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快速增長,農產品配送行業發展機遇大,如何驅動行業內在發展動力?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對成熟后,通過市場退出機制將所投入的資本由股權形態轉化為資金形態,以收回投資,取得高額風險收益。全球風險資本市場已進入新一輪快速...
根據周末阿根廷舉辦的G20峰會消息,目前中美貿易戰出現明顯緩和跡象。
根據周末阿根廷舉辦的G20峰會消息,目前中美貿易戰出現明顯緩和跡象。截止目前,會議信息面較為明確的內容主要有以下三點:
對2000億美元維持10%
對2670億美元暫不加征
未來仍存不確定性
就目前情況而言,中美貿易戰目前所出現的緩和現象,對農產品(000061,股吧)板塊產生怎樣的影響?本文就每個品種逐一為投資者進行了解析,以下為主要品種的觀點,僅供參考:
豆類:令市場情緒短期偏空,長期上方阻力大
油脂:短期利空豆油,進而壓制整體油脂
棉花:利于短期筑底,料棉價長期重心上移
玉米:預計短期利空,中長期影響有限
生豬:料美國豬肉進口增加,但幅度較為有限
白糖:無實質影響,糖價仍遵循生產周期規律
引言:
根據周末阿根廷舉辦的G20峰會消息,目前中美貿易戰出現明顯緩和跡象。截止目前,會議信息面較為明確的內容主要有以下三點:
(1)對2000億美元維持10%。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美國政府對中國2000億產品征收10%的加征關稅原定在明年1月1號提高到25%,現在已經決定明年1月1號仍然維持在10%。
(2)對2670億美元暫不加征。雙方決定不在對新的產品加征新的關稅,對于現在仍然加征的關稅,雙方朝著取消的方向,加緊談判,達成協議。
(3)未來仍存不確定性。未來關于已有關稅,中美雙方將朝取消方向來進行,但仍需90天談判,后期仍存不確定,最近事件關注劉鶴月中訪美動態。
那么,就目前來看,中美貿易戰目前所出現的緩和現象,對農產品板塊產生怎樣的影響?下文將就每個品種逐一為投資者進行解析。
一、豆類:令市場情緒短期偏空,長期上方阻力大
豆類:令國內短期市場情緒偏空。(1)首先,本次中美領導人會晤達成貿易戰暫時不進一步升級的重要共識,中國表示立即進口大量的美國農產品,但并未說明進口的具體品種、數量和時間,如果進口大量美豆,國內關稅如何征收目前也未出臺相關政策,近期需重點關注大豆進口相關政策的動態,及國有大型糧油企業的采購動向。(2)根據前期推算,在中美貿易戰持續的背景下,國內1-3月的大豆供需處于緊平衡狀態,如果12月中下旬中國開始采購美西大豆,美西大豆運至中國大概需要20多天,則進口美豆最快在1月中下旬到達中國,這樣可以緩解2月及之后國內大豆供給偏緊的預期。(3)本次中美領導人的會晤給市場傳達貿易和解有較高預期的信息,預計短期市場情緒將會偏空,但前期市場已經反映部分利空情緒,預計短期內豆類價格下跌空間有限。另外,如果后期中國采購美豆正?;?,則美豆價格將會上漲,而全球大豆的定價中心仍在美豆,這對國內豆類價格也將形成一定支撐。
長期上看,基本面因素均利空豆類。(1)如果后期中國采購美豆正?;?,中國采購美豆的數量仍然取決于國內的需求、南北美大豆的性價比,3月之后將進入南美豆的出口高峰期,后期留給美豆出口的窗口期已經不多,且南美豆的豐產預期也將限制美豆的反彈空間;(2)國內方面,目前非洲豬瘟疫情仍在蔓延,后期國內生豬養殖規模預計將會減小,且國內開始推行添加低蛋白的飼料標準,這些因素從長期看均利空豆類消費。因此,從長期看,在南美豆豐產、國內蛋白粕需求下降的背景下,預計美豆的上漲空間比較有限。
二、油脂:短期利空豆油,進而壓制整體油脂
短期上看,(1)中美貿易戰關乎美國大豆進口量,因此對棕櫚油影響較小,對豆油影響較大。(2)本次中美領導人會晤達成貿易戰暫時不進一步升級的重要共識,但具體關稅征收政策未出臺,短期大豆供應相對充足,且豆油庫存處于歷史高位,對豆油價格影響偏空。(3)油脂價格已經處于歷史低位,預計下跌空間有限。
長期上看,如果后期中美貿易正常化,中國開始恢復美國大豆采購,加上南美大豆豐產預期及3月集中上市,中國大豆進口壓力增加,豆油庫存居高不下,施壓豆類市場,預計中長期油脂市場反彈空間受限,低位區間震蕩為主。
風險因素上,若90天內未達成協議,貿易爭端再起,刺激油脂價格上漲;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帶動油脂價格上漲。
三、棉花:利于短期筑底,料棉價長期重心上移
短期上,預計棉花階段性底部出現,預計鄭棉短期震蕩偏強走勢。主因貿易戰緩解,之前紡織服裝出口悲觀情緒有所緩解。中長期上看,棉花價格重心上移,主因中國棉花儲備減少,庫消比降低。
