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河北、江蘇、廣州等省市相繼出臺發展新基建政策,開展“北斗+5G”應用示范,推進北斗技術的深度應用,或以重點支持龍頭企業發展,或以推進產業創新基地集聚為主要手段,打造“北斗+”融合應用生態圈,逐步形成了產業鏈全面布局,并大力促進了北斗與其他產
欲了解更多地理信息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地理信息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地理信息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環境不斷優化,已經形成了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在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航空航天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驅動下,地理信息獲取、處理和服務手段更加先進。高分辨率、高光譜對地觀測、多時相合成孔徑雷達(SAR)、機載多角度傾斜攝影和集群化遙感處理等技術獲得廣泛應用,使得地理信息系統可以更加注重空間和屬性信息的精細化管理,相關產品的服務內容形式也向著社會化、三維化、動態化、泛在化和智能化發展,科技創新為地理信息產業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國家加快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提出了大數據、鄉村振興等一系列重大戰略與舉措,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主體功能區規劃、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資源調查、“多規合一”等工作,以及發展共享經濟、通訊娛樂、醫療衛生和社會關愛等民生領域,對地理信息產業供給側改革和快速發展提出更高的多層次、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全面開啟之際,地理信息產業必將在自然資源管理、生態環境監測、公共安全與應急保障、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人工智能、無人駕駛以及三維信息技術等領域開展更為廣泛的應用,發揮更大的作用。
?
1、測繪地理信息行業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而改變。
?
隨著信息化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對信息需求量增大,測繪地理信息的保障服務滲透性愈加顯現,地理信息關聯特點更加突出。我國地理信息產業正面臨著以互聯網、大數據為依托的信息化多業共生、融合發展的模式。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使用推動了地理信息產業更快發展并不斷融合,催生出了符合大眾需求的新產品、新內容,推動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向個性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提升了測繪地理信息產業能力及服務范圍,加速實現信息獲取實時化、信息處理自動化、信息服務網絡化、信息應用社會化。這些變革對測繪地理信息保障服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業內優質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國家自然資源的專業化、集中化管理,空間規劃“一張圖”、“多規合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下的生態環境修復與保護,長江經濟帶、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治理、全國三維實景覆蓋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將推動行業深入發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為公司發揮測繪地理信息業務優勢提供了機遇。2018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了5G、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將推動地理時空數據建設應用和智慧城市專項應用的蓬勃發展。
?
2、智能化地理信息大數據成為競爭焦點。
?
地理信息數據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地理信息數據是推進傳統測繪地理信息服務走向智能化、智慧化并實現延伸的基礎。“智慧城市”的建設,要求企業能夠充分挖掘和發揮現有地理信息數據的價值,拓展地理信息數據行業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并擴展地理信息大數據服務對象。將地理信息大數據成果及時傳遞到政府、企事業單位、國防和公眾手中。因此,地理信息數據收集能力和智能化的處理能力,將成為行業的重要競爭焦點。
?
3、新時空服務到來,產業生態圈不斷擴大
?
2020年是北斗三號系統全面建成之年,也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2035年前還將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的起步之年。北斗正全面邁向綜合時空體系發展新階段,將帶動形成數萬億規模的時空信息服務市場。
?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產業生態正在發生顯著變化,精準時空服務正逐漸取代目前的位置服務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方向。圍繞建設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中國新時空服務體系,著力推進體系化融合創新,實現PNT技術更廣泛的應用于移動網、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將當前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生態體系極大拓展,形成更大的產值規模是產業發展的未來總路線。在這一過程中,以時空信息為核心的各種服務將不斷涌現,各類新用戶群體、新商業模式和新業務形態也將不斷形成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原本屬于其他領域的用戶群體、科研機構群體和企事業單位群體正在與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界相融合,不斷擴充著北斗應用產業生態體系,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圈,使產業內涵和外沿迅速擴大,產業的范疇和邊界逐漸模糊。
?
預計到2025年,預期綜合PNT發展將直接形成5-10億/年的芯片及終端市場規模,總體產值預計達到8000-10000億元規模。到2035年,預期構建形成智能信息產業體系,創造形成中國服務品牌,直接產生和帶動形成的總體產值規模將超過30000億元左右。
?
北京、上海、河北、江蘇、廣州等省市相繼出臺發展新基建政策,開展“北斗+5G”應用示范,推進北斗技術的深度應用,或以重點支持龍頭企業發展,或以推進產業創新基地集聚為主要手段,打造“北斗+”融合應用生態圈,逐步形成了產業鏈全面布局,并大力促進了北斗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北斗+”和“+北斗”的新業態、新模式,從而實現了區域產業經濟的穩定快速增長。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地理信息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十四五”規劃時處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具有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在這個變局中,世界經濟中...
查看詳情
欲了解更多地理信息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地理信息行業競爭格局及“c...
欲了解更多地理信息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地理信息行業競爭格局及“G...
欲了解更多地理信息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地理信息行業競爭格局及“I...
國家發改委聯合13個部門發布了《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鼓勵互聯網智能洗車...
欲了解更多驢奶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驢奶行業發展預測與投資研1...
醫藥連鎖行業市場多大?過去的二十年,是中國醫藥行業藥政改革不斷深入的黃金時代。我國醫藥企業發展整體趨勢由快速增C...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