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組建:融資租賃VS現金購買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高成本運作成為共享汽車的最大短板。上述戴姆勒公司旗下car2go公關部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在重慶投放車輛為smart for two,市場售價大約在13萬元,“目前我們已有超過13萬注冊會員,累計提供超過22萬次汽車共享服務,平均每1.2分鐘就有一輛即行car2go被租賃。”
“汽車分時租賃主要被用在5公里以上、30公里以下的短途出行。”全國中小汽車租賃企業聯盟相關人士表示。若取中間值20公里進行測算,其在重慶的計價方式為1.19元/公里和0.59元/分鐘,按1小時行駛20公里計算,大概需要花費54元。戴姆勒公司提供的數據,其重慶項目在今年2月底前的營收尚不到1200萬元,而其付出的車輛購置成本則在7800萬元。對于投資成本問題,上述戴姆勒公司旗下car2go公關部人士則表示不予置評。
正是車輛購置成本高企,目前70%的汽車共享公司都有著自有整車廠背景,比如盼達用車,其背靠力帆股份,采用的主打車型為力帆330EV,價格約5萬元,相比而言,成本更低一些。“整車廠商推廣分時租賃在某種程度上能達到多贏的效果。”賈新光表示,一方面以力帆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廠商能通過這一模式迅速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度,另一方面也能加快消化自己的產能,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每一個用戶使用期間都是一次推廣。
???????? 記者了解到,那些背后沒有整車制造背景的參與者,其在車隊組建一事上,多采用了融資租賃模式。“都說汽車分時租賃屬于重資產行業,但我認為我們公司屬于輕資產。”上述TOGO市場部羅姓人士表示,其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投放車輛已超過1000輛,但在搭建車隊上并未采用購買模式,而是向4S店、汽車廠商用融資租賃形式取得。盡管融資租賃模式成本更低,但該人士也坦言,自2015年9月TOGO上線運營以來,目前尚未實現盈利。
在多名業內人士看來,令汽車共享難以推動的另一痛點在于監管滯后。“比如車輛出現交通違章,我們收到違章信息往往會滯后兩三個星期,從這一刻到整個罰單處理完,需要經過‘工作人員篩查使用信息并聯系客戶——和客戶在約定時間取車輛的行駛證——客戶前往交警部門辦理違章——客戶再同工作人員約定時間交還行駛證,整個過程短則一兩天,長則五六天。”高玨認為,這極大程度降低了車輛使用頻次,并給客戶帶來了不好的使用體驗。
據高玨介紹,目前僅在重慶地區盼達用車每周處理類似罰單的頻次為幾十上百次。
運營成本高
事實上,共享汽車經營公司要付出的成本遠不止車隊搭建成本。“我們費用中已包含了所有費用,包括燃料費、保險費、停車費以及專業團隊定期洗護車輛費等。”上述戴姆勒公司公關部人士表示。以燃油費為例,記者根據smart for two車型油耗測算,平均每公里的油耗約0.4元,按照上述22萬次、每次20公里測算,燃油費成本約170萬元左右。此外,在保險費用方面的投入也不菲。據平安保險一從業人員介紹,目前車輛需配備的保險包括商業險和交強險,一輛車一年的保險成本近3000元,車輛租賃公司往往會有團購價格,每輛車的成本約1800元。按照car2go所投放的600輛計算,一年保險成本約108萬元。停車費用的投入也不容小覷。記者了解到,重慶室內停車位月租在400元左右。不過上述戴姆勒公司旗下car2go公關部人士曾表示,重慶市政府就停車位事項給予了公司很大優惠,不過詳情并未透露,尚無法估算該項成本。
而隨著共享汽車參與企業越來越多,還有不少商家開始坐地起價。“停車位資源緊張是不爭的事實,確實存在有部分商家坐地起價。”高玨表示。不過她補充說:“盼達部分站點的停車成本實際上是在下滑的,我們的停車場會給線下商家帶來更多的人群消費,進而形成新的生態鏈,同最早上線時相比,成本下降了50%。”
另外一項成本則是人力。記者了解到,汽車共享公司徐亞地勤管理人員接受車輛信息,比如取回一輛車,檢查一輛車,然后沒問題后上架一輛車,一個人可能會管理10輛車。照此測算,car2go需要配備的地勤人員約60名,按月薪3000元測算,每年人力成本約216萬元,這還不包括社保和其他福利。據了解,重慶每年針對所有主城區牌照的車輛收取2300元/輛的路橋費,car2go則還需要負擔138萬元的路橋費。
根據上述數據,按照car2go所投放600輛車輛為基準,其一年的運營成本總計約8216萬元(含車輛購置成本7800萬元);以過去近一年22萬次使用頻次統計,其收入約1200萬元,照此速度,其需要近9年時間才能收回成本。
不過盈利也并非不可能。高鈺稱,目前盼達在全國運營的6個城市中,杭州的單日單車平均營收達到了173元,超過了盈虧平衡點,實現了盈利,“分時租賃也好,汽車共享也好,離不開商業的本質,所以必須依靠規模效應、時間效應。”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面臨的機遇以
絕緣子避雷器是輸變電設備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與國民經
中國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
光伏建筑一體化,是應用太陽能發電的一種新概念,將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