風險因素上,貿易爭端前景長期上仍存不確定性。
四、玉米:預計短期利空,中長期影響有限
短期看對國內玉米影響整體偏空。主要包括三方面:(1)玉米進口量增加。此次關稅停止加征后,進口美玉米重新打開利潤空間,進口量預增。(2)是替代谷物量進口量預增。7月6日中美互相加征關稅后,高粱等替代谷物進口量下降,此次貿易戰和解后替代谷物進口量有望恢復。
中長期看,替代谷物進口量增幅有限。(1)目前我國玉米進口仍采用配額制,2019年玉米配額總量為720萬噸,中美貿易戰之前,2017年我國玉米進口僅280萬噸左右,進口量占消費比例較小。(2)高粱進口量,2018年1-9月我國高粱進口量360萬噸,2017年1-9月高粱進口量420萬噸,若關稅調整恢復貿易戰之前,高粱進口量增幅或有限。
綜上,中長期看,貿易戰緩和對國內玉米供應增量有限,玉米期價依舊由國內供需結構決定,我們依舊維持年度策略報告觀點,新年度玉米價格重心或繼續上移。
風險因素上,主要關注貿易戰前景、非洲豬瘟疫情前景。
五、生豬:料美國豬肉進口增加,但幅度較為有限
中美貿易關系改善及未來可能的增加進口美國豬肉,對國內生豬及豬肉市場影響偏小。理由主要從美國豬肉供應和國內進口政策及意愿兩方面分析。
一方面,美國供應能力的限制,決定了增加進口量不會短期明顯沖擊國內生豬及豬肉市場。2017年美國年豬肉產量1161萬噸,出口豬肉255萬噸,出口量占產量比為22%,這一比值近年來相對穩定,在豬肉產量短期較難提升的情況下,短期豬肉出口量難以明顯上漲,這使得出口總量限制在一定體量之下。在出口對象方面,出口中國16.5萬噸,占出口總量6.47%,這一數值相對偏小,可提升空間較大。在中美貿易改善樂觀情況下,預估美國豬肉出口占產量比例提升至25%,出口中國占比提升至15%,年出口中國豬肉量為45萬噸左右。預估較2017年進口量增加28.5萬噸,增加量相較于國內豬肉5481萬噸消費體量而言,影響較小。
另一方面,國內進口政策及意愿來看,國內豬肉供應量較為充足,難以大量進口國外豬肉。以2017年數據來看,2017年中國豬肉消費量5481萬噸,進口豬肉總量162萬噸,占比僅為2.96%,預計該數值難以明顯大幅提升。在進口來源國層面,進口來源美國豬肉量占比僅為10%,該數值有一定提升空間。在中美貿易改善樂觀情況下,假定進口總量占消費總量比提升至5%,進口來源美國豬肉量占比提升至20%,預估進口美國豬肉量為55萬噸。綜合考慮美國供應能力和國內進口政策及意愿等因素,在中美貿易改善樂觀的情況下,預計每年最多增加進口美國豬肉產量30萬噸左右,該數值相較國內豬肉消費總量偏小,難以明顯影響國內生豬及豬肉市場。
六、白糖:無實質影響,糖價仍遵循生產周期規律
白糖無影響,主要因素:1.中國主要進口食糖來源國為巴西、泰國、危地馬拉等國家,不從美國進口食糖,上次美國加增關稅,也對食糖無影響。2.中國食糖出口量很小(約10萬噸左右),且出口目的地也主要為非美國家。綜上,中美貿易戰緩和,對食糖本身無實質性影響,但可能受整體宏觀短期偏暖影響,鄭糖短期或有偏強運行可能。
農產品行業競爭形勢嚴峻,如何合理布局才能立于不敗?
專家免費咨詢答疑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重大稅收違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欠繳稅...
青海省五部門聯合發文規范商品房交易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青海調...
中研網訊:據國研網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03月全國移動通信手持機(手機)產量為15,243.60萬臺。2018年04月全國移動通信1...
中研網訊:據國研網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03月全國傳真機產量為17.6萬部。2018年04月全國傳真機產量為15.4萬部。2018年05...
PTA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 對實體行業影響深遠11月30日,PTA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啟動儀式在鄭州商品交易所舉行。PTA期貨1...
今日全國玉米價格最新行情上海市12月4日玉米(14%水分)價格為2000元/噸。云南省12月4日玉米(14%水分)價格為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