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發酵,反轉,近來居然神奇地成為社會事件熱文的規律。這兩天一篇《就算老公一毛錢股份都沒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創業者》撕下了2017年創投圈最受關注股權糾紛日歷第一頁。展程科技前技術負責人韓冬輝妻子發文稱丈夫與人合伙創業卻被創始人設計欺騙、七年未拿股權最后凈身出戶,聲情并茂文風渲染令人讀來不勝唏噓。隨后劇情迅速反轉,展程科技研發副總裁爆料稱事出有因,且文中所提創業分紅40萬不實。
涉及的矛盾,無論大事還是小情,真實情況恐怕只有當事雙方自己最清楚。但股權問題無疑是導致該事件發酵的重點,而且也是眾多創業團隊最常見內訌原因之一。無數創業公司最后不是死在產品或技術上,追根溯源,卻是死在了股權之爭,這是比失敗本身更讓人扼腕嘆息的事。
商業世界每一刻都不會重演,歷史卻又不斷在日光之下重復。為什么創始團隊總是前仆后繼跳進股權糾紛這同一個坑?一言蔽之,利益,離理性太近,離感情太遠。
創業最怕征討別國,后院起火。那么,如何理性設置創始團隊最初股權之分?或許有這么幾個討論維度可以參考。
一、“合伙人”概念下,一家獨大是必要的
產品邏輯被驗證、公司成熟、資本一輪輪介入后創始人股份被逐漸稀釋,這是另一話題。但對于創業團隊,在“合伙人”概念下,占股需要一家獨大是必要的。
趣分期創始人羅敏此前曾向網易科技講述自己過去9次創業8次失敗的故事,其中在2008年左右的第二次創業時,曾拿了天使投資人鮑岳橋投資的200萬,最后血本無歸。復盤這一過程里最大的問題,居然是當時三個合伙人股份平均分成三分之一。“股份問題沒有設置好,團隊一定出問題。”羅敏說,“如果創業時一共有好幾個合伙人,但誰說得都不算,那么江山還沒打下來,內部就分了”。基于這個教訓,羅敏在后來創辦趣分期時一度沒有設置合伙人,在早期的股份設置中,羅敏一個人占據了65%的比例,團隊激勵池35%。隨著資本進來的不斷稀釋,羅敏也要保證自己絕對的投票權。
有時候,三人未必成虎。三人成蟲,卻是一人成龍。有一個相對令眾人信服的創始人作為牽頭人,所占股份能夠保證其行使最終決策權,并承擔更大責任;其他”合伙人“與之互補、配合,既能提出不同視角看到的問題,并給出合理化建議,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參與決策,對公司本身能在正軌平穩運行至關重要。
彼得-蒂爾在《從0到1》提及過關于“創始人悖論”的觀點,他認為蘋果的價值主要依賴于個人的個人愿景。”這表明公司創造新技術所運用的這種奇怪方式通常與封建君主制很像,而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更‘現代’的組織。獨樹一幟的創始人能做出權威決策,激發員工強烈的忠誠度,提前做出未來幾十年的規劃。自相矛盾的是,由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士組成毫無人情味的官僚機構雖能長久持續下去,卻鼠目寸光。“
也有投資人認為,在投資早期項目的時候,比較好的股權結構是:創始人占50-60% + 聯合創始人占20-30% + 期權池10-20%。
二、先小人后君子,親兄弟明算帳
這成了越來越多創業過來人給出的忠告。
《就算老公一毛錢股份都沒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創業者》一文中提到,作為公司第二名員工,技術負責人從加入團隊就未和創始人談過股權期權,更未簽署任何協議。
這或許要一分為二看,如果作為合伙人,在最初便認為股權期權無所謂,而是更看重收入現金流或有其他考量(雖然似乎很少有這種情況),那么不談股權期權、不簽協議似乎也無可非議。
但如果問題出現在合伙人本來有意識要分得股權期權,卻沒有在最初談及該問題以及簽署清晰協議,那么責任其實并不全在旁人。法制社會,只靠意識是不夠的。結果往往是”努力為你改變卻變不了預留的伏線“。正如《大話西游》里唐僧說的:你想要說清楚就行了你不說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
畫餅充饑不如一紙協議。
三、股權兌現與契約精神
一般來說,既然設置了股權分配,理論上就要按照契約精神進行股權兌現。但理論與實際的距離卻往往可以環繞地球好幾圈。由于創業公司”前途未卜“,股權未來是否能夠兌現本身也是天然存在的風險之一,創業者或因此一夜暴富,或丟掉一張廢紙。
為”分手快樂“而生的股權綁定(vesting)機制在美國創投圈如今已經應用得很成熟了,不過在中國似乎還沒有大規模普及。所謂股權綁定,是指公司股權按創始人在公司工作年限逐漸兌現。
比如西紅柿公司發行200萬股,A與B兩個創始人各占100萬股,承諾其中每人的20%即20萬股在一開始即可履行,公司以后不能回購。剩下80萬股,在未來分四年分別履行。這樣,如果A在第一年之后離開,會拿到最初20萬股+第一年該兌現的20%即另外20萬股,共40萬股;剩余的60萬股被公司以象征性價格回購,公司總股量即變為140萬股。這樣一來,A即占有40/140=29%的股份,B占有100/140=71%的股份。分手快樂,一目了然。
但說到底,股權兌現的最終執行仍需要相當的契約精神自覺,從國內近幾年創投圈出現的越來越多股權之爭劇情來看,似乎這是一個比經濟與法律層面更難解決的問題。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個國家和地區
當下的裝配式建筑涉及的方面非常廣,影響的產業鏈的鏈條
智能馬桶蓋(也稱智能潔身器)起源于美國,最初用于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