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成分控們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護膚品宣稱無防腐劑添加,或是護膚品成分表中不含傳統意義上的防腐劑的產品越來越多了。而且這種產品中,國內護膚品品牌會更多,反倒是跨國化妝品公司產品使用無防腐的產品相對要少。那么,為什么國內護膚品企業更多用無防腐劑添加技術,而大牌反而用得比較少?這些大熱的無防腐劑產品,真的是安全好用,值得花更多的錢嗎?為什么會現出這種無防腐劑添加的熱潮?
之所以國內出現無防腐劑添加的熱潮,與國內的媒體,消費者認知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原因的,真魅博客認為,有這么2點因素比較重要。
一、國內媒體的不良與新渠道的出現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傳統媒體(包括各類報紙,網站)等為了吸收眼球,會放出一些爆料的信息。于是防腐劑有害與大公司結合在一起,就能起到引爆眼球的作用。化妝品界關于防腐劑的危害的文章,比如含致乳腺癌的尼泊金酯,含致癌的甲醛的釋放體等等,每隔一兩年就會出現一次,像寶潔,聯合利華,強生,歐萊雅這些大公司經常會被拖下水。而且,年復一年的,這些話題永遠不會停止。
另一方面,隨著移動平臺社交媒體比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的出現,一些專門為了博眼球的文章由不負責任的自媒體發出,在朋友圈瘋狂轉發,誤導了大量的消費者。比如“最有效的美白方法--白醋美白“,”茄子防癌”等等。同樣的,防腐劑危害這類流言類文章,這2年來流傳得越來越快。比如前2年又出現過一次防腐劑危機,朋友圈大量轉發過,也有辟謠的文章發過。
二、消費升級的賣點
在國民進入消費升級的階段,化妝品也要尋找一些賣點。無防腐劑添加,自然而然的符合了產品升級的需求。于是,在這種環境下,很多吃瓜群眾會得到一個認知,防腐劑是有害的,是錯誤的化學成分,所以應該避免化妝品中的防腐劑,去尋找更安全更高檔的不含防腐劑的護膚品。
不過,這個認知并不正確。
化妝品中無防腐劑體系是如何實現的?
??????? 我們先要了解一下防腐劑。防腐劑是被加入產品,用于防止微生物生長的化學物質。這些能夠抑制甚至殺死微生物的物質或多或少確實是可能對哺乳動物的細胞產生毒性,使用這些物質時是否會產生任何副作用取決于它們的濃度,接觸時間和接觸位置。但大部分化妝品中,卻又不得不添加防腐劑,因為大部分化妝品由于含有水分,營養成分,且其水的活度及pH值范圍都適合微生物的生長,所以必須添加防腐劑來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否則容易滋生微生物使產品長菌,長霉,變質,危害皮膚健康。
有一系列的傳統的化妝品用防腐劑,比如: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甲基氯異噻唑啉酮、甲基異噻唑啉酮、羥苯甲酯(對羥基苯甲酸甲酯)、羥苯丙酯(對羥基苯甲酸丙酯)、苯氧乙醇、咪唑烷基脲 (等等)….
無防腐劑添加是如何實現的?
有一些方式使得產品可以不添加防腐劑,比如使化妝品料體本身不容易滋生微生物的環境,比如酒精含量很高達到20%以上,極端pH條件等,完全不含水分和營養成分,等等,這些可以不添加防腐劑。還有一種是像藥品生產一樣,在無菌條件下生產和灌裝,然后進入密封的一次性包裝中。但化妝品生產沒有藥廠那樣的生產環境,這一條路也鮮有廠商在用。更多的無防腐劑添加的技術,是利用了法規的空子來實現的。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商家鉆了什么空子,能夠用到并宣稱無防腐劑技術?中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里,有規定了允許使用的防腐劑列表,而我們的法規是根據歐盟化妝品指令改寫的。在歐盟化妝品指令附件中《化妝品可含有的防腐劑清單》列出了允許使用的防腐劑,同時也表明了這份清單中的成分是防腐劑。在這份清單的序言中提到:
1. 防腐劑是可以加入化妝品,主要起抑制微生物作用的物質。
2. 化妝品配方中所用的其他物質可能也有抗菌作用,因此有助于產品保質,例如多種精油和某些醇,這些物質沒有包括在本附件中.
目前一些沒有列入附件,但被用于化妝品的一些物質及天然物質據稱都有防腐活性,它們的賣點之一就是可以用于那些宣稱不含防腐劑的產品。因此,一些化妝品生產商添加了這些具有防腐活性的物質,而宣稱不含防腐劑。而把這些物質標注為香精或其他添加劑或植物提取物。這在技術層面上是可以實現的,而更重要的是,這在在法規上是完全可以通過的!而這,也是現在絕大部分宣稱無防腐劑添加的產品所使用的技術。
因此,所謂的無添加,如果不算是在欺騙,也是在鉆法律空子的一種營銷手段。那么,有哪些成分,是有防腐能力,但本身不是歸于防腐劑的呢?其實這幾年來,可以使用的這類防腐替代成分越來越多。下面這是一些已在用的成分:辛酰羥肟酸、1,2-己二醇、1,2-戊二醇、對羥基苯乙酮、辛甘醇、甘油辛酸酯 和十一碳烯酸甘油酯、山梨坦辛酸酯、乙基己基甘油、牡丹根提取物 等等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水平不斷提出更高的要
汽車吸音棉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汽車吸音棉行業的國內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