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消息,近日,在哈爾濱飛往北京的一架航班上,一名女乘客不聽機組人員的再三勸阻,拒絕關閉手機,到達北京后該女乘客被警方拘留。
此事件引起了網絡上的爭議,很多人說國外并不禁止乘客在飛機上使用手機,并吐槽中國民航的管理措施落后。
飛機上能否使用手機的話題由來已久,不同國家的政策也不盡相同,的確有些國家是允許飛機在平飛時使用手機的,但普遍要求在起飛和降落的時候必須關閉。
要求在起飛和降落期間關閉手機有兩個原因,一是飛行事故多發生在起飛和降落階段,這個階段飛機和塔臺之間會進行密集的導航和通訊,也是手機輻射潛在危害最嚴重的階段,所以必須關機。
二是容易影響地面基站的正常運營,飛機帶著上百部手機同時注冊到某個基站,由于速度極快,幾秒鐘就會越區切換到下一個基站,上百個手機同時在基站之間快速切換,會導致基站工作程序的紊亂。
而平飛時飛機的導航和通訊信號很稀疏,在萬米高空上也沒有手機信號,手機無法注冊到基站,既不會影響導航和通訊,也不會影響基站,所以有些國家允許平飛時使用手機。
有些人稱手機的輻射對飛行安全沒有影響,這并不是科學界的結論,科學界的結論是“不支持手機輻射會影響飛機導航和通訊的說法”,這跟認為沒影響不是一回事。以前所做的試驗次數畢竟有限,即使試驗了一千次都沒有發現問題,那也不能夠直接推斷出第一千零一次就一定不會出現問題。
為什么國內民航系統采取了全程關閉這種更為保守的措施,這有兩個基本的考慮,一是源于承載旅客人數巨大而導致危險性的提高,我們姑且假定在飛機上使用手機造成墜機事故的概率是一億分之一,誰都知道這種極端微小的概率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但考慮到中國民航年運輸旅客人數有4億多人次,那全年發生至少一次墜機事故的概率就會高達98%。
二是兩種損失的極端不平衡性,手機影響飛行安全的概率雖然極低,但其后果非常嚴重,而在航行期間禁止使用手機,對乘客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一方是極低概率的巨大損失,一方是很明確的微小不便,雖然每個人的選擇會有不同,但作為對所有公民的生命安全負責的政府,選擇安全優先是可以理解的。
手機輻射對飛機導航和通訊影響的大小是個科學問題,這是可以研究和討論的。但現在在飛機上必須全程關閉手機是個法律問題,在廢止之前當然必須遵守,這是不可討論的。那個女乘客被拘留是不作不死。
(作者系通信專業博士,網名“奧卡姆剃刀”)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中研普華通過對準分子激光器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準分
煤田地質勘探研究報告對煤田地質勘探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
過氧化二異丙苯又稱硫化劑DCP、過氧化二枯茗。白色結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