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服務貿易和服務業合作深入發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進程不斷加快,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恢復全球經濟活力、增強世界經濟發展韌性注入了強大動力。
共享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新機遇
9月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向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發表視頻致辭,展現了中國推進高水平開放的堅定決心,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正能量。
全球服務貿易和服務業合作深入發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進程不斷加快,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恢復全球經濟活力、增強世界經濟發展韌性注入了強大動力。
世界經濟開放則興,封閉則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全球服務貿易和服務業合作深入發展,各國攜手推動全球服務貿易蓬勃發展,必將為全球發展增添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中國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習近平主席強調,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中國將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各國開放合作提供新機遇。
當前,中國服務業基礎不斷夯實,服務領域對外開放持續深化。隨著中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中國大市場機遇將為世界提供新的發展動力,高質量發展將為全球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服務,不斷增強世界人民的獲得感。
服務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業是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愿同各國各方一道,以服務開放推動包容發展,以服務合作促進聯動融通,以服務創新培育發展動能,以服務共享創造美好未來,攜手推動世界經濟走上持續復蘇軌道。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打造更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拉緊互利共贏的合作紐帶、強化創新驅動的發展路徑等一系列主張,為深化全球服務貿易和服務業合作、推動共同發展指明方向。
自2012年創辦以來,服貿會及其前身京交會累計吸引196個國家和地區的60余萬展客商、600余家境外商協會和機構參展參會。2020年提質升級后,服貿會是中國擴大開放、深化合作、引領創新的重要平臺,為促進全球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本屆服貿會有80余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設展辦會,2400余家企業線下參展,吸引500多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會,整體國際化率超過了20%。綠色低碳、科技創新、人工智能……今年服貿會進一步關注前沿領域,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開放發展的新理念、新趨勢、新路徑、新共識正加快形成。
今年全球貿易增幅預期被拉低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四季度全球貿易大幅下滑。2022年全球商品貿易增長2.7%,低于WTO10月份預測的3.5%。具體來看,前三季度同比增長4.2%,四季度同比下降2.4%。導致這種低迷的原因主要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此外,多國持續收緊貨幣政策也給貿易復蘇帶來阻礙。
不過,2.7%的增長率符合WTO在去年3月份俄烏沖突初期預測的2.4%至3.0%范圍,并且遠好于最悲觀的情況。與此同時,2023年貿易增長1.7%的預測也高于去年10月份1.0%的預測值。報告提到,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是其中關鍵因素,預計該舉措將釋放消費需求,進而促進國際貿易。此外,歐洲GDP增長預期上調了0.7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將刺激歐盟內部貿易,預計2023年歐洲出口將增長1.8%,高于此前預計的0.8%。
分地區來看,去年貿易增長最快的是中東地區,進口和出口分別增長9.4%和9.9%,增長率最低的獨聯體國家進出口分別下降13.5%和4.9%,不過報告預計該地區2023年進出口將得到反彈,分別增長14.9%和2.8%。
分商品來看,去年能源貿易同比增長61%,是增長最快的板塊,這也反映了能源價格的上漲。農產品(6.190, 0.00, 0.00%)和制造業產品貿易分別增長11%和7%。同時,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減弱,2022年服務貿易恢復迅速,同比增長15%,其中旅游業反彈了79%。報告提到,作為最大的出境消費國,預計中國將在2023年有力帶動區域和國際旅游。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7年中國對外貿易行業趨勢預測及發展格局研究分析報告》顯示:
貨物出口下降已經迫使決策者提供幫助,包括促進通關、物流和提供資金,同時鞏固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的關系。過去三年,貨物出口每年都占到中國經濟增長的五分之一左右。
今年春季廣交會將于4月15日開始,持續到5月5日。商務部對2萬家廣交會參展企業開展線上問卷調研,從已收回的1.5萬件看,當前外需下降、訂單不足是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
1-2月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增長
據商務部消息,1-2月,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增長。服務進出口總額9695.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7%;其中服務出口4123.3億元,下降11.8%;進口5572.5億元,增長14.7%;服務貿易逆差1449.2億元。
主要呈現以下特點: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比提升。1-2月,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4069.2億元,增長6.4%,占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2%,比上年同期提升1.9個百分點。旅行服務明顯恢復。1-2月,旅行服務進出口2094.3億元,增長39.8%,其中出口增長12%,進口增長41.8%。
上海發布的措施特別提到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著眼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15個成員國的貿易區域。這一自由貿易協定于2022年初在大多數相關國家生效,協定包括東盟10個成員國。
中國尚未設立2023年的貿易目標,但重點是穩規模和優結構。
3月份,中國官方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從2月的52.4%回落至50.4%。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估計,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貨物貿易將增長約1%,而一年前的增幅為2.4%。
2023年2月,我國國際收支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33246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貨物貿易出口15393億元,進口13284億元,順差2109億元;服務貿易出口1782億元,進口2787億元,逆差1004億元。服務貿易主要項目為:運輸服務進出口規模1431億元,旅行服務進出口規模1003億元,其他商業服務進出口規模891億元,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進出口規模566億元。
按美元計值,2023年2月,我國國際收支貨物和服務貿易出口2515億美元,進口2353億美元,順差162億美元。
我國穩居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
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海關監管進出口貨運量達到48億噸,貨輪、飛機、火車等運輸工具1300萬輛(架、艘),監管跨境郵快件3.2億件。
“如果把去年我國進出口貨物裝到火車上,首尾相連可繞地球赤道30圈;把去年海關監管的集裝箱連在一起,在地球和月球之間可排成兩排。”俞建華形象地說。
新時代十年,跨境貿易取得長足發展。截至目前,在海關備案的進出口企業達到185萬家,是10年前的3倍。2022年12月,全國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比2017年同期分別壓縮67%和92%。
守國門是海關的基本職責。發布會上,俞建華通報了一組數據:2022年,全國海關檢出新冠陽性5.5萬例,截獲有害生物58萬種次,監管進出口危化品5.9億噸,退運、銷毀不合格食品、化妝品2900批,查獲各類違禁品120萬件、毒品2.8噸,立案偵辦走私犯罪案件4500多起,案值1200多億元,維護國門安全和營商環境。中國海關4次獲得聯合國亞洲環境執法獎,2次獲得“克拉克·巴文”野生動植物執法獎,向世界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
據悉,2022年,我國外貿首次突破40萬億元人民幣,連續六年穩居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改革和科技雙輪驅動。”俞建華表示,下一步,海關將以智慧海關為抓手,推進現代化海關改革,努力建設引領國際海關監管潮流、服務我國高質量發展的世界第一流海關。
《2023-2027年中國對外貿易行業趨勢預測及發展格局研究分析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7年中國對外貿易行業趨勢預測及發展格局研究分析報告
2021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9.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4%。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實現穩定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更快。2021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
查看詳情
醫藥工業是事關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加快推進跨領域跨學科協同研究,推動產生新知識、新...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公布了最新一周硅片價格,本周硅片價格延續上漲趨勢。M10單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
金融機構要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金融數據的增長,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
從宏觀來看,中國發展生態建材,現階段的重點應放在引入資源和環境意識,采用高新技術對占主導地位的傳統建筑材料進行...
食品包裝紙是以紙漿及紙板為主要原料的包裝制品,需要滿足無毒,抗油、防水防潮,密封等要求,且符合食品包裝安全要求...
廣東開設首個核輻射健康門診近日,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現于健康管理中心開設了“核與輻射健康門診”,每周一、三、五...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