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究竟該如何整治? 銀監會就此事回應
4月27日,內蒙古赤峰市公安機關破獲一起利用校園貸款平臺對大學生實施詐騙的案件,涉案金額達900余萬元。
內蒙古赤峰市某學院的學生李某稱自己被騙了15000元左右,其他被騙的學生估計至少也跟他差不多。根據警方調查,這起案件涉及到內蒙古赤峰市三所高校,889名學生。
據全景網爆料,不少“校園貸”平臺通過物色“代理人”在學校尋找貸款“唐僧肉”,有的詐騙分子還大力拉攏各貸款平臺授信經理成為其公司的“業務員”,一起對大學生進行詐騙。
因此,許多“校園貸”的案件往往呈現涉案人數眾多的態勢。
銀監會:“校園貸”整治三步走
近年來,“校園貸”屢屢引發悲劇,社會影響極為惡劣。那么,“校園貸”究竟該如何整治?對此,銀監會獨家回應中新社國是直通車:
首先在監管方面,銀監會指出將完善監管規則,為規范校園網貸行為提供制度保障。
2016年10月,銀監會會同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與工商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分別從加大校園網貸業務整治力度、加大違法犯罪問題的查處力度、加強風險警示和教育引導工作、強化網站監測管理、做好輿論監測引導、加強工商監督力度等六個方面對校園網貸整治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其次,在整治方面,銀監會指出將開展分類整治。
按照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統一部署,銀監會將校園貸納入P2P網貸專項整治重點對象,制定整治方案,開展全面排查,梳理風險隱患,重點對涉嫌惡意欺詐、非法拘禁、綁架、暴力催收、制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大打擊力度,切實規范校園網貸平臺的營銷展業行為。
在前期摸底排查的基礎上,銀監會多次下發風險提示,培訓指導各地在分類處置的同時,視其情節輕重采取暫停、整改、移交公安等處置措施。
第三,在風險處置方面,銀監會指出要形成監管合力,加大對“裸貸”等風險事件處置力度。
對“裸貸”等校園網貸風險事件,銀監會積極發揮牽頭部門作用,會同公安部、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建立協調聯動監管整治工作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各部門合力出擊,及時掌握輿情動態,認真開展風險研判,防范風險蔓延與疊加。據悉,“裸貸”事件偵查獲得突破性進展,全國首例“裸貸”放貸者已于2017年1月19日被警方成功抓獲。
信用卡為何難解“校園貸”的尷尬?
相比“校園貸”,信用卡似乎是一種更好的選擇,不僅可以滿足大學生提前消費的需求,而且沒有高額的利率。
那么,為什么信用卡解決不了“校園貸”的尷尬?
據報道,在4月21日召開的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指出,現有銀行業對大學生等群體的服務缺位。
情況真如郭主席所言嗎?國是直通車記者撥通了中國建設銀行百萬莊支行的熱線電話。
據了解,大學生如果要申請信用卡,首先要滿18周歲,且需要提供個人身份證和工作收入證明。如果沒有工作收入,那么就需要近親家屬做擔保,近親家屬需要提供自己的收入來源以及證明與申請人的親屬關系。
至于申請成功的大學生信用卡額度,則會因人而異,工作人員會根據申請者提供的資料來審核,大致在3000到10000左右。
對于沒有收入來源的大學生來說,提前消費是一種“私人”行為,如果還需向家長打報告,會不會挨罵就是一道坎兒,加上嚴格的審核程序,幾乎令人望而卻步。
“社會批評我們銀行對大學生的信貸業務服務不到位,他們找不到地方貸款就找網絡或者社會上的高利貸。”郭樹清強調,商業銀行應研究如何“把正門打開”,把對大學和大學生的金融服務做到位。
除了“打開門”之外,如何讓大學生正確認識“校園貸”,也是現下的一個難點。
對此,在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方面,銀監會也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作出回應:
一是通過將消費觀教育融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各種主題教育中,糾正學生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和從眾消費等錯誤觀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文明、理性和科學的消費觀。
情況真如郭主席所言嗎?國是直通車記者撥通了中國建設銀行百萬莊支行的熱線電話。
據了解,大學生如果要申請信用卡,首先要滿18周歲,且需要提供個人身份證和工作收入證明。如果沒有工作收入,那么就需要近親家屬做擔保,近親家屬需要提供自己的收入來源以及證明與申請人的親屬關系。
至于申請成功的大學生信用卡額度,則會因人而異,工作人員會根據申請者提供的資料來審核,大致在3000到10000左右。
對于沒有收入來源的大學生來說,提前消費是一種“私人”行為,如果還需向家長打報告,會不會挨罵就是一道坎兒,加上嚴格的審核程序,幾乎令人望而卻步。
“社會批評我們銀行對大學生的信貸業務服務不到位,他們找不到地方貸款就找網絡或者社會上的高利貸。”郭樹清強調,商業銀行應研究如何“把正門打開”,把對大學和大學生的金融服務做到位。
除了“打開門”之外,如何讓大學生正確認識“校園貸”,也是現下的一個難點。
對此,在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方面,銀監會也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作出回應:
一是通過將消費觀教育融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各種主題教育中,糾正學生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和從眾消費等錯誤觀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文明、理性和科學的消費觀。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教育機器人研究報告對教育機器人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
汽車安全氣囊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汽車安全氣囊行業的
煉鋼行業研究報告中的煉鋼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國家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