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共享經濟蓬勃發展 能否持續是個問題
想投籃,但沒有籃球?在雨中,沒有雨傘?智能手機沒電了?遇到這種情況,中國迅速擴張的“共享經濟”可以提供幫助,已經有企業提供汽車按需打車和自行車按需租賃服務。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學生奈特·劉(音譯,Nate Liu)用智能手機掃描一個二維碼,從球場邊上的一臺自動售貨機那里租了一個籃球,每小時只需2元。
奈特·劉告訴路透社,“我自己的籃球丟了,我又不想到處去借球,所以我決定試試這項服務。”
在中國多雨的南方,約有二萬把雨傘投放到深圳街道上用于出租。用戶利用智能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解鎖這些雨傘,使用半小時只需0.5元。一家名為“共享e傘”的公司是提供雨傘共享服務的幾家初創公司之一,該公司創始人趙書平表示,用戶可以把雨傘放在任何“方便”的地方,不過也鼓勵用戶將它們“占為已有”。
中國政府已經注意到“共享經濟”的發展,并預計中國“共享經濟”的規模今年將增長約40%,達到4.83萬億元人民幣(約合7050億美元)。到2020年,共享經濟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十分之一左右,表明了中國渴望成為全球共享經濟的領導者。咨詢機構普華永道預測,到2025年,包括汽車共享、旅游、金融、人員配備和音樂及視頻流服務在內,五大共享經濟部門的全球收入有望從目前的150億美元增加至335億美元。
支持中國蓬勃發展的共享經濟的資金,大部分來自天使投資者和風險投資公司。根據中國數據公司IT桔子的數據,路透社計算后發現,今年4月至5月份,至少16.9億元人民幣(約合2.47億美元)投向了二十幾家共享服務初創企業,而這些企業大部分處于A輪融資階段(即早期融資階段)。其中12家充電寶租賃公司共獲得了11.3億元的投資,而像籃球和雨傘共享這樣的新興共享初創公司則共獲得約250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
雖然精通移動設備、喜歡方便的中國人歡迎這些創新,但一些批評者質疑其需求是否真實或可持續。他們表示,某些共享經濟企業低營收、資本密集型模式,意味著難以實現盈利。總部位于北京的“英諾天使基金”投資總監朱艷梅拒絕投資任何這樣的初創企業,他表示:“年輕人正在擁抱共享租賃經濟,把它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擁有這些物品。但共享模式不是在各種情況下都可行的,在某些情況下,它們正努力滿足真正的需求,但在另一些情況下它們無法滿足真正的需求。”
一些投資者表示,共享經濟出現的投資熱潮,讓人回想起2010年至2012年期間數百個中國團購應用的興起和衰落。經過激烈的價格戰之后,大多數團購應用最終倒閉,投資者因此遭受約10億美元的損失。總部設在北京的投資基金Unity Ventures投資經理徐妙成指出:“在中國,行業唯一的進入壁壘是誰可以籌集到更多的資本——這既是好的方面,也是壞的方面。”他說:“好的方面是,有了資金就可以創立一批公司,你可能不需要很多專業知識或新的技術,壞的方面是很多資金可能打水漂了。”
“速度決定一切”
籃球租賃公司“豬了個球”的創始人徐敏表示,他想在全國范圍內擴張,迅速在中國預計全部10萬個籃球場上部署這項服務,并成長為一家規模達數十億元的企業,最終提供所有“可共享”產品。今年5月5日,“豬了個球”從馬笛兒投資那里獲得了1000萬元人民幣的早期融資,距徐敏提出“共享籃球”的創意還不到兩個月。徐敏對路透社稱:“我們正在不計代價地擴張,因為速度決定一切。當然,這意味著早期階段的開支已經非常高,因為我們必須在一個月內做好所有事情。”
他拒絕提供具體數據,但透露每個太陽能籃球租賃機的成本為“數千元人民幣”,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和成都開展業務。他說:“成功的關鍵是要比競爭對手籌集到更多的資金,并以更快的速度擴張。”
即使一些看好共享經濟的人士對“共享籃球”這一項目也有疑問。他們表示,籃球只是被人們偶爾使用,所以其租賃上的需求是微不足道的。所有共享服務需要一次性存入押金——共享籃球服務的押金是99元——這減輕了共享公司財務上的壓力。但批評者稱,如果遲遲不能實現盈利,這些資金從長遠來說是不夠的。
最近一波“共享企業”熱潮,主要受摩拜單車和ofo等中國共享單車企業快速崛起的激勵。在兩年多的時間內,這兩家公司一共籌集了近130億元人民幣,將服務擴大至許多中國城市和包括倫敦和新加坡在內的國際市場。共享e傘的趙書平稱,今年早些時候,他的三個小孩爭先恐后地嘗試深圳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共享自行車,他因此想出了共享雨傘的創意。他說:“我認為:他們只是普通的自行車,如果這都行得通,為什么不能共享雨傘?”
今年3月,趙書平為他的密碼鎖雨傘申請了專利。他透露,雨傘和鎖具制造商正在爭搶他的訂單,為他提供了長達30天的付款寬限期。他表示:“現在,我的雨傘的成本基本為零。”他補充說,他希望今年在華南地區“適度”投放3000萬把雨傘。
他說,他的業務已經吸引了中國人壽等潛在合作伙伴的興趣,中國人壽希望將該模式復制到從香港到新加坡等市場。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地基處理行業研究報告中的地基處理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
保障性住房建設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保障性住房建設行
園藝用品研究報告對園藝用品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