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端:智能手機和服務器需求大增
在需求端,對于存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包括中國企業大量切入的智能手機市場、無人機市場,以及服務器市場。
首先是智能手機等數碼產品容量的提升。目前,智能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等設備一直向大容量邁進,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等品牌的手機出貨量都在千萬級別,也加劇了閃存顆粒的稀缺;二是由于目前固態硬盤技術越來越成熟、穩定,固態硬盤開始大規模應用在服務器市場。事實上,在傳統的存儲行業,一直存在著消費級市場和服務器級市場。一般來說,新興的存儲技術在消費級存儲市場得到了充分驗證,保證技術上的穩定后,服務器級市場便會開始大規模應用。在固態硬盤技術處于2D NAND時代,服務器級市場幾乎很少使用固態硬盤作為存儲介質,但隨著3D NAND Flash從無到有、從32層向64層堆疊,越來越多的服務器級市場開始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而此前,Intel官方還在公開場合宣布,隨著3D Xpoint的成熟,Intel將在2017年優先生產高速增長的數據中心應用的固態硬盤,而不是低成本的消費級固態硬盤。
三是新的應用需求出現,包括物聯網、云計算、智能家庭和智能建筑,以及自駕車、無人機和機器人等新應用的流行,NOR Flash(非易失閃存技術)作為儲存驅動程序碼的儲存裝置被大量應用。但在擴產有限,需求不減反增的情況下,價格勢必持續上揚。
日韓供應商“默契”漲價?
雖然市場方面認為內存大幅上漲的原因無非就是供需失衡,但也有部分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此輪漲價背后并非完全由市場供需決定,也不排除部分NAND Flash供應商有意為之的可能——“很難說這是不是部分日韓供應商‘默契’的漲價行為。”自去年下半年三星發生了Galaxy Note 7“爆炸門”事件以及實際掌門人受到腐敗指控后,唱衰三星的聲音不絕于耳。在外界看來,這些事件將導致三星的利潤出現大幅下滑,但結果卻出人意料。4月27日,三星公布了2017第一季度的財報,公司取得50.55萬億韓元收入,同比增長1.5%;營業利潤9.90萬億韓元,同比增長48.2%;而凈利潤為7.68萬億韓元,同比大漲46.3%。事實上,三星今年首季度利潤大增得益于三星半導體業務的貢獻,其半導體部門營業利潤為6.31萬億韓元,同比大增139.9%;設備解決方案部門營業利潤為7.59萬億韓元,同比暴漲225.8%,但IT和移動通信部門的營業利潤僅為1.07萬億韓元,銳減46.8%。
一些分析師認為,2017年的內存供應將會持續緊張,隨著NAND、DRAM的繼續漲價,三星的利潤還將被推高。來自韓國IBK的分析師 Lee Seung-woo曾表示,三星今年第二季度的運營利潤可達12.1萬億韓元,折合110億美元。
可以說,半導體業務將為三星今年的業績立下“汗馬功勞”,正因如此,三星也在積極鞏固其在NAND Flash市場的競爭優勢。三星電子于6月15日宣布已經開始大量生產64層256Gb V- NAND,被稱為第四代VNAND。三星目前V-NAND占整體NAND Flash產能的70%以上,隨著64層V-NAND(3D垂直閃存)進入量產,V-NAND產能比重將更高,并不斷擴大在服務器、PC和移動設備等領域的應用。
針對外界認為部分日韓供應商“默契”漲價的觀點,三星方面尚未就此作出任何回應。上述三星固態硬盤旗艦店的門店負責人表示,三星Fab 18工廠已經在6月份投入生產64層V-NAND,三星還計劃基于64層V-NAND在第三季度推出UFS3.0新品,以及推出M.2和2.5英寸規格形態的SSD產品。與48層256Gb V-NAND相比,新的64層256Gb V-NAND將提高30%以上的生產效率。此外,64層V-NAND是2.5V輸入電壓,與使用48層VNAND的3.3V相比,能量效率提高了約30%。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為,閃存顆粒的核心優勢并不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而國際大廠的壟斷也會導致“坐地起價”。其中,三星必須在核心部件中找出盈利空間來彌補其在智能手機、彩電等領域的營收下滑。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養生旅游產品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
產業用紡織品研究報告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優碳鋼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