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表示,其2023年石油需求增長預測為每天190萬桶,其中中國將占近一半。分析師表示,中國經濟復蘇以及對俄羅斯石油出口的制裁,預計將導致今年下半年全球原油供應吃緊。
隨著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取消了疫情防控措施,預計今年石油需求將達到創紀錄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2022年增長3%,超出預期,預計今年將增長5.2%。
全球三分之二的原油基準布倫特原油價格在上月飆升至每桶90美元,因市場預期中國燃油需求將迅速反彈。然而,最近幾周,美國石油庫存不斷上升,以及進一步加息的預期,令原油期貨承壓。
去年俄烏沖突后,布倫特原油價格飆升至每桶近140美元,上周五收于每桶86.39美元。
國際能源署(IEA)表示,其2023年石油需求增長預測為每天190萬桶,其中中國將占近一半。分析師表示,中國經濟復蘇以及對俄羅斯石油出口的制裁,預計將導致今年下半年全球原油供應吃緊。
在本月的會議上,由23個石油生產國組成的歐佩克+聯盟同意將現有的每日200萬桶減產展期。
高盛上周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今年中國需求增加110萬桶/天,可能會使石油市場在6月重新陷入供應不足的局面,并導致歐佩克+逆轉減產。
對俄石油限價禁運生效
歐盟、七國集團和澳大利亞自2月5日起對俄羅斯石油產品正式實施限價措施,歐盟禁止海運進口俄羅斯石油產品的制裁措施也于當天正式生效。這是俄烏沖突以來歐盟第三次在石油領域對俄施加制裁,相關舉措將加速歐盟與俄“能源脫鉤”進程。有分析指出,歐盟此舉將進一步導致國際能源市場失衡。
去年6月,根據歐盟對俄實施的第六輪制裁措施,歐盟決定禁止通過海上運輸方式購買俄羅斯汽油、柴油、燃油等石油產品。12月,歐盟對通過海運出口的俄羅斯原油實施禁運,并與七國集團成員國一起,對俄原油出口價格設定了每桶60美元的上限。
受到限價措施約束,如果俄羅斯向第三方國家出售石油產品的價格高于上限水平,采取限價措施的國家將不再提供貿易、保險、金融和運輸等服務。而承擔全球大部分海上貿易保險、航運服務等相關業務的機構,多數為西方國家所控制。
本月3日,歐盟成員國、七國集團和澳大利亞宣布已就俄羅斯石油衍生品價格設定上限達成協議。根據歐盟委員會4日發布的聲明,限價機制對俄羅斯生產的汽油、柴油、煤油等較貴石油產品設定每桶100美元的價格上限,對燃料油、石腦油(又叫化工輕油、粗汽油)等較便宜的石油產品設定每桶45美元的價格上限。5日,限價措施和禁運措施同步生效。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歐盟此次限價機制設置55天緩沖期。歐盟將對價格上限進行持續監測和定期評估,并在未來進行“酌情調整”,以確保其有效性和影響力。
此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2月2日率團訪問基輔時,在會談后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就已經透露,歐盟計劃在俄烏沖突爆發一周年之際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對俄羅斯的石油產品實施額外的價格上限。歐盟方面近日的一番表態也讓其目的昭然若揭。歐盟稱,對俄羅斯石油產品的限價措施將“進一步打擊俄羅斯的收入”,并降低其在俄烏沖突中的戰斗力。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版石油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隨著國內經濟穩步復蘇、消費市場明顯回暖,中國石油進一步加大油氣資源保障力度。截至2月6日,今年累計供應天然氣290.4億立方米,同比增加1.5%,占全國供氣量六成以上;日均供應成品油28.8萬噸,同比增長2.1%;日均供應航空煤油2.2萬噸,同比增長19%,為我國經濟實現“開門紅”貢獻石油力量。
據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測算,2022年,我國石油消費同比下降2.4%,降至7.05億噸,是繼2020年之后的第二次下降,也是30年來第三次下降(1990年為第一次)。2021年,我國石油消費曾一度重新超出疫情前水平;2022年即使回落,但仍較2019年水平高2%。疫情對我國交通領域石油消費沖擊明顯,降量主要體現在汽、柴油和航空燃料等三大成品油消費量的下降,總消費降幅達7.5%。而相比之下,我國主要石化產品消費依然保持增長,實現了1.5%的增長;化工輕油原料EVA樹脂消費增幅更是高達30%以上。
