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某種程度上,一行三會近期的態度亦暗示掌握監管尺度、關注流動性風險,也是題中之義。
不過,不發生系統風險的前提下,如何適度“放水”,也不容小覷。
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黃益平的話說,貨幣政策內生一個貨幣供應量加速的機制。因為目前缺乏一個有效的風險處置機制,也無宏觀審慎監管框架。故此,出現一個奇特的現象:經濟形勢好時,貨幣供應量需加速,以支持經濟活動的擴張;經濟形勢不好時,貨幣政策同樣需擴張,如此才能穩經濟與穩金融市場。所謂“求穩”。而過度“求穩”恐滋生風險隱患。這種宏觀機制導致可投資的資金極多,但現實是可投資的產品不多。于是,最終導致資產價格“亂象”,市場輪動調整等。類似現象正是近兩年國內金融市場的寫照。
那么,貨幣投放量,是否有一個量化的標準?前中國銀行副行長、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學術委員王永利認為,金融的本質是把社會閑置的資源,主要是資金,按照約定的條件,把它投放到需要的地方去,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此過程中,一方面要把閑置的資源充分利用,另外一方面控制貨幣總量不會超發的情況下,是否可能做出一個控制標準?比如,信用投放或者間接融資投放的總量,要控制在貨幣總量的50%水平。
然而,這些問題,該由誰去思考呢?
錢荒記憶
往往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年中關口,是否有人想起2013、2016錢荒的場景?包括今年3月那場類錢荒的一幕——交易員跪求資金。
不妨從最近的3月說起。當月20日,國債回購利率、銀行間回購利率大幅飆升,銀行間債市利率互換繼續全面走高,各大銀行紛紛借錢;錢荒之下,各大銀行到處跪求資金,中小機構更是出現了實質性違約,金融市場上一片風聲鶴唳!
3月26日,央行行長周小川表態稱,貨幣政策寬松已到達周期的尾部。這或昭示,中國的貨幣政策轉向,央行或結束大水漫灌的時代。
殊料,這次一天就對沖投放4980億,盡量凈投放量并不大。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景學成稱,央行現在一直堅持的是不松不緊政策,央行根本沒有“放水”的想法,只是要保持流動性,不讓市場感到饑渴。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分析MLF操作對流動性影響不能只看投放量大小,凈投放量才是基礎貨幣對增加額。而銀行以此獲得的資金不一定立即用于資產投放,而會是個逐步過程。鑒于不少銀行都面臨流動性壓力,所獲資金一般都會用于填補流動性缺口,以滿足監管需求,因此就未見得會真正增加貨幣投放。理論假設往往與實際相去甚遠。
市場亦普遍對此次“放水”保有冷靜理性的態度,多數觀點認為盡管會給股市、債市帶來一定利好,銀行也能減緩“中考”壓力。但金融去杠桿的背景下,對于半年末時點流動性沖擊的擔憂尤為嚴重,看待資金面也不宜過度樂觀。
一位工商銀行上海某支行的交易人員告訴經濟觀察報,“央媽再不出手,可能真快斷糧了”。6月9日,上海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Shibor)已升至2.82%,最高的3月利率升至4.75%。緣何MLF操作之后,Shibor利率還在上行?“對啊,一直在漲”上述交易員說,對于資金面市場仍不乏擔憂。
2016年底至今,決策層一直強調“金融安全”。此舉央媽核心意圖或在于,如果一味放任資金壓力不管,恐造成錢荒再現,到時候市場利率可能會大幅飆升,決策層如何確保金融安全的壓力也會加大。
而6月份資金面擾動因素包括銀行MPA考核和監管、美聯儲加息、以及信貸、繳稅、繳準等季節性因素等等。
具體再看6月末的銀行MPA考核,據黃文濤分析,這其中廣義信貸擴張帶來資本充足率壓力是MPA考核壓力主要來源,歷史上每一輪MPA考核都帶來資金面擾動,而2017年MPA考核明顯趨嚴情況下,銀行將更為慎重。從3月份MPA考核情況來看,除主動縮減資金融出外,銀行還通過發行存單補充流動性。但當前金融去杠桿進程中,銀行負債端面臨結構調整,同業存單發行受監管約束,疊加巨量的同業存單到期,銀行體系流動性不容樂觀。6月初1個月同業存單利率會出現了大幅上行,AA及AA+的3個月及以上同業存單利率突破5%。
此外,黃文濤認為,從目前央行有意緩和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情況來看,6月央行繼續跟隨美聯儲加息上調逆回購利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從歷史數據來看,6月是信貸投放較積極的月份,下半月還面臨季度末繳稅繳準壓力,上述均是資金面擾動因素。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放量對沖到期資金旨在避免錢荒,維穩。但尺度如何并未量化。按照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的話說“錢荒都是放水惹的禍。”
任澤平的邏輯是,從2010年錢荒到2013年錢荒,再到2016年輪錢荒,大致三年一個輪回。盡管每輪錢荒的背景不同,但本質都是流動性松緊周期引發監管趨嚴所致。貨幣從放水到收緊制造的經濟金融周期輪回是:經濟下行-貨幣放水-刺激房地產、房價暴漲-貨幣脫實向虛,金融市場過度繁榮-房地產投資觸底回升-宏觀調控收緊-錢荒、債災、股災、貶值-一地雞毛。2016年匯率貶值、資本流出、房價暴漲、錢荒、債災等均是貨幣放水及隨后收緊所引發的沖擊。“公共政策應盡快放棄貨幣放水刺激市場的幻想,堅定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對經濟增速下行的容忍度,守住就業和金融穩定的底線。”任澤平說。
就在此時,可能有人已嗅到了泡沫的味道。央媽一“放水”,資產價格便聞風起舞;市場又開始“嗨”起來。
但這次的不同在于,“放水”似乎仍不解渴。“市場對半年末資金面存在擔憂情緒,特別是6月份,這也透露出央行決策層對錢荒的警惕也達到了一定程度。”一位銀行機構人士稱。
黃文濤認為,在資金需求沒有明顯回落情況,6月份資金面能否好轉最終取決于央行。目前央行繼續貫徹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央行維持資金面穩定過渡同時,不排除上調逆回購利率,且財政資金的投放可能降低其投放力度,整體來看,資金利率仍有上行壓力。
現在,按照黃文濤的話說,央行并沒有要寬松的意思,雖然短端的隔夜和7天有所回落,但跨月資金利率依然很高,同業存單利率還在往上走,6月資金面壓力還沒有過去。換言之,風險隱患仍未解除。
如此,還會有多少次“錢荒”輪回,或市場輪動調整呢?也許找到一種貨幣投放量的風險量化機制,拓展可投資之資產市場才是投資者真正的救贖;但靠央媽一己之為恐難實現。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中研普華通過對山楂茶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山楂茶行業
美容旅游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
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