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于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于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若數據真實,這絕對又是全世界最厲害的“神藥”。
基因編輯的紅與黑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這個消息,可能會讓廣大人民群眾喜上眉梢,可細看賀建奎的基因編輯術,其實和國內市面很多技術一脈相傳,老掉牙的“故事”:比如CRISPR/Cas9。
2015年4月,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80后”副教授黃軍就在《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Cell)雜志上發表了首篇有關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論文,嘗試利用CRISPR/Cas9技術改造(刪除)人類胚胎中一個會導致“β-地中海貧血”基因。結果表明其醫學應用存在重大障礙,進行編輯的86個胚胎中只有28個成功拼接,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包含了替換的遺傳物質。
據說英國《自然》(Nature)雜志和美國《科學》(Science)雜志都拒絕刊登其研究成果,一些國家和機構隨后開始制定相關規定。不過,2015年底舉行的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最終聲明,黃軍就的工作在倫理上可以接受,他也因此入選《自然》雜志評選的2015年度十大科學人物。
一年后,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范勇團隊發表了第二次的人類胚胎編輯工作,不僅試圖糾正致病突變,還利用CRISPR技術植入了一個抗艾滋病毒的突變體,在26個胚胎中有4個獲得了成功。
但即便在成功的胚胎中也不是所有的目標基因都被改變了,在其他胚胎中還引發了一些未曾預料到的基因突變。雖然僅發表在不為人熟知的《輔助生殖和遺傳學》(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雜志(影響因子IF<2)上,卻引來眾多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和媒體的關注,如《自然》、《科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等。
但可惜的,在中、美、英三國科學家在共同舉辦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上,探討基因編輯技術帶來的科學、倫理和社會問題,并發表聲明,要求基因編輯技術不得在妊娠過程中被用于修改人類胚胎,可用于修改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的研究,謹慎發展不可被遺傳給后代的醫療應用。
簽署如此“聲明”,可想而知基因編輯帶來的隱患,就像小崔與方舟子爭得不可開交的“轉基因”:
如一些編輯可能會被靶向的誘變混淆,例如,一個人可能無意中將鐮狀細胞病轉化為地中海貧血癥;盡管脫靶效應的比例會隨著技術進步不斷降低,甚至被最小化,但仍有可能發生關鍵基因的突變,而編輯后的個體的后代也許會因為基因突變增加其風險;
如果“被編輯”的個體希望糾正的是嵌合體,那么他們仍然可能在關鍵組織中有病變細胞;疾病突變存在的遺傳背景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適應了攜帶這種突變,而將基因修正回“野生型”可能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很難預測和評估生殖細胞系編輯帶來的非預期的長期后果。
盡管面對這么多不確定的風險以及國家的“禁令”,可賀建奎仍舊在深圳“光明正大”地讓這種技術引入妊娠,果然深圳是一座包容、開放的城市!
Anyway,不管業內還會如何爭議,使用基因“武器”與艾滋病抗爭,毫無疑問是一條可以從根上拔除艾滋病的可行之路。
這不禁讓人感慨,雖則病魔可怕至極,但好在科技仍在進步,持續向前。愿天下早日“無艾”。
現在,留給人類的最大問題可能就是:
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究竟合法嗎???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目前2017年底,深圳主要有10家共享汽車,包括 TOGO途歌、戴姆勒 Car2share、Zerocar至優出行、Ponycar、igo 我行、...
北京時間11月27日早間消息,騰訊準備與東京聊天App運營商Line合作,為小型日本零售商提供移動支付服務,有些中國游客1...
中研網訊:據國研網統計數據顯示紗產量:2018年03月全國紗產量為295.8萬噸。2018年04月全國紗產量為288.9萬噸。2018年...
土地確權完成后,農村土地將有這3種運作方式,哪種更掙錢?截止到現在,大部分農民都還在等待土地確權的結尾工作,今年...
2019年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新規:無證房屋也能獲得全額補償!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很多地方都面臨著拆遷改造,但是在實際的!...
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開展非學歷教育培訓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對于滿足中小學生選擇性學習需求、培育發展興趣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