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交易服務費,平臺和監管都有動力。
在監管部門通報開展現場檢查10多天后,國內三大比特幣交易平臺日前同日宣布,從2017年1月24日中午12:00起,開始征收交易服務費,交易服務費按固定0.2%的比例雙向收取,即一筆交易的買家和賣家分別繳納0.2%的服務費。
早前,國內比特幣平臺只對投資者的提現、“加杠桿”兩個環節征收費用,這也是平臺的主要收入來源。在“加杠桿”服務費方面,平臺一般對杠桿部分按日計息收費,比如,火幣網杠桿日利率0.1%。
上周,三大平臺開始“去杠桿”(停止現貨融資、融幣),對平臺營收影響可謂不小,如今,平臺開始對每一筆交易征收服務費正好可以減小營收損失。
24日起開始的雙向征收0.2%交易服務費的模式意味著,一筆1000元的交易,賣家向平臺繳納2元服務費,買家也繳納2元服務費,平臺獲得總計4元的收入。
此次平臺征收交易服務費勢必大大增加投機行為的成本,而抑制投機、抑制價格劇烈波動,也是監管樂于見到的。
比特幣平臺幾種常見的投機行為包括高頻交易和“搬磚”。
高頻交易
高頻交易一般指在極為短暫的價格變化中尋求獲利的高頻次的計算機化交易。國外十幾年前就出現了專業從事證券、貴金屬、期貨等領域高頻交易的公司。
相比證券、貴金屬、期貨等領域的高頻交易受時間、平臺、區域等多種限制,比特幣T+0交易、7x24小時開盤、無漲跌幅以及理論上的無區域限制等交易方式可謂給高頻交易提供了最理想的土壤。
在國內,一些比特幣投資者使用的套利軟件,可能未必達到專業高頻交易系統的超高交易頻次,但較手動操作要便捷、多頻太多。“最近的問題是,在行情波動高的時候,套利軟件對接平臺的API經常出錯,”一位特比特投資者1月初向TechWeb透露。
此外,國內還有一些疑似打著比特幣高頻交易幌子從事詐騙的公司。
TechWeb以投資者身份向一家號稱從事比特幣高頻交易的公司詢問,對方表示,該公司擁有兩個擁有25個獨立服務器的大型計算機機房,每天可以交易1000個來回(頻次),整體年化收益不低于300%,投資者將資金或比特幣交由公司打理后,可按固定利息或浮動利息兩種方式坐收回報,其中固定利息是每天1%,浮動利息是根據24小時內交易量等因素而定,歷史數據范圍為0.8%至6%。
另一家宣稱從事比特幣高頻交易的公司也宣傳稱:投資者將資金或比特幣交由該公司打理后,每日收益率在千分之三,每月收益率約10%,每年收益率約100%。
年化100%、300%的收益對于缺乏經驗的投資者來說是很大的誘惑,但在稍有經驗的人士眼中,明顯是虛夸或騙局。今年1月份,一家名為“比特幣亞洲閃電交易中心”的公司就出現兌付危機,網站關閉,疑似跑路。該公司宣稱從事比特幣委托投資業務,運行了大約9個月,關閉前一度每天支付給投資者約1.3%的回報。
不論上述高頻交易的真假,與其策略類似的,尋求短暫微小價差的人工多頻次交易在國內比特幣平臺確實是存在的,而這背后的原因,就是平臺不收取交易手續費,用戶可以隨意反復買賣。
如今,在平臺征收0.2%的交易服務費后,用戶每進行一筆1000元的交易,就需要繳納2元的手續費,早前通過頻繁買賣積累微小價差的用戶就需要事先考慮獲利規模是否能覆蓋手續費了。
搬磚
所謂“搬磚”,就是在不同平臺之間騰挪資產獲利。
“搬磚”獲利的前提是存在價差。一位長期從事比特幣投資的人士向TechWeb透露,國內的幾大主流比特幣平臺的比特幣現貨價格長期有價差,但價差不大,一般維持在15元左右,但“行情來的時候(此處指價格劇烈波動的時候)可達上百元”。
“搬磚”可以在國內不同平臺之間進行,也可跨區域進行,因為中外比特幣價格也存在價差。
中外價差的存在,還一度引發了國內比特幣平臺是否存在涉嫌違反外匯政策行為的爭論。北京相關監管部門1月11日晚通報現場檢查比特幣平臺時,公告中就提及檢查交易平臺執行外匯管理的情況等內容。
贊同可能存在涉嫌違反外匯政策的觀點認為,投資者可以在國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購買以人民幣計價的比特幣,然后在國外比特幣交易平臺,比如在美國賣出,這樣就可以實現由人民幣兌換成美元,理論上突破限匯政策的限制。此外,國內幾大比特幣平臺還允許投資者開設美元賬戶,進行比特幣美元計價交易。
而反對者則認為,由于國內平臺比特幣價格大多數時期要高于國外平臺價格,這導致,如果投資者在國內買一個比特幣,然后立刻到國外賣出比特幣換成美元會發生虧損(此處指獲得的美元金額比按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直接兌換后獲得的美元金額低),再加上比特幣價格劇烈波動,難以預測,如果一時無法變現,損失可能非常慘重,這些都抬高了投機的成本。
冷卻
價格暴跌讓投資者抱上了市場慎入的心理,“去杠桿”收攏了盲目追求收益放大的野心,征收交易服務費提高了投機成本,這些勢必對過熱的比特幣交易形成一段時間的冷卻作用。
國內幾大平臺的交易量近期已有明顯下滑,暴跌前的單個平臺單日成交額一度突破500萬,而近幾日單日已不足100萬。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傳感器作為萬物互聯的基礎,在工業制造、智能汽車 、通
制藥工程是一個化學、生物學、藥學(中藥學)和工程學交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