2022年,我國原油產量穩定增長,原油進口則小幅下降。國內原油產量連續四年增長,時隔六年重回2億噸以上。原油進口同比下降0.5%,但進口量仍連續4年保持在5億噸以上。從進口來源看,俄羅斯、中東、亞太等三個地區的進口占比有所增加,合計提升8個百分點,占比總計提升至78%。由于消費下降、國內產量增加,我國原油進口依存度由2021年的72%降至70.5%。
同時,我國煉化產能保持大幅增長,煉油與乙烯產能均達世界第一。2022年,中國煉油能力達到9.2億噸/年,連續兩年穩居世界第一;乙烯產能升至近0.5億噸/年,首次成為世界第一。過去三年,我國煉油能力累計增長6360萬噸。
自我國防疫政策優化調整以來,社會生產生活逐步恢復正常,國內旅游出游人數、全國高速公路小客車流量等指標大幅提升,我國經濟復蘇展現強勁勢頭。
作為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產供應企業,中國石油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能源保供“頂梁柱”作用,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蓄力賦能。
發力增儲上產,把保障能源供應擺在首位。為滿足經濟回暖帶來的油氣需求量提升,油氣田企業克服低溫寒潮影響,多措并舉增加國內能源供給。
1月份,大慶油田起步即加速、開局即沖刺,生產原油超250萬噸、天然氣超5億立方米,彰顯“壓艙石”地位;遼河油田深挖老井潛力,加快新井投產,油氣產量均超計劃線運行,實現逆勢增長;新疆油田優化部署實施,精益組織管理,原油產量同比增加7.1萬噸;華北油田拉滿弓、鉚足勁,原油、天然氣、煤層氣產量均超計劃運行,其中煤層氣產量同比增加44%。
強化統籌協調,全線發力守護萬家溫暖。面對冬供“大考”,中國石油發揮天然氣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優化生產組織運行,全力保障冬季天然氣穩定供應。
今年截至1月末,長慶油田生產天然氣突破48億立方米,惠及民眾4億多人;塔里木油田天然氣產量突破31億立方米,扛起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和南疆保供首要氣源地的職責使命;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近3億立方米,川渝地區保供能力持續增強;相國寺儲氣庫、呼圖壁儲氣庫等儲氣庫群累計日采氣量達1.3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0.7%;天然氣銷售企業秉承“冬季保供不松懈、客戶服務不停歇”的理念,從資源保供、安全管控、客戶服務等方面落實工作舉措,為社會用氣提供穩定安全的資源保障。
緊盯市場需求,全力以赴保供市場、服務民生。結合元旦、春節國內旅游和春運需求,成品油銷售企業強化高速公路及國省道、旅游景區、鄉村加油站等三類站點油品供應保障,油品總銷量、自營純槍量環比增幅明顯。
《2023-2028年版石油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版石油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區域產業規劃是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是各級政府部門發展相關產業的“路線圖”,對于區域發展規劃來說,就相當于一張藍圖對一個建筑物的重要性,有了這張“藍圖”,區域才能在有規劃有計...
查看詳情
“雙碳”目標下,加強風電太陽能發電建設,是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的關鍵,也是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支撐。受新冠疫情沖擊、原...
綠電是指利用風電、水電、光伏、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產生的電量。當前,推動綠色電力發展已成為國家既定戰略。有機...
工程機械板塊13日盤中強勢拉升,截至發稿,拓山重工、徐工機械漲停,三一重工逼近漲停,山推股份、中聯重科漲超8%,2...
2022年初銀保監會印發的《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要取得明顯成...
隨著政策的開放,中國軍工已經成為中國領先的投資熱點。而且許多軍工單位快速將軍工規模擴大到民用領域,民營資本已經...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最新數據,2023年1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16.1GWh,同比下降0.3%,環比下降55.4%。業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