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鋰電行業的企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局面。一方面是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急劇擴張,為所有的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超級火熱,新增規劃投資項目數量和規模超過之前五年的總和。戰新產業研究院(SEIR)根據市場可跟蹤信息統計,2016年中國超過70個企業新增新能源汽車項目投資,總投資項目數量達87個,總規劃投資額達3777億元,規劃新增新能源汽車產能達1028萬輛。
這迫使鋰電行業的企業都要去思考如何擴大產能和規模,以滿足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市場空間更加廣闊,“錢”景擺在面前,能否抓住取決于企業的決斷力和過往的積累。
另一方面,鋰電行業的企業卻又不能也不敢掉以輕心。
在市場急劇變化過程中,總有企業會掉隊甚至被淘汰掉,我們不能總是報以“不會是我”的心態來迎接這一切,而是要更加積極主動。
那么,筆者今天就來淺薄的講一講,中國的鋰電企業在二十年未遇之變局下,為什么不能也不敢掉以輕心?權作拋磚引玉。
首先,新能源汽車對電池的要求肯定跟數碼電池不一樣。
電池廠商的產能規模得跟上、質量得跟上、管理得跟上、生產自動化程度得跟上、電池能量密度得跟上;隨之而來,對材料廠商和設備廠商等供應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材料廠商需要研發出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好的材料,才能滿足電池廠對質量的要求;設備廠商需要研發自動化程度更高的設備,以適應電池廠商的要求和變化。這一切,都是為了滿足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高續航里程、高安全性、低成本的要求。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7-2022年版銀行信息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中研1
《2017-2022年版銀合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中研普華1
《2017-2022年版音頻接插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中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