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立足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統籌推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戰略,區域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重大戰略扎實推進 區域發展成效顯著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八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立足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統籌推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戰略,區域發展取得重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區域戰略穩步推進,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區域發展協調性持續增強,形成了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一、科學統籌,區域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
70年來,隨著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各區域經濟總量不斷攀升,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區域發展差距總體呈縮小態勢,區域發展取得輝煌成就。
(一)區域經濟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各區域經濟總量獲得巨大提升。建國初期的1952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僅分別為257億元、146億元、127億元和84億元,到1978年分別增加至1514億元、750億元、726億元和486億元,均比建國初明顯增長。改革開放后,區域經濟迅速發展,經濟總量不斷邁上新臺階。1991年,東部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2005年首次突破10萬億元。中部和西部地區均在1995年首次突破1萬億元,并同時于2011年首次突破10萬億元。東北地區省份較少,2001年首次突破1萬億元。黨的十八大以來,區域經濟持續保持快速發展,2018年,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48.1萬億元、19.3萬億元、18.4萬億元和5.7萬億元。
各區域經濟總體保持較快增長。按不變價格計算,1953-2018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年均增長9.4%、8.1%、8.6%和8.1%,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其中,1979-2018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年均增長11.3%、10.3%、10.3%和8.9%,改革開放后各區域經濟增速明顯快于改革開放前,并呈現東部地區領跑、各區域均衡發展的良好態勢。
(二)區域發展差距呈縮小態勢。
建國初期,中央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投資規模,促進了內陸地區經濟發展,縮小了內陸和沿海地區經濟差距。改革開放之初,沿海率先發展戰略使東部地區一馬當先,保持領先地位。進入2000年后,隨著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區域經濟走上協調發展軌道。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要戰略,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發展差距逐漸縮小。
70年間,各區域經濟發展的相對差距經歷了從縮小到擴大、再到縮小的變化過程。1952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東北和最低的西部相對差值為2.6倍,到1990年下降至1.9倍。1991年起,東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開始超過東北,居四區域之首,與其他區域的差距逐漸拉大,與最低的西部相對差值在2003年達到峰值2.5倍。2003年后,隨著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持續發力,人均最高的東部和最低的西部之間相對差值逐漸縮小到2018年的1.8倍。黨的十八大以來,按不變價格計算,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分別為7.2%、8.2%、8.5%和6.1%,中西部地區發展速度領先于東部地區,形成了地區經濟發展良性互動的局面。
二、勇立潮頭,東部地區率先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東部地區依靠自身區位優勢和先發優勢,抓住發展機遇,實現率先發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新時代新要求,東部各省市積極行動,率先探索并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為其他地區提供先行先試的寶貴經驗。
(一)東部地區經濟發展長期處于引領地位。
改革開放后,東部地區充分發揮沿海地理優勢,實現率先發展。上世紀80年代,國家相繼設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5個經濟特區,在大連、秦皇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之后又相繼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洲等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進入新世紀后,國務院先后批準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措施。東部沿海地區依靠本身的區位優勢和改革開放的先發優勢,長期在全國經濟發展中處于引領地位,地區生產總值占據“半壁江山”,成為全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龍頭”。
(二)創新驅動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期,東部地區通過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等方式,積極推進創新發展,在全國繼續發揮重要增長引擎和輻射帶動作用。北京、上海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建設加速推進,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廣東和浙江等制造業大省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和傳統產業升級改造。2018年,廣東省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接近60%。浙江省在役機器人7.1萬臺,約2/3應用于傳統產業領域。
三、發揮優勢,中部崛起取得重要進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部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農產品、能源、原材料和裝備制造業基地,為全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06年,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為中部提供了重要戰略機遇。近年來,中部地區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產業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
(一)中部地區經濟增速躍居“四大板塊”首位。
自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中部地區經濟迅速發展,2006-2018年,中部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8%,比全國平均增速高1.9個百分點;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比重由18.6%上升到21.0%,提高了2.4個百分點。2018年,中部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0%,均居“四大板塊”首位,為支撐全國經濟穩定增長做出重要貢獻。
(二)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迅速發展。
2016年12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2016-2025年)》頒布,提出中部地區“一中心、四區”新的戰略定位,即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全國新型城鎮化重點區、全國現代農業發展核心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方位開放重要支撐區。“一中心、四區”是對“三基地、一樞紐”戰略定位的繼承與發展。中部地區制造業在政策紅利的刺激下獲得空前發展,制造業總產值占全國比重從2006年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5.0%。
2020-2025年版總部經濟項目商業計劃書
《2020-2025年總部經濟項目商業計劃書》為中研普華公司獨家首創針對項目投融資咨詢服務的專項計劃書。計劃書分為:行業通用版、專業定制版。行業通用版是中研普華根據行業一般水平測算好了行業B...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規范促銷行為暫行規定》為進一步規范經營者促銷行為,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進一...
2020工業品市場全景調研及行業投資價值分析工業品(Industrial Products)是購買以后用于加工生產或企業經營用的產品...
抗體藥物是一種由抗體物質組成的藥物。常見的藥物有: 抗CD3單抗/愛歐山、Rituximab/美羅華、Trastuzumab/赫賽汀M...
2020濾紙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分析濾紙(Filter Paper)是一種常見于化學實驗室的過濾工具,常見的形狀是圓形,多V...
頭部按摩器通過按摩給大腦恢復體力。頭部按摩器舒緩松弛模式藉由緊實、持續性的氣壓按摩,幫助大腦快速舒解壓力和緊繃...
2020美縫劑市場投資前景及趨勢分析美縫劑是勾縫劑的升級產品,美縫劑的裝飾性實用性明顯優于彩色填縫劑。解決了瓷磚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