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亞經濟體國內生產零部件能力的提升,進口需求不振,如何擴充東亞經濟體的內在需求成為緊迫問題。
3月23日,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新聞發布會暨”博鰲亞洲論壇學術發布會”舉行,論壇發布了《博鰲亞洲論壇經濟一體化進程2017年年度報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林桂軍進行了解讀。
報告顯示,2014年,亞洲的貿易處于在緩慢增長中,年增長率為2.5%,到了2015年,亞洲的貿易跌入負增長。2015年,亞洲的進口下降8.5%,超過出口的7.1%的負增長。其中,東亞經濟體問題暴露的尤為突出。2015年,東亞經濟體的出口下降4%,但是進口卻下降了12%。?
林桂軍表示,全球價值鏈在發生變化,亞洲的貿易出現了危機,最為突出的是東亞地區的全球價值鏈貿易。他指出,進口下降如此劇烈的主要原因是亞洲貿易的60%以上是中間品的貿易,東亞經濟體的中間品進口的平均降幅超過了20%,日本下降了30%,中國下降了19.5%。對于中間品進口下降的解釋是這些國家生產的產品中,國內增加值在不斷增加。
“幾乎所有衡量一體化的指標都在倒退 ,貿易依存度的下降、經濟周期的協調性下降等等均如此,但人員交流的一體化處在快速發展的軌道上。” 林桂軍表示,與亞洲服務業出現萎縮情況相比,旅游業尤其是進口旅游呈現迅猛勢頭,2015年,亞洲旅游進口增長33.9%,遠遠超過全球4%的增長率。
亞洲未來吸引外資的模式也會改變,機器人和3d打印等科技的發展也影響著全球價值鏈,一些企業可能會以此取代遠距離加工。林桂軍指出,亞洲市場的內部開化很重要,隨著制造業的停滯,亞洲服務業的競爭力有提升的潛力。報告指出,尤其是亞洲經濟體信息服務的競爭優勢在增強,亞洲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貿易占全球的比重從2011年的24.6%上升到2015年的26.4%,在競爭力上成為信息服務的重要力量。
林桂軍表示,未來充滿著不確定性,黑天鵝事件事件頻發,給亞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亞洲國家必須加強合作 ,增強共同體的意識。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光電傳感器是采用光電元件作為檢測元件的傳感器。它首先
近年來,中國經濟運行面臨著國際環境持續惡化和國內改革
2016年,中國高純生鐵行業產能400萬噸,高純生鐵產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