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國肉牛存欄量為10216萬頭,同比增長4.1%,存欄量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印度和巴西;從出欄量方面來看,得益于養殖規模的擴張、養殖技術的提升及下游需求的增長,近年來我國肉牛出欄量平穩增長。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經濟消費水平持續上升,人們對于肉類消費結構逐步開始改善,牛肉的總體消費需求正在不斷增加,這為肉牛養殖業帶來了發展的契機。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肉牛存欄量為10216萬頭,同比增長4.1%,存欄量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印度和巴西;從出欄量方面來看,得益于養殖規模的擴張、養殖技術的提升及下游需求的增長,近年來我國肉牛出欄量平穩增長。
據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肉牛出欄量為4840萬頭,同比增長2.8%。從需求側角度來看,2020年我國牛肉需求量為884.27萬噸,較2019年同比增長6.1%。2021年我國牛肉需求量為930.02萬噸,較上年同比增長5.2%。2016-2021年五年間,我國牛肉人均消費量整體呈正增長態勢,由4.88千克/人增長至6.58千克/人。
作為中高檔肉類消費產品,牛肉以低脂、低膽固醇等營養功能正快速占據肉類消費的主力地位。我國是繼美國和巴西之后,已成為肉牛養殖和牛肉生產世界第三大養殖生產國。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食品文化和飲食結構逐漸改善。牛肉低脂肪高蛋白,富含亞油酸,鎂,鐵,鋅等礦物質,含有肉堿,維生素等物質,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利,營養專家也主張多吃牛肉吃豬肉和牛肉是大多數城鄉居民的理想食物。
近年來,我國畜禽規模化設施化養殖穩步發展,2021年蛋雞肉雞和奶牛養殖規模化率分別提高到80%和70%。全國禽蛋、肉類、奶類年產量分別達到3409萬噸、8990萬噸和3778萬噸,其中70%由規模養殖場提供。
規模化設施化養殖助推畜牧業綜合產能提升。《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30年建設完成260個家禽立體高效設施養殖場、200個肉牛高效集約養殖場、300個肉羊高效集約養殖場和200個現代化奶牛智慧牧場,增加肉產量150萬噸以上、雞蛋產量15萬噸以上、奶類產量160萬噸以上,我國的肉蛋奶供應保障水平將進一步提高。
目前,我國肉牛養殖生產現狀是廣大農戶分散飼養為主,小規模飼養和中等規模育肥場育肥為輔,大規模的飼養育肥很少。此外,我國高檔肉牛的繁育養殖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目前只有國內產業鏈較為完整的企業從事高檔肉牛生產,飼養規模相對較小。由此可以判斷,我國肉牛養殖環節的生產集中度、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較低,市場比較分散,尚不存在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壟斷企業。
目前,我國肉牛飼養、肉牛屠宰加工行業集中度較低,各個大型企業如大連雪龍、吉林黑毛牛業、大地肉牛、秦寶牧業、福成五豐等雖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遠未形成具有全國優勢的大型農牧集團。我國牛肉市場容量廣闊,各大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都非常低,各個規模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并不激烈。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肉牛養殖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與投資風險預測報告》顯示:
肉牛產業的補鏈強鏈是一個中長期的過程,不可貪大求快,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和逐步實施。各地政府既需要因地制宜、著眼長遠,又需要以開放的態度,引入科技能力強、市場經驗豐富的產業主體,結合本地資源稟賦,讓肉牛產業呈現多維度、多層次、多樣性的良好局面。金融機構應邊優化自身供給結構,邊根據地區產業的布局規劃,創新更有效而適合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精準助力肉牛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肉牛生產是我國畜牧業的支柱產業之一,其對提高我國節糧型畜種比重、增加農民收入、調整居民膳食結構等具有重要意義。國家非常重視肉牛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肉牛產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推動肉牛產業快速發展。近些年,一方面,一些地區將肉牛產業作為脫貧攻堅、農民增收的重點產業進行扶持,中小養殖戶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另一方面,一些養牛的重點大省,如吉林、新疆、內蒙古、山東等地紛紛加大了對肉牛產業做大做強的政策激勵力度,曾經出現了省與省之間、市與市之間,甚至縣與縣之間“搶牛”的情況,一頭牛從出生到上市會“游走”于幾個省或地區。與此同時,金融機構也結合政府對肉牛產業的優惠政策及活躍的肉牛市場,增大了金融供給的總量,信貸、保險、擔保等金融工具組合運用,為肉牛產業發展提供了較為充分的金融服務保障。
