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是這兩年的“口水詞”,我們常常在PPT方案中見到這個詞,然而對它的定義,還是非常籠統的——比如,消費者需要更高品質的產品。但這里,有幾個細節問題——如何去定義高品質?如何定義這個“需要”?“需要”就一定會“買買買”嗎?
了解清楚這幾個細節問題,才能知道不同品牌如何去應對不同的消費升級趨勢?這里我主要以美妝行業為例,來討論這個問題,當然營銷不分行業,可能都有一定借鑒吧。
1、不是所有的消費升級都=買高端產品
很多人都覺得消費升級等于消費者愿意花更多錢買更貴的產品。然而,現實中,奢侈品行業從去年開始就哀鴻一片,高端化妝品牌里也不見得每個都增長迅猛,反而代表著高性價比的很多大眾品牌,倒是生意節節攀升。
消費升級,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一個是“向上”的高端化,另一個是“向下”的挑剔化。以美妝行業為例:高端化,是指消費者更愿意花錢買更貴的化妝品,尤其是年輕人,本身可能買不起房、買不起車,難道還不能買個奢侈品犒賞一下自己嗎?去年最熱的幾個奢侈品牌SK II、YSL都相對是沾了“消費升級”的光;挑剔化,是消費升級的另一個有趣的表現,消費者并非全然只熱愛消費高端化妝品,也越來越喜歡嘗試一些有趣的大眾化妝品。所以這兩年,日韓很多平價化妝品牌的生意也不錯。
這個消費升級的趨勢,給品牌營銷者們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也挑戰重重——看起來好像消費者更愿意花錢買貴的,但競爭對手太多,消費者心思更為挑剔,更難以捉摸,到底該開發什么樣的產品?該怎么做營銷?該怎么做渠道?當下的品牌,在征服新消費者和維持老用戶上,都面臨比以往時代更高的門檻。
2、高品質,可能因人而異
前段時間,有記者來問我:某數一數二的國產護膚品牌,設計那么丑,怎么生意那么好?我當時就樂了,因為這不是第一次被人問到這個問題。
幾年前我們在測試消費者對一系列美妝品牌的包裝形象認知時,也遇到很有趣的現象——往往一線城市消費者覺得丑的,比如大紅大綠、鄉土氣息濃厚的包裝,反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可能很買賬;而比如日本性冷淡風、被一線城市追捧為簡潔大氣上檔次的設計,卻被其他消費者認為是寡淡丑陋。審美,是因人而異的。品味,更是因人而異。對于高品質的定義,也是因人而異。中國幅員遼闊,區域間差異巨大,南北方之間、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審美真是千差萬別。而且中國三十年發展速度驚人,代際之間的差異被無限拉大,90/00后與70/80后,以及上一代人的審美與品位,真是天壤之別。
前段時間被網絡上口誅筆伐的“假日本品牌”名創優品,在一線城市被認為低檔山寨、設計拙劣,然而在二三四線城市確是備受推崇。尤其是化妝品,很多小姑娘其實買的不亦樂乎,也都很快樂。
3、需要≠買買買
經濟學上說,需求要分為有效需求、無效需求。有效需求也不一定會最終買買買。
當下的消費升級,讓消費者有欲望去享受各種自己認知當中的“高品質產品”,但經濟危機的現實,消費者的整體Basket sized可能并沒有增加多少,以及消費選擇的增多,讓大家并不那么容易就下定決心買買買。
當然,這也存在代際差異、人群差異。年輕人買東西可能顧忌不多,寧可貸款消費,也要買買買;但年長一代可能更會量入為出的理性購買。男女購買行為也存在差異,尤其是女性對于化妝品、嬰幼兒用品等與“美和健康”相關的品類時,相當大方,甚至愿意透支消費。但是如果細分到美妝行業內部,消費者對于不同步驟的高品質產品需求也不一樣,比如洗面奶與補水面膜就隨隨便便的應付了,但是對于精華的要求又很高。即便自己也意識到,買化妝品盡量買全套比較好,但并不一定會訴諸行動。所以,美妝品牌普遍只宣傳明星產品,畢竟消費者在連帶時,還是考慮多多,教育成本很大。
總之,消費升級是一個有嚴重的區域差異、代際差異、人群差異的現象,不能一概而論。品牌營銷時,一定要從自己的消費群體出發,思考問題,而非自己的品味與角度,往往你覺得丑的,別人可能覺得美;你覺得美的,別人根本不買賬。
做品牌營銷,還是要盡量尊重消費者現實,可能需要我們更加倒空自己,虛心去調查消費者所感知的,而非僅僅是憑借自己的直覺判斷出發,盡量減少代入感,畢竟,品牌營銷是一門“從消費者出發”的學問,共勉。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
在互聯網思維大行其道的今天,O2O絕對算得上電商領域的O
2016年度全球共有291家中企上市,合計總融資3125.01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