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真相:聯名經濟的“三級火箭”
1. 規模爆炸:
中研普華《2025-2030年中國聯名經濟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預測模型顯示,2025-2030年中國聯名經濟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其中:
快消品賽道:貢獻超60%份額,瑞幸×茅臺、好利來×哈利波特等案例單次聯名營收破億成常態;
新消費戰場:泡泡瑪特、完美日記等品牌通過高頻聯名實現用戶年留存率提升40%;
傳統行業突圍:六神花露水×RIO雞尾酒、馬應龍×口紅等“反差聯名”讓老字號煥發第二春。
2. 用戶畫像裂變:
Z世代主導:95后貢獻聯名消費68%份額,但35歲以上人群增速達112%,“情懷經濟”開始發力;
地域下沉:三四線城市聯名產品銷售額占比從2020年的23%躍升至2024年的41%,小鎮青年成新主力;
決策邏輯:76%消費者因“社交貨幣屬性”購買聯名產品,復購率較普通產品高2.8倍。
3. 產業鏈重構:
IP方崛起:故宮文創、三體宇宙等頂級IP授權金漲至產品銷售額的15%-20%;
中間商轉型:傳統廣告公司加速向“聯名策劃+執行”機構進化,頭部企業單項目收費超千萬;
供應鏈革命:義烏聯名產品專線訂單量年增87%,72小時極速打樣成標配。
二、三大核心戰場:IP、渠道、技術的三國殺
1. IP爭奪戰:從“流量”到“留量”
頂級IP溢價:迪士尼、漫威等海外IP單次授權費超500萬,但能撬動10億級曝光;
國潮IP崛起:故宮、三星堆等文化IP授權合作量年增130%,但商業化率不足15%;
原創IP孵化:泡泡瑪特通過“Molly宇宙”計劃,將自有IP聯名產品毛利率提升至65%。
2. 渠道革命:從“場”到“人”
私域爆發:完美日記×中國航天聯名款在社群首發,2小時售罄帶動會員ARPU值提升3倍;
直播定制:李佳琦直播間推出“聯名專屬色號”,單場GMV破8000萬,退貨率僅7%;
即時零售:美團閃購與名創優品合作“1小時達聯名專區”,客單價較普通訂單高65%。
3. 技術賦能:從“物理反應”到“化學反應”
AI設計:阿里媽媽推出“聯名元素生成器”,3分鐘輸出100套設計方案,采納率超40%;
區塊鏈溯源:安踏×冬奧會聯名款植入NFC芯片,二級市場溢價率提升2.3倍;
元宇宙玩法:耐克在Sandbox打造虛擬聯名商店,用戶可定制數字款并兌換實物產品。
三、風險雷區:聯名不是萬能藥
1. IP反噬危機:
2024年某新茶飲品牌因聯名IP涉及歷史爭議,單日銷量暴跌83%,市值蒸發12億;
對策:建立“IP政治風險評估模型”,對合作方進行360°輿情掃描。
2. 審美疲勞陷阱:
消費者對聯名產品的點擊率從2020年的38%降至2024年的12%,“萬物皆可聯名”引發厭倦;
對策:實施“聯名稀缺性策略”,如優衣庫UT系列每年僅推3次重磅聯名。
3. 供應鏈崩盤風險:
某網紅品牌因聯名款爆單,但代工廠產能不足導致40%訂單逾期,賠償金超2000萬;
對策:構建“聯名供應鏈彈性機制”,預留30%備用產能并簽訂懲罰性條款。
四、投資戰略:在泡沫中尋找黃金
1. 細分領域掘金:
文化IP運營:投資具備跨品類授權能力的IP方,如故宮文創、敦煌研究院;
技術服務商:布局AI設計、區塊鏈溯源等基礎設施企業,當前滲透率不足10%;
下沉市場渠道:關注縣域聯名產品專營店,2025年將突破5萬家。
2. 全鏈路布局:
上游:收購或參股優質IP庫,如奧飛娛樂旗下“喜羊羊”IP聯名授權費年增90%;
中游:投資具備“策劃+執行+風控”能力的聯名營銷機構;
下游:布局聯名產品回收再造平臺,抓住循環經濟風口。
3. 價值投資邏輯:
短期看流量:關注單次聯名曝光量、轉化率等數據;
中期看復購:考察聯名產品對品牌會員體系的拉動效應;
長期看生態:評估企業通過聯名構建的IP矩陣、技術壁壘、用戶黏性。
五、未來趨勢:從“加法”到“乘法”
1. 反向聯名:
小眾品牌反向“攀附”大牌,如2025年某國產香水通過“平替香奈兒”聯名實現銷量破億。
2. 公益聯名:
安踏×WWF聯名款每售出一件捐贈10元,2024年公益聯名產品銷售額占比達18%。
3. 產業聯名:
格力與比亞迪推出“車載空調聯名款”,切入新能源汽車后市場,開辟新增長極。
結語:
未來五年,聯名經濟將從“營銷狂歡”進化為“品牌基建”。那些能精準捕捉IP價值、深度整合渠道資源、持續創新技術應用的玩家,將在這場萬億級賽道中,把“聯名”從短暫的火花鍛造成永恒的星辰。當茅臺不再需要證明自己,當故宮文創成為文化符號,聯名經濟的終極形態,是品牌與IP的靈魂共鳴。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聯名經濟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