無論從供給側還是需求側,我國肉牛產業的總體發展趨勢是正向的,但近期出現了肉牛價格下跌導致市場產生較大波動,中小養殖戶受損,養牛積極性受挫等問題,業內人士普遍人認為是前兩年囤積大量的進口冷凍牛肉臨期甩貨沖擊市場,同時,因為奶價持續低迷,部分乳牛被育肥成為肉牛出售等因素,使得市場的供需關系失衡,價格出現較大的波動。盡管價格波動原因來自市場供需關系,但是,部分地區還在建更大的肉牛養殖場,人為地做大產業規模,而同時肉牛產業鏈本身存在諸多缺失,上下游不完善,這些問題仍然可能會出現階段性供需失衡,肉牛產業發展面臨較大壓力。因此,應盡快推進肉牛產業補鏈強鏈,金融同樣也需要優化供給結構,更高效、精準地賦能肉牛產業發展。
肉牛養殖是一項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需要從優質牧草的種植和加工、青貯的制作、飼料貯備和配制、配種、產犢、飼養管護、牛肉的加工和銷售等方面進行技術投入和資金投入。目前,由于資金和技術的門檻較高,投資周期較長,見效較慢,我國目前肉牛養殖的主體從數量上還是以中小養殖戶數量最多,規模養殖主體較少,同時,飼料加工和屠宰這兩個環節比較薄弱。記者在吉林四平和內蒙古通遼采訪肉牛產業時發現,雖然地處不同地區,但上述兩個地區都面臨“補短板”同樣的問題,盡管這兩個地區都是玉米種植基地,其天然條件較好,但要真正成為高品質飼料不是光有玉米青貯原料就可以,“秸稈變肉”不是說變就能變的,需要大量投入才可以變成可用的飼料。同時,屠宰加工環節的缺失也是需要盡快補齊的。通遼市目前正常運轉且有一定規模的屠宰加工企業只剩一家,年屠宰量最多也就5000頭左右,這可能也是通遼主要做繁育母牛和犢牛造成的,但育肥牛的量肯定也會逐漸增加,屠宰加工環節至少對平抑市場價格波動有一定的作用,價格偏低的時候,可以屠宰、分割后冷藏,待價格恢復后再出售。
規模化養牛是必然趨勢,但規模化養殖帶來的問題不容忽視,例如牛糞便的處理。某畜牧局專業人士曾告知記者,當地一旦建起了規模化肉牛養殖基地,糞便處理就需要提前做好規劃,否則環境污染問題將會比較嚴重,當然,牛糞便可回收再利用,但這需要一套科學的體系和處置技術、設備,同樣需要合理規劃和資金投入。
從肉牛產業補鏈強鏈的角度可以看出,我國肉牛產業總體水平有待提升,而且并非一日之功。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供給的結構必然需要優化。從信貸投向來看,過去幾年,在政府各項政策的推動下,信貸投放總體來說較為分散,為了鼓勵農戶種植養殖結合,很多銀行機構都在發放養殖戶小額信用貸款,有的是以種植業為貸款用途,錢卻用到養牛之上;有的是小型家庭農場,有個一二十頭牛,貸款需求也就二三十萬元。在銀行機構服務不斷下沉的過程中,養牛主體成了部分地區銀行機構爭奪的主要客群,因此,出現多頭授信和過度授信成為必然,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各家機構優化信貸結構,把信貸資金投向更具經驗、掌握核心技術以及能夠適度規模的養牛主體之上,當然,對小農戶的扶植不能忽視,但要評估其抗風險能力,尤其是在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充分了解這些主體的情況,做好下一步的評估。
《2023-2028年中國肉牛養殖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與投資風險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肉牛養殖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與投資風險預測報告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經濟消費水平持續上升,人們對于肉類消費結構逐步開始改善,牛肉的總體消費需求正在不斷增加,這為肉牛養殖業帶來了發展的契機。作為中高檔肉類消費產品,牛...
查看詳情
城市形態千變萬化,卻始終離不開能源的支持。當前,數字化與智慧化已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主流趨勢。智慧城市首先應當是...
計算機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于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
特醫食品注冊管理辦法修訂版發布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修訂發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
特醫食品注冊管理辦法修訂版發布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修訂發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
今年被業內稱為最強雞周期,白羽肉雞雞苗價格先是上漲一倍,又迅速滑落。但無論如何漲跌,中國的肉雞都難以回避這個尷...
中國海油(6日)發布消息,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海洋石油122”主體結構建造完工。 它的油氣處理能...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