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商不靠賣手機賺錢
蘋果第一財季財報顯示,iPhone在第一財季出貨量仍同比增長5%,達到創紀錄的7820萬部。不過,大中華區第一財季營收為162.3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83.73億美元減少12%,是第一財季營收唯一出現下滑的大區。
“總體來說,蘋果新機創新不足,但價格虛高,這讓不少消費者紛紛轉戰到以OPPO、華為、小米等為代表的國產手機陣營。”河北邯鄲一家手機零售商的店主表達了與程浩類似的觀點。當地的年輕人追求新潮,但對手機價格也十分敏感。
但iPhone的價格并不完全受市場左右,作為iPhone全國的經銷商,他們對iPhone的定價沒有話語權,而蘋果官方極少降價,“通常只有iPhone的銷售利潤出現負增長了,蘋果官方才有可能通過減少產能來調節市場,但很少主動大幅降價。記得這樣的情況曾在iPhone SE身上發生過。”
蘋果經銷商很難通過自主降價來博取市場,但面對不斷被擠壓的市場空間以及越來越小的利潤率,不少經銷商開始另辟蹊徑。
“到現在為止,零售商售出的iPhone 7每臺的利潤額不會超過50元,經銷商為了擴大出貨量,每臺機器的利潤可能更薄。”但這并不代表蘋果經銷商的日子會難過。據一位圈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不少蘋果經銷商并不靠賣手機賺錢,“比如轉賣蘋果發票就是動輒幾十個億的大生意。”據這位人士解釋,由于iPhone手機從國外進口時繳納17%增值稅,由此獲得的發票成為不少經銷商、代理商的生財之道。經銷商僅通過轉手給國內需要增值稅發票抵扣部分稅率的企業,就能獲利幾百萬到上千萬。
與經銷商不同,零售商為了填補利潤,套路似乎更深——利用各平臺的返還差價漏洞,打時間差,賺取暴利。“在京東或者其他電商網站,經常會有返差價的促銷,有些可獲得內部信息的零售商會事先購入一大批iPhone,比如購入價是5700元,官方促銷降價為5300元,中間400元為返回差價,同時他們轉手將5700元手機降價至5600元售出,就能獲得至少300元的盈利,遠高于正常的進貨銷售,別看這二三百元的差價,如果量大的話,是一筆很客觀的利潤。”
上述人士表示,在手機行業這樣的套路很多,但關鍵還在于手機行業利潤日益下滑之后,讓一批經銷商無心做好經營,寧愿走一些“旁門左道”。
?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升級步伐不斷加
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國內文化創意產業園
2016年,中國汽車持有量高達1.94億輛,且新注冊用戶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