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遇與挑戰中把握碳纖維行業趨勢,才能從中取勢得到更好的發展!
碳纖維(carbon fiber,簡稱CF),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纖維的新型纖維材料。它是由片狀石墨微晶等有機纖維沿纖維軸向方向堆砌而成,經碳化及石墨化處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X...
我國碳纖維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一、行業發展歷程和階段
圖表:碳纖維的發展與應用歷程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近年來在國家相關部委的推動下,我國碳纖維產業在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碳纖維產業進入前所未有的新的發展階段,在我國完整的碳纖維研發鏈條下的碳纖維工程化研發出現了加速發展的勢頭,初步形成了以山東、江蘇和吉林等地為主的碳纖維產業聚集地,培育了威海拓展、中復神鷹和江蘇恒神等碳纖維生產骨干企業和一批碳纖維復合材料及制品企業。根據統計,2010 年-2014 年期間,我國碳纖維產能從 6445 噸增至 15000 噸,增長了 2 倍,年均增長23.5%,目前我國生產的碳纖維全部為小絲束,其中12K 占比超過90%,1K、3K、6K各有產量。
我國的碳纖維產業在過去的 20年內實現了產品從無到有的突破,在產品品類方面。T300級碳纖維已經實現千噸級產業化,并成功應用于航天航空領域,T700級碳纖維千噸級生產線已建成,產品進入應用考核,T800級碳纖維百噸級生產線也已建成并批量生產,而高強高模型碳纖維M50J的關鍵生產技術也獲得突破。 2015年和 2020 年預測的碳纖維總產能將分別達到 18000 噸和 30000 噸,產量有望分別達到 4000噸和21000噸。
據統計,目前國內碳纖維生產企業中真正具有千噸級以上產能的只有 3—4家。國內碳化單線能力與國際比較,國際最大的單線能力為 2700 噸/年,我國引進生產線單線能力為1000噸/年,雖然目前國產裝備單線能力也可以達到1000噸/年,但不能滿負荷生產,從規模效益上與國際沒有競爭優勢。直接導致了我國碳纖維生產成本的居高不下和產量不足。 2014年國內碳纖維實際產量僅3200噸,遠遠低于產能, 2007-2014年碳纖維累計產量也僅僅只有 1.23萬噸,遠遠低于理論產能。
目前我國高端碳纖維材料仍大量依賴進口,我國碳纖維市場進口產品以碳纖維、碳布、碳纖維預浸料及制品為主,據我國海關統計數據:2014 年碳纖維及制品進口量為11726.9噸,其中碳纖維 1661.4噸、碳布1836.8噸、碳纖維預浸料1293.3噸、其他材料 6935.4 噸。其中碳纖維、碳纖維預浸料和其他材料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可見我國碳纖維行業的蓬勃發展已經在一定程度少減少了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二、行業發展概況及特點
我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發聚丙烯腈基碳纖維,最早從事碳纖維研發的機構主要為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化學研究所(北京)。五十多年來我國碳纖維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但發展速度相比發達國家仍然進展緩慢。近十五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國內碳纖維產業取得了重大突破,碳纖維及應用領域的技術水平和產業化程度出現了加速發展的勢頭,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新階段,在國內初步形成了以江蘇、山東和吉林等地為主的碳纖維產業聚集地。根據數據統計,2010年-2014年期間,我國碳纖維產能從6,445噸增至15,000噸,增長了2倍,年均增長23.5%,目前我國生產的碳纖維全部為小絲束,其中12K占比超過90%,1K、3K、6K各有產量。
我國碳纖維制品行業最主要的發展特點是:1、進口依賴性較強。我國碳纖維制品行業需求量巨大,但國內產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行業超過80%的產品依賴進口。2、產品兩極化現象凸顯。我國碳纖維制品行業大多數企業仍然以低端產品為主,低端產品嚴重過剩。而高端產品需求巨大,確鮮有企業涉及,高端產品供不應求。
三、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產業政策風險
目前我國碳纖維行業被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國家的航空航天、重大裝備制造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國家產業政策對碳纖維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均出臺了多項扶持碳纖維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若上述政策發生變化,“十三五”規劃的重心從碳纖維相關行業發生偏離,則會對行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對策:企業需要注重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以便在支持政策退出時,企業可以憑借核心競爭力保持甚至擴大市場規模。
