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航天科技集團消息,首張完整覆蓋我國國土全境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沿線重點區域的高軌衛星互聯網初步建成。
據航天科技集團消息,首張完整覆蓋我國國土全境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沿線重點區域的高軌衛星互聯網初步建成。
近年來,隨著中星16號、中星19號和中星26號高通量通信衛星相繼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衛通已初步建成首張完整覆蓋我國國土全境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沿線重點區域的高軌衛星互聯網。
2023年2月23日,中星26號衛星成功發射入軌,已先后完成東經125度軌位的定點、在軌交付、測試驗證等工作,并于6月開始提供服務,目前運行正常。該星是我國首顆超百Gbps容量高通量通信衛星,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東方紅四號增強型衛星平臺,是滿足衛星互聯網及通信傳輸要求的新一代高通量通信衛星。
“高通量通信衛星的優勢是帶寬非常寬,傳輸速率非常快。”中國衛通專家介紹,好比我們在家上網,網絡由2G、3G到了5G,帶寬越寬,下載視頻或者是進行視頻通話,就越順暢,體驗就越好。
未來,中國衛通將推動更大單星容量衛星建設,預計到“十四五”末期,高通量通信衛星總容量將超過500Gbps,屆時,將為我國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沿線航空、航海、應急、能源、林草等行業及普遍服務用戶提供高速的專網通信和衛星互聯網接入服務。
同時,還將為邊遠地區提供安全可靠、無縫覆蓋的信息傳輸手段,進一步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并有效滿足航空航海市場對于寬帶通信的巨大需求,在為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筑牢基礎網絡能力的同時,也為衛星互聯網業務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新商業模式。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 2023年11月23日18時00分04秒,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及遠征三號上面級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抓總研制。本次任務是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第50次衛星發射任務,
截至目前,該研究院已成功發射涵蓋通信、導航、遙感、科學、微納等領域的96顆衛星。國內衛星互聯網關鍵技術已取得突破,國內衛星互聯網星座組網節奏有望進一步加快,將驅動衛星制造環節景氣提升,下游衛星應用環節也有望持續受益。
據報道,銀河航天公司是國內商業航天企業,主營5G衛星通信和衛星互聯網服務。靈犀03星屬于銀河航天公司,是中國首款使用柔性太陽翼的衛星。
作為國內首例終端到終端低軌衛星通信測試,實驗內容方面指衛星地面終端之間直接通過衛星上的交換設備進行通信,無需經過地面信關站進行數據中轉。在這樣的工作模式中,由于省去了信關站中轉的環節,通信時延可以降低50%,同時也提高了整個系統的靈活性和可用性。
銀河航天CTO朱正賢表示,本次測試的意義在于為衛星通信提供了一種更加靈活的通信模式。在極地、遠海等偏遠地區,即使沒有信關站覆蓋也能進行衛星通信。后續銀河航天將進一步在軌驗證下一代低軌寬帶衛星通信技術,包括星上交換、信令波束等,不斷探索通信衛星應用新模式。
華為今年的新款手機可以直連衛星的新功能,引發市場對衛星通信的追捧熱潮。如今該領域再度取得新進展,銀河航天公司近日在靈犀03星上成功實現了國內首例終端到終端(Terminal to Terminal,T2T)低軌衛星通信測試,這項實驗的成功代表著國內企業在衛星通信方面的再度突破。
今年以來,衛星通信板塊整體漲幅超過20%,大幅跑贏同期上證指數。如今技術方面再獲重大進展,行業萬億市場或已打開。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衛星互聯網是基于衛星通信的互聯網,通過一定數量的衛星,向地面、空中、海上用戶提供寬帶互聯網接入服務,有望成為6G主流發展方向之一。
衛星互聯網產業鏈分為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四個部分。其中,衛星制造分為衛星平臺和衛星載荷;衛星發射包括火箭制造和發射服務;地面設備包括固定地面站、移動站和用戶終端;衛星運營及服務包含衛星移動通信服務、寬帶廣播服務和衛星固定服務。
衛星互聯網是航天技術和通信技術的拓展融合,包括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衛星通信網絡運營、終端應用等。據SIA數據,2021年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92.48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46.92億元,2021-202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
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已經較為完善。其中,衛星制造環節:國家隊領航,民營企業聚焦零部件制造;衛星發射環節:國有企業為主,發射降本成發展重點;地面設備環節:C端市場廣闊,民營企業參與眾多;衛星運營環節:中國星網成立,牽頭統籌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通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有望快速構建衛星網絡,加強競爭實力。
我國2020年開始把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山西等地方都把衛星互聯網納入規劃,包括相關的衛星網絡、應用產業鏈、航空航天起降發射測試的基礎設施、天空地一體化應用等產業發展。國家的規劃是強調相關發展,在十四五期間要加快建設天地一體空間基礎設施。
從產業鏈方面看,行業主要包括衛星研制、衛星發射、地面設備、衛星運營等環節。目前我國衛星互聯網發展處于早期,機構認為以衛星生產制造和地面設備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環節將率先受益,未來隨著技術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下游應用側相關環節才會迎來黃金發展階段。
根據SIA預測,2021年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規模約為 292.5億元,預計2025年將升至446.92億元,2021-2025年復 合增長率為11.2%,從整體規模來看,國內衛星互聯網 體量較小,尚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但受益于近年來國家 出臺的多項鼓勵推動衛星互聯在各行業規模化應用的政 策措施,國內衛星互聯網市場發展機遇良好。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規模達到758億元;2015-2021年我國衛星通信產業總產值CAGR為8.7%。我國衛星產業市場規模保持不斷增長的態勢,未來有望繼續高速發展。
根據MarketsandMarkets預測,2023年全球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達40億美元,到2028年有望突破171億美元,5年復合增速達33.7%。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在哪?欲了解更多關于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2-2027年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本報告利用中研普華長期對衛星互聯網行業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同時依據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業協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專業研究機構提...
查看詳情
油菜籽是僅次于大豆的全球第二大油料作物,2022/2023年度的產量占全球主要油籽產量的13%。全球油菜籽的主產國和地區...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發電量不斷提升,長時儲能由于可以有效調節新能源發電波動,在電網負荷高峰提高消納能力而越發受到關,...
十年來,我國期貨市場不斷探索服務“一帶一路”,期貨公司積極“走出去”,一方面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機構...
今年華北、華東、華中、西南電網區域電力供需緊張,其他電網區域電力供需偏緊或基本平衡。華北、華東、華中、西南電網...
近年來,全球寵物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在我國,寵物經濟在 2019 年交出亮眼的答卷,這一年,天貓雙十一最受歡迎的進口...
乙肝創新藥物競爭格局分析:中國乙肝感染數量龐大,約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使得中國成為乙肝抗病毒藥物主要市場之一。乙...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