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實體店將禁止送外賣?”“在朋友圈還能賣自制食品嗎?”“家廚等共享經濟的小船是否會被打翻?”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網絡餐飲服務新規,對網絡餐飲服務中的各方行為進行細分和規范。其中,“利用互聯網提供餐飲服務的,應當具有實體店鋪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的規定,引發熱議。輿論的關切,凸顯了新規的現實針對性。
“小心翼翼地將每一個故事藏進蛋糕里,換作甜蜜告訴你。”這是一位私房烘焙店主發的朋友圈狀態。如今,“私房菜”“自制美食”走俏朋友圈,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新潮流、“新食尚”。而這只是當今互聯網餐飲服務發展的一個剪影。報道顯示,去年我國外賣O2O市場規模已達1524億元,而隨處可見的外賣小哥也已成了城市新的風景線。網購美食、在線訂餐如火如荼,帶給了人們更豐富、更便捷的“舌尖體驗”,也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食紛紛“上網”,給食品安全增加更多不可控的因素。俗話說,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吃是人們心中的大事,吃得安全更是最基本的訴求。隔著屏幕訂餐,另一端是干凈敞亮的美食工坊,還是臟亂差的“黑作坊”,人們不得而知。一旦出現安全問題,那些沒有執照的賣家只要注銷網上的信息,就能消失得無影無蹤。比如曾在微信朋友圈里火了半年多的某“網紅曲奇”,最近被發現竟是“三無產品”。如此反差,讓不少人直呼“很不網紅很不美”。而不時見諸報端的“黑盒飯”“毒盒飯”,更是讓人觸目驚心。因此,為“舌尖安全”護航,需要樹立更多實體的屏障,讓食品生產的軌跡可循,讓食品安全的責任可溯。
此次“綁定實體店”的網絡餐飲服務新規,可謂對當下現實的及時回應。它不是要把餐飲服務“趕下網”,而是要在網絡餐飲食品生產的源頭豎起一道安全防線,讓真正有食品生產能力者進入市場。對此,食藥監總局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實體店并不是一定要求有就餐場所,關鍵是看能否保障食品安全;對于沒有實體店、沒有許可證的,可以參照小作坊、小攤販的管理辦法進行監管。讓人們通過網絡亦能享受放心的美食,讓網絡餐飲的監管告別“真空”地帶,問題發生時能迅速找到責任主體,這正是制度設計的初衷和目的。
網上訂餐、家廚共享等餐飲新模式,不只是中國特有的現象,也是世界各國都在經歷的熱潮。這些新興領域,也是監管的重點。在澳大利亞,任何家庭作坊式的食品加工以及外賣,都需要申請商號,同時要符合澳大利亞食品加工方面的安全條例;而美國則以嚴密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召回制度以及懲罰性賠償制度等三把“利劍”,來保證網絡訂餐的安全。在食品問題上,效益應讓位于安全,監管要和市場共振,這已成為國際上普遍的共識和行動。
如今,網絡訂餐、網購食品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優先選擇,而網絡餐飲能否健康發展,食品安全是基本前提。網絡餐飲,不應只是回應大眾對“快”的要求,更應滿足對“好”的期待。在“產”上把好關,在“管”上用足力,才能讓人們真正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個國家和地區
當下的裝配式建筑涉及的方面非常廣,影響的產業鏈的鏈條
智能馬桶蓋(也稱智能潔身器)起源于美國,最初用于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