2、下游需求低于預期的風險
碳纖維行業與下游需求聯系較為緊密。目前,復合材料在國產大飛機、無人機等各種航空航天上的廣泛應用,新能源汽車和體育器材等領域也對碳纖維材料提出了更高的產能需求。但如果未來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碳纖維類產品實際需求低于預期,則會有礙碳纖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加劇行業競爭。
對策:企業在應對下游需求低于預期風險時,可以拓展碳纖維的應用領域,同時開拓海外市場以降低我國經濟下行帶來的壓力。
3、產品價格波動風險
碳纖維行業本身存在高技術壁壘,是技術密集型行業。碳纖維產品制備技術的進步難度較大,若其技術進步緩慢,則可能存在被其他成本更低的同性能產品所替代的風險。替代品勢必加劇行業競爭,產品價格會產生波動。
對策:加強同行業企業合作,提高產品研發力度,在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
四、行業商業模式分析
以安徽佳力奇碳纖維科技股份公司為例。公司主營活性碳纖維氈布以及碳纖維復合材料結構件的生產、研發和銷售,公司的商業模式具體包括采購模式、生產模式、研發模式和銷售模式:
(一)研發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自主研發和共同研發相結合的模式推陳出新,同國內知名高校有所合作。并在新品研發與試生產的同時,多次與客戶溝通以符合市場需求,實現研發成果產品化。公司工藝技術部專門負責對碳纖維復合材料構件的加工工藝的研發工作。同時,工藝技術部通過與生產、質檢等部門加強溝通,集思廣益,共同提升加工工藝水平,提高產能。公司依托經驗豐富的研發力量進行碳纖維復合材料構件以及活性碳纖維氈布的相關研發。
(二)采購模式
公司從軍工單位確定的供應商處完成原料采購。公司建立了符合客戶要求的,具有合格資質的軍品供應商名錄,根據具體采購計劃從中選擇合適供應商采購輔料。民品采購由采購員從合格供方名單中綜合考慮價格、交期、質量、付款方式等因素選擇供應商,進行綜合采購。在采購過程中,公司與關鍵優質供應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確保了公司產品擁有優秀的原料和輔料供應。
(三)生產模式
公司采取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軍品生產需要進行首件鑒定,即試生產樣品供軍方檢驗,檢驗合格后下達生產任務,簽訂暫定價合同,在合格供應商處采購原料以及輔料后安排生產。所有從事軍品生產的員工均已獲得相關職業技能認證。
民品生產是根據銷售訂單下達生產任務,按時按量完成生產,驗收入庫。為了確保產品質量,公司一方面在符合標準要求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產工藝流程和產品質量控制程序,另一方面設立了獨立的質量管理部,確保出廠的產品質量都是符合要求的。民品均是根據客戶具體訂單需求量和需求規格進行相應生產。
(四)銷售模式公司軍品銷售模式采用的是向軍工單位直銷的模式。與軍工單位簽訂銷售合同并確定暫定價后,由生產部門組織人員進行加工生產,產品經檢驗檢測合格后待軍檢,產品經過軍檢合格后入庫,供銷部根據合同發貨,產品交付軍方單位后,由軍方單位審定價格,完成貨款結算,結算價格一般高于合同暫定價暫定價合同。
公司民品銷售采用的是直銷模式,與客戶簽訂銷售合同,組織人員生產,按期交付產品,結算貨款。公司民品擁有穩定的客戶群。
第二節 2015-2017年碳纖維行業運行現狀分析
一、行業資產規模分析
圖表:2015-2017年碳纖維行業資產規模分析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碳纖維行業專業分析請關注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18-2023年中國碳纖維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競爭格局研究報告》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10月29日,央視主持人李詠[微博]妻子、央視導演哈文[微博]發微博稱:“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2018年10月...
自從成品油計價周期開始,刷刷聲下跌,而且下跌幅度超大,將會是年內最大跌幅。 不過距離調價時間逐漸接近尾聲,也就...
港媒稱,在中美兩國領導人下月可能會晤之際,美國一位貿易官員上周在北京會晤中方官員,這說明雖然關系依然緊張,但兩...
10月27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海洋局四個省政府機構掛牌。 作為統一管理,...
10月28日上午,省信訪局召開全體干部職工大會,并舉行“山西省信訪局”揭牌儀式。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商黎光同志宣布...
昨天進入國考報名第七天,據中公教育統計,截至昨天16時,2019國考報名專題中已經有691111人提交報名申請,其中通過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