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普遍認為,債務問題是中國經濟的一大威脅,債務堆積的風險曾被多次提起。但麥格理認為,這個共識可能是錯的。
麥格理Peter Eadon-Clarke團隊稱,大家常常會說中國的公司債或地方政府債可能會暴露債務危機,然而我們的觀點認為中國的債務問題與其他國家有很大不同。
麥格理稱,這主要是中國的公司債可以通過政府社會化:
決策者可以在不同的主體之間重組債務,這些主體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銀行。債轉股的討論表明,將國企的債務負擔轉移至政府和銀行是可行的。通過這樣做,政府將降低公司債務危機發生的概率。
麥格理稱,但這并不是說,中國不存在債務問題,只不過中國的債務問題不是我們通常所認識的債務問題。
麥格理認為,中國債務背后的風險是資本錯配,債務的大部分來自較為低效的國企和地方政府,而不是私營企業。債務的不良風險是長期的,低效的債務將不會提升全社會的產能效率,并將會導致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東南亞、泰國和印尼的資本對GDP貢獻額的比例下降約14%。這一急劇下降的催化劑是資本提供者,即跨境銀行的停止貸款。麥格理指出,如果類似的事情會發生在中國,居民部門可能會停止提供資本,比如銀行存款可能會離開中國銀行體系。
此前麥格理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在見聞峰會上也稱,中國債務問題并不等同于西方意義上的“高杠桿”,而在于資本錯配:
表現在國企效率不高,卻拿到了太多的錢,而民企效率高卻拿不到錢。他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改革開放前中國既無內債也無外債,0杠桿率,但那個時候資本錯配的問題比現在還要嚴重”。
這樣想,今天把中國債務降下來,降到零。但這個產生債務的制度基礎還在,資本依然會配置到國有企業、地方政府,債務還會加上來的,沒法解決這個根本的問題。然后問題還是在那,你把你的資本浪費掉了,配置在錯誤的地方,所以我說這個是最本質的問題。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中研普華通過對準分子激光器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準分
煤田地質勘探研究報告對煤田地質勘探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
過氧化二異丙苯又稱硫化劑DCP、過氧化二枯茗。白色結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