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蔬菜種植面積60萬畝,年產蔬菜450萬噸,年交易量達900萬噸。壽光:科技賦能“蔬菜之鄉” 老牌“百強縣”激發新動能
壽光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蔬菜種植面積60萬畝,年產蔬菜450萬噸,年交易量達900萬噸。
總臺記者 竇效磊:我現在在壽光的一個蔬菜產業園里,這一片種植的都是櫻桃番茄。這個大棚里有40多個品種,很多品種都是當地的種子公司自己研發出來的。比如這個品種就是今年剛研發出來的,產量比普通的櫻桃番茄高出一倍,顏色也很特別,科研人員稱它是巧克力粉色。
近年來,壽光著力蔬菜全產業發展,實現了從“一粒種子”到“一桌好菜”的全鏈領航,強化種業發展、標準引領,打好種業翻身仗,先后成為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和國家級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
壽光市蔬菜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 張林林:目前有40多家科研院校與我們壽光的種業企業開展合作,有12家“國字號”平臺落戶壽光,我們本土的科研機構已經獲評了7家省級研發平臺,我們自主研發的蔬菜品種也達到了178個,種苗年繁育能力達到了18億株。
目前,壽光形成了以石油、鋼鐵、化工、食品、造紙、輪胎、鍛造等為代表的7個產值過百億元的主導產業。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也是壽光的傳統優勢產業,2021年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產業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7.1億元。這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尤其注重加大對科研創新的投入。
木業公司研發部負責人 李樂:我們已經累計投入超一億元的研發經費,而且還專門組成50多人的新產品研發團隊,并且和中國林科院建立產學研基地,成立木業研究院。
由農業起步,壽光構筑了三產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數據顯示,2021年,壽光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53.6億元。
壽光市工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 馬偉民:這幾年我們培育了很多完整的產業鏈條,像生物醫藥、生態木業、高端橡塑、生物基新材料,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完整的產業鏈條對壽光的整個工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帶動和推動作用。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6年版蔬菜產業園區定位規劃及招商策略咨詢報告》顯示:
壽光蔬菜,因產于壽光市而得名,是山東省的著名特產之一。壽光蔬菜種植規模宏大,品種繁多,綠色無公害,營養豐富,打造出壽光的“品牌蔬菜”。
壽光蔬菜已銷往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200多個大中城市,并遠銷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委內瑞拉等國家,且深受世界各國消費者的喜愛。
壽光是國務院命名的“中國蔬菜之鄉”,擁有全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和批發市場。改革開放以來,全國蔬菜產業迅猛發展,成為億萬農民增產增收的渠道。可是,蔬菜價格波動大,經常遇到種植時1.5元/斤,收獲時0.15元/斤的現象
蔬菜是全國人均消費量最大的食品,是對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貢獻最大的種植業,蔬菜產供銷是全國從業人員最多的產業,確保蔬菜產業持續穩定發展是保民生、惠民生、保穩定和促和諧的重大民心工程。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果蔬市場必將會越來越繁榮,果蔬貯藏保鮮業既是促進果蔬生產、搞好產后加工的橋梁,也是提高農民收入、促進果蔬進出口貿易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內容,發展果蔬貯藏保鮮可以使工農業總產值成倍增長,特別是對于我國目前人口日益增長和耕地日益減少的今天更具有特殊意義。
我國是世界蔬菜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目前蔬菜生產已經成為我國種植業中僅次于糧食的第二大農作物。近年來,我國蔬菜產業發展迅速,總體上滿足了城鄉居民對蔬菜數量、質量、品種日益增長的需要。
未來十年我國人口數量仍處在上升期,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加快,商品菜需求量將呈現剛性增長趨勢,保障穩定供給任務依然艱巨。
今后,我國將從穩定種植面積、加強集約化育苗建設、開展標準園創建、加快選育新品種、促進產銷銜接等五方面采取措施,促進生產穩定發展。
據了解,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目前全國在田蔬菜面積8500多萬畝,同比增加100多萬畝。同時,冬春蔬菜品種類型豐富多樣,質量好,結構優,蔬菜抽檢合格率達97.6%。隨著相關措施落實以及氣溫逐漸回暖,蔬菜供應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靈壽縣鑫淼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新村、安托村涉及30余戶村民,共計110余畝土地。鑫淼種植專業合作社只是近幾年來靈壽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靈壽縣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圍繞平原、丘陵、山區的區位優勢,按照構建“一帶、三線、兩片區、多基點”的產業種植布局,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鼓勵農民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業特色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目前,該縣現已建成優質食用菌、道地中藥材等5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建成家庭農場達到487家、農民合作社593家,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為農業農村持續發展注入活力。
近年來,郟縣李口鎮緊緊圍繞興產業、促就業、帶民富的發展思路,利用地理優勢,大力發展高產、高效、優質的果蔬產業,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助力鄉村振興。
白龍廟村只是李口鎮通過果蔬產業增收致富的一個縮影。在李口鎮的另一個蔬菜種植基地小昝莊村,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現已擁有大棚和日光溫室18座,常年種植瓜果蔬菜,近百名村民在家門口穩定就業,實現村集體年收入100多萬元。
想了解更多關于蔬菜產業園專業數據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出版的報告《2022-2026年版蔬菜產業園區定位規劃及招商策略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6年版蔬菜產業園區定位規劃及招商策略咨詢報告
“產業園區”是執行城市產業職能的重要空間形態,園區在改善區域投資環境、引進外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經濟等方面發揮積極的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成為城市經濟騰飛的助推器。產業園區是...
查看詳情
數據交易中心行業市場前景如何?近些年來,我國多個城市相繼建設了大數據交易中心或交易所,但此前數據交易規模尚小,,...
近年來,中國抓準時機,“制造業”積極向“智造業”轉變,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5G通訊基礎設施建設、風光儲新能源,帶...
業內:核酸檢測產業沒有未來隨著A股上市公司陸續發布三季度財報,市場迎來震撼一幕——核酸檢測概念股中,有67家公司2...
納米技術屬于微觀世界中的科技,與它有關的研究被一些科學家稱之為“21世紀的科學”,它的發展曾被預言將帶來下一輪的...
“雙碳”背景下,綠色金融已成為金融機構爭相布局的領域。近年來,商業銀行加大綠色信貸領域的投放力度,同時綜合運用1...
《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12月1日起實施在網上買藥,哪些能買哪些不能買?處方藥在網上怎么買?賣藥網站都是真實可?...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