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財經用了一年時間,采訪數百位行業從業者,深入各條產業鏈,感受行業脈搏。
這一年,我們看到了死亡的翅膀。
眾多平臺在洗牌中黯然離場,這其中,有悲愴的故事細節,也有血淋淋的傷口。
這一年,我們看到了新生的力量。
新玩家迅速崛起,勢不可擋。他們極度聰明睿智,挑戰權威,模式顛覆,野心勃勃。
這一年,我們看到了宿命的輪回。
金融行業在一次次重蹈“敗局”。這里離欲望和利益太近,所有的人,除了面對市場上的血雨腥風,還要面對人性的貪欲。
我們也得出了,4個最為慘烈的真相…
01 流量之痛
2016年,整個互金行業正被兩種痛苦拉扯、撕咬,走得步步艱難。
第一只扼住咽喉、讓整個行業呼吸困難的手,就是流量。
2016年7月,新美大CEO王興第一次提出了“中國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觀點,上下半場的分水嶺,是互聯網人口紅利的消失。
因此,今年羅胖在跨年演講中,提出一個新邏輯,叫“時間會成為商業的終極戰場”。
流量這個詞,被替換成一個新的概念,叫“時間”。
原因很簡單,移動互聯網用戶已基本被挖掘殆盡,基本再無增量用戶。
因此沒有了流量爭奪,只剩下“時間”的爭搶——將一個個用戶的時間,進行分割,盡量奪取更多的時間和注意力。
這場戰爭,對于金融玩家來說,打得異常艱難。
2013年,全民理財的熱情剛被余額寶點燃,那時的互金玩家,推廣簡單粗暴,卻極為有效,百度敞開懷抱與P2P平臺合作,一篇軟文在網站、微信號上投放一遍,幾萬用戶便蜂擁而至。
當時的注冊成本,只有幾塊錢。那是流量的黃金時代。
2014年底,幾塊的注冊成本已上漲至百元;2015年,價格進一步失控,每獲得一個有效投資用戶,平臺要付出1200元左右的成本。
玩家蜂擁,藍海慢慢變成血海。
而另一方面,行業大雷頻發,行業信譽跌入谷底,“信任危機”爆發。
在“旺旺貸”跑路事件后,百度宣布下線800多家推廣的互金平臺;在e租寶高樓傾覆后,互金行業在電視、樓宇間的廣告被強制下架;微信號上發一篇正常的互金活動預告,后臺收到一片罵聲,“說我們是來騙錢的”。
“因為掉粉太多,一些公眾號都不愿接互金行業的廣告了”,業內人士也很無奈。
市場飽和,增量用戶減少,行業信譽低下,此時,行業的流量和獲客,進入黑暗時代。
目前,百度或今日頭條等大流量的渠道,轉化率只有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之間,某些領域,獲客成本已高達四五千。
從幾塊到幾千塊,獲客成本在短短兩三年內,翻了千倍。
此時,流量也開始分化,馬太效應出現。
大的平臺,形成流量洼地,已有知名度和品牌效力,投放轉化較高;
而中小平臺,因為用戶信任缺乏,大規模投放,轉化率寥寥。
行業從業者不得不各出奇招,在夾縫中生存。
為了給股東、VC一個光鮮的數據,一些平臺開始劍走偏鋒——以此才養活了龐大的百萬人數之眾的羊毛黨和刷客大軍。
因此,2016年,互金行業最難做的,恐怕就是市場和運營部門。
行業真相是,流量太痛,已讓行業搖搖欲墜。大部分平臺只能在流量的夾縫中,茍延殘喘。
02 風控之難
在互金行業,流量的對立面,是風控,這是扼住行業咽喉的第二只手。
平衡流量和風控,就如平衡人性中的理性和貪欲。
在我們采訪過的數百位行業從業者后,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互金主流玩家,互聯網背景從業者要遠多于金融背景從業者,大概是“二八分”的比例。
互聯網的玩法,就是先沖流量,急速做大,瘋狂融資,燒錢再沖量,形成壁壘,然后站在高筑的城墻之上,放眼天下再無對手。
互金行業用這個套路發展,如同玩火。
風控就如金融命門,不管是華爾街巨鱷還是世界財團,都曾用血淋淋的教訓告訴我們,風控就如人性的刻尺,衡量貪欲和理性的平衡,在這里,永遠沒有“大而不倒”的神話,稍微偏移,就會陷入欲望深淵。
2013年,P2P時代,我們看到了太多褻玩風控和放縱貪戀的后果。
2016年,我們看到了似曾相似的瘋狂。在金融行業兜兜轉轉的,都是同樣的故事,同樣的結局——源于同樣的欲望。
在采訪過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創始人,對風控一無所知。
一位創始人甚至在我們面前直言不諱:“我從來不覺得我在做的是金融,這就是一個互聯網產品。”
有一些創始人一直在反復強調“風控重要”,然而,卻無力搭建風控團隊——他連來應聘的風控總監,是不是“忽悠”,都無法鑒別。
互金行業獲取一個流量的成本,已經高如天際,如果再被風控自行砍掉,是一種怎樣的抉擇和心酸?
在一次采訪中,我們恰遇兩個部門撕逼:市場部辛辛苦苦做活動,搞推廣,注冊的用戶,大部分卻被風控部門拒掉,市場部負責人覺得風控總監來“砸場子”,公然開撕。
風控部門,在互金公司處在一個尷尬位置,幾乎要與全公司為敵——但在傳統金融領域,風控部門卻是核心部門。
行業真相是,大部分從業者,正用互聯網的方式,在做金融——這無疑是在玩火。
在金融領域,不是做得最大,跑得最快就是勝利者——活到最后的那個,才是贏家。
流量和風控這兩個命門,讓互金行業如走鋼絲,左支右絀,然而,外部浮躁而惡劣的環境,讓行業更是如臨深淵。
03 政策的天平
回顧中國的經濟史,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國資、民資、外資,這三股勢力的博弈和廝殺,組成了經濟史的所有細節。
在中國,金融行業是一個強監管的行業,因此,任何的戰略布局,忽視了對政策的考慮,就是典型的“空中樓閣”和“沒考慮中國特色”。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中研普華通過對準分子激光器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準分
煤田地質勘探研究報告對煤田地質勘探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
過氧化二異丙苯又稱硫化劑DCP、過氧化二枯茗。白色結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