根據上級決定,港珠澳大橋將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連接t...
平安銀行(股票發行公司)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及其控股子公司持有平安銀行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