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字化趨勢突出,供應鏈金融行業如何借力發力,企業如何邁出更大一步?
產業現狀2017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適合中國國情的供應鏈發展新技術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蓋中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
無業游民杜某索求A股一家上市公司300萬元“封口費”,并要求以2099個比特幣支付。2015年,杜某將2099個比特幣套現后僅得200余萬元,可2年后的2017年,2099個比特幣卻價值3億人民幣。
市值的巨幅波動從側面反映出該市場泡沫化和投機化程度之重。根據央行報告,在加密資產發行領域,加密資產種類在2013年僅66種,2016年未644種,至2017年末已達1335種。據央行統計,參考美元價格計算,2017年比特幣日收益率波動幅度為97.18%,以太幣高達136.68%。相比之下,標普500的收益波動幅度僅6.66%。
從加密資產總市值來看,據coinmarketcap數據,2013年末,全球加密資產市值約100億美元,至2016年末為161億美元,但到2017年末,其總市值暴漲至5729億美元,呈高度泡沫化趨勢,且波動巨大。
但從2017年末市值達到高峰后開始回落,今年以來,總市值一直處于回落狀態,目前為2千多億元,不到一年時間,較年初8千多億的市值已蒸發75%。
比特幣價格同樣經歷了大幅跳水。據coinmarketcap數據,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價格為1.9萬美元,一度突破兩萬美元當前價格則在6500美元左右徘徊,一年時間,跌幅超過60%。
市場的清淡從ICO的規模的萎縮也可見一斑,擠泡沫正在加速。2017年以來,造福神話ICO盛行一時,但隨著種種亂象,如ICO融資主體魚龍混雜,各類ICO項目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信息披露普遍缺失,部分項目沒有實體項目支撐、白皮書造假,“山寨幣”“空氣幣”層出不窮,甚至出現發起人卷款跑路等事件,融資運作涉嫌非法發行證券、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等被廣泛曝光,ICO規模也開始萎縮。
從coindesk收集的數據來看,全球ICO融資規模經過2017年一年的爬升,在2018年6月份達到頂峰,2018年7月,ICO融資規模大幅萎縮。
加密資產性質被“認證”,資產屬性坐實
該判決對涉及比特幣等加密資產支付的案件具有指導意義。
近年來,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其自身的匿名性,給違法分子提供了掩飾犯罪行為的手段,近年來,涉及用比特幣作為支付手段以及利用比特幣等參與賭博、傳銷等的案件呈增多趨勢。此類資產性質的界定為該類案件的判決帶來更大的便利。
該案件判決書顯示,杜兵及其辯護人在上訴及辯護意見中提出,在案證據不能證實上訴人收到了受害人支付的300萬元人民幣的財物,比特幣屬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屬于我國刑法保護的財產,并有相應的司法實踐,且僅憑上訴人的供述和汽車、住房登記在杜兵名下就認定其將所得贓款用于個人消費于法無據。
對此,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雖無法收集杜兵硬件錢包地址上的比特幣來源,但這是比特幣轉移支付的隱蔽性這一客觀原因造成的,同時也是杜兵選取比特幣作為支付對價方式的原因,其目的是更好地掩飾其犯罪行為。”
同時,對于被告杜某提出的“比特幣屬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屬于我國刑法保護的財產”,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刑事裁定書》中表示,本案中,比特幣只是紅日公司向杜兵支付財產的手段,比特幣是否有財產屬性,不是本案關注的重點,故辯護人辯稱比特幣不受刑法保護的意見不予評價。
實際上,對于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的性質,央行在 2013年就已經有所定性,彼時將其定義為虛擬商品。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發布的《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中明確,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但是,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關部門對比特幣等的定性進一步明確。在近日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中,對加密資產性質的表述進一步細化為“民間金融資產”。
近日,深圳國際仲裁院(深圳仲裁委員會)裁決的一起案件也承認了比特幣的財產屬性。該裁決認為,雖然監管部門禁止ICO活動和虛擬貨幣交易,提醒投資者應該有效防范風險,但從未斷定個人比特幣交易屬于違法行為。根據國內法律法規,比特幣不具有貨幣職能,但是這并不妨礙其屬于數字資產,可作為交付對象。
這一案件因為承認了國內比特幣具有財產屬性并受法律保護引起了業內廣泛關注,并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現有司法判例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該消息得到了司法部官方微博轉載。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在家居設計裝修時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添加很多自己設想的元素,然而裝修好后發現感覺差強人意。那在裝修時怎樣取舍...
蘋果印度銷量腰斬路透社在11月7日的報道中指出,“蘋果公司正在失去印度市場。”當天是印度的傳統佳節排燈節,最近也3...
5g網絡有多快 網速是4G的15倍多5G網絡有多快呢?美國移動運營商Sprint新總裁強調,5G網速至少是4G的15倍。目前4G用戶3...
七十年代香港四大家族1.李嘉誠家族李嘉誠是中國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家族成員有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等整個家族旗下的產...
日前,中國采購與招標網、中國名企排行網在京聯合發布“2018中國定制辦公家具十大品牌”,對家具行業中已成功形成由消...
受到陰陽合同之后的大力整頓,如今的電影行業陷入一片低迷期,而最近萬達電影前三季報數據出爐了,萬達電影復牌后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