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一季度數據陸續公布,中國手機市場“分水嶺”效應已非常明顯。市場調研機構GfK預測,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零售規模4.95億部,同比將增長5.1%,相比2016年大幅放緩。實際市場更為嚴峻,TrendForce統計數據顯示,2017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產量僅為3.07 億部,相比去年同期大跌23%,中國手機品牌的季度衰退甚至達26%。
TrendForce指出,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需求低迷,各大企業紛紛下調產能,中國智能手機企業變化更為明顯。
2017年一季度手機數據解讀
價格戰與銷量不再成正比
2011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開始全面爆發,背后有兩個驅動力量:一是運營商主導的千元智能手機,二是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手機,共同特點都是以“性價比”為標簽的價格戰。從2016年開始,一二線城市用戶完成三次以上換機,三線以下城市普遍迎來二次換機大潮,中國已完成向智能手機成熟市場切換,滲透率超過60%。帶來的結果是,用戶對“下一部”手機的品質、體驗和品牌要求普遍提高,價格戰效應迅速衰減。
以互聯網手機品牌為例,從GFK一季度出貨數據來看,前三名分別為榮耀(1052.2萬)、小米(945萬)、魅族(460萬),單價分別為1418元、1328元、1133元。榮耀從出貨量和ASP(平均銷售價格)都明顯超過小米,價格戰與銷量已經不再成正比。實際上,手機行業受供應鏈、匯率、渠道、制造、產品迭代、技術投入等眾多因素限制,低毛利必然加劇企業經營風險,技術投入更是難以為繼,從長期來看,價格戰對手機企業自身而言往往是飲鴆止渴的選擇。
如“中華酷聯”時代只有華為依靠中高端市場突破完成轉型,聯想、中興隨后陷入千元機市場鏖戰困局,酷派則選擇賣身樂視。互聯網手機也同樣如此,樂視依靠公布BOM價格與“生態化反”補貼硬件方式迅速獲得千萬級出貨量,但隨后陷入供應鏈資金困境。曾打出“硬件免費”概念的360手機在經過一年多的跌跌撞撞后,也不得不宣布“2017年將會回歸商業本質,依靠硬件來賺錢”。GFK預測,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將達11.4%,增幅遠超出貨量,手機平均銷售價格將持續走高。來自新浪微博的大數據聯合調研顯示,未來僅有2%的用戶會有意購買1000元以下手機,1000-2000元價格段購買意愿占比24.5%;而2000-4000元價格段占比超過52%,未來僅有2%的用戶會有意購買1000元以下手機。
從市場研究機構報告、微博大數據用戶調研,再到一季度市場實際數據,都證實了相同的趨勢:用戶需求變了,市場變了,“下半場”競爭要求手機企業必須迅速摒棄價格戰,迎來手機企業爆發力+耐力的綜合實力比拼階段。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新型墻材砌塊行業研究報告中的新型墻材砌塊行業數據分析
復合紙罐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
乳腺檢查儀研究報告對乳腺檢